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編寫說明

本教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十一版)。本版教材主要吸納了全國專家對上版教材的評價和建議,以及各校使用教材的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修訂、優化和完善。我們堅持以臨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藥為中心,牢牢把握人才培養與行業準入兩個基本點,著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中藥學》行業規劃教材。

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特點:

1.規范術語,正本清源。名詞術語是科學概念的語言符號,是理論思維的細胞。名詞術語的規范和準確表達是一門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本教材對常用中藥名詞術語進一步全面梳理,并在每章概述中設立專項予以詮釋和規范。在藥物條下增加了【處方用名】一欄,為臨證規范中藥處方用名提供了遵循。

2.不忘初心,守正本草。本草是歷代先賢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檢驗的原創性成果。本草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藥傳承與創新的源頭活水。本教材從本草溯源,將思政元素與中藥知識相互融合滲透,增強學生對中醫藥的自信心、自覺性和自豪感,這是本教材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3.融匯新知,質疑問難。精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簡稱《部頒標準》)中的方劑來例證中藥的臨床應用,體現了時代用藥特征和權威性。融匯現代研究的新成果和新進展,賦予傳統中藥新的內涵。聚焦中藥疑難熱點問題,開辟專欄析疑解惑,詮釋發明。

4.案例示范,問題引導。本教材精選歷代名醫名家醫案或醫話中的典型案例,每章之末還專設“復習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分析研究,挖掘發現,從中感悟中醫治病之道、臨證用藥之理,借以活躍學習氛圍,啟迪中醫思維,激發求知欲望,促進認知深化,培養創新能力。

5.新增彩圖,形象直觀。圖片是一種視覺語言,與文字語言相比,具有形象直觀、一目了然的優勢。本教材精選常用飲片彩色圖片160余幅,借助彩色圖片感染力強的視覺功能,刺激讀者眼球,增強感性認識,圖文并茂,相得益彰。這既豐富了本教材的內容,又能提高學習效果,可有效彌補教材文字枯燥的不足。

6.力辟時弊,精簡優化。針對教材越編越厚、內容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高、學生負擔越來越重的現狀,本教材在突出“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的前提下,著力精簡優化,取舍有度,確保教材內容和字數控制在合理范圍。

本教材共分為總論、各論兩大部分??傉摴卜?章,依次介紹中藥與中藥學相關概念、中藥的起源與發展沿革、中藥的產地與采制、中藥的功效、中藥的性能、中藥的應用。各論收載臨床常用中藥535種(含附藥91種),根據主要功效分為23章。每藥依次按處方用名、主要藥性、基本功效、臨床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典型案例、現代研究和備注等內容介紹。

本教材由全國26所醫學高等院校的28位長期從事中藥學教學研究的專家、教授組成編委會,團結協作,共同完成。具體分工如下:緒言、中藥的功效、涌吐藥和附錄由周禎祥編寫,中藥的產地與采制由楊敏編寫,中藥的性能由秦華珍編寫,中藥的應用由陳芳編寫,解表藥由王輝編寫,清熱瀉火藥由王加鋒編寫,清熱燥濕藥和清熱解毒藥由王英豪編寫,清熱涼血藥和清虛熱藥由張淼編寫,瀉下藥由鄧毅編寫,祛風濕藥由廖廣輝編寫,化濕藥由王茜編寫,利水滲濕藥由王玉鳳編寫,溫里藥由黃芳編寫,行氣藥由尹剛編寫,消食藥和驅蟲藥由劉四軍編寫,止血藥由李楊編寫,活血化瘀藥由劉洋編寫,化痰藥由肖錦仁編寫,止咳平喘藥由張順貞編寫,安神藥和開竅藥由張鳳瑞編寫,平抑肝陽藥由陳紹紅編寫,息風止痙藥由張慧卿編寫,補氣藥由吳慶光編寫,補陽藥由陳燕清編寫,補血藥由胡德勝編寫,補陰藥由高峰編寫,收澀藥由金素安編寫,攻毒殺蟲止癢藥和拔毒化腐生肌藥由侯永春編寫。統稿由主編完成。本教材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統稿由吳慶光負責。

在本教材的編寫修訂過程中,湖北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及其他參編單位給予了大力支持,湖北閨真園中草藥有限公司周重建工程師拍攝并提供了中藥飲片彩色圖片,在此一并致謝。

本教材的完成與出版,凝聚了全國同行專家的心血與汗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為了進一步提高本教材的質量和水平,敬請各院校教師、學生和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改完善。

《中藥學》編委會

2023年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蒲城县| 图木舒克市| 宕昌县| 太保市| 丰镇市| 繁峙县| 嘉黎县| 灯塔市| 资溪县| 寻乌县| 连州市| 汉阴县| 阿城市| 乳山市| 平顺县| 江阴市| 东城区| 江陵县| 宾阳县| 肥东县| 永泰县| 铜山县| 高要市| 灵寿县| 肥城市| 云南省| 客服| 文安县| 岫岩| 太原市| 芦山县| 柘荣县| 云龙县| 芮城县| 灌南县| 东兴市| 成都市| 格尔木市| 高安市|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