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味中草藥的傳說(修訂版)
- 尤榮開編著
- 1371字
- 2024-06-21 19:10:41
調氣補血的阿膠

阿膠
“虢國夫人娥眉長,酥胸如兔裹衣裳。東萊阿膠日三盞,蓄足冶媚誤君王。”阿膠是女人的補品,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具有滋補、調和氣血、潤肺美顏等作用。阿膠如何入藥的?這來自一個偶然的發現。
相傳初唐時期,泰山腳下,黃河岸邊的東阿縣,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男的叫劉田銘,女的叫秦阿嬌,兩人靠販驢為生,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阿銘和阿嬌恩恩愛愛共同生活了五年,這一年春暖花開時,阿嬌有了身孕。不料,阿嬌分娩后氣血損耗,身體很虛弱,整日病懨懨的,有氣無力,臥病在床。夫妻倆多方求醫,吃了許多補氣補血的藥也不見好轉。阿銘聽人說驢肉能強身補體,就想:讓阿嬌吃些驢肉吧,也許身體會好起來。
于是,他就叫伙計宰了頭毛驢,把肉煮了給阿嬌吃。誰知伙計嘴饞,肉煮熟了,便從鍋里撈出來吃。其他伙計聞到肉香,也圍攏來吃,這個嘗嘗,那個嘗嘗,一鍋驢肉不大一會兒全進了伙計們的肚子里。這下,煮肉的伙計著了慌,這可拿什么給女主人吃呢?無奈之下,他只好把剩下的驢皮切碎放進鍋里,倒滿水,升大火煮起來。熬了足足半天,總算把皮熬化了。伙計把濃濃的驢皮湯從鍋里舀出來,調好味道,倒進盆里,誰知湯冷后竟凝固成黏糊糊、軟彈彈的膠塊。伙計嘗了一塊,倒也不算難吃,于是便把這驢皮膠端給了阿嬌。
阿嬌平時喜吃素食,不曾吃過驢肉,嘗了一口這驢皮熬成的膠塊,只覺得噴香可口,竟然沒幾頓便把一瓦盆兒驢皮膠全吃光了。不久之后奇跡出現了,她食欲大增,氣血充沛,臉色紅潤,越來越有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計的妻子也分娩了。由于家里窮,懷胎期間營養不足,伙計的妻子生產時幾次昏倒,分娩后氣血大衰,身體十分虛弱。伙計找了郎中開了不少藥,吃了也不管用。伙計忽然想起阿嬌吃驢皮膠的事兒。于是,便將頭年煮驢肉、熬驢皮的事兒向阿銘、阿嬌夫妻細說了一遍,并向他們夫妻要了些驢皮,打算回家給妻子用。
伙計回家也像之前那樣,把驢皮熬成膠塊給妻子服用。沒多長時間,妻子果然氣血漸復,肌膚紅潤,病體大有起色。
阿銘、阿嬌發現驢皮膠是一味好藥,便開始雇伙計收購驢皮,熬膠出賣,生意十分興隆,驢皮膠是產婦良藥的說法也漸漸在百姓們中間傳揚開了。有些莊戶見熬驢皮膠有利可圖,也都相繼熬膠出售,當時市面上的膠確實不少,可只有東阿城里熬出的膠才療效顯著,其他地區制作的要么沒有滋補功能,要么效果平平,引起不少糾紛。官司打到縣里,縣太爺帶著郎中先生來到東阿城調查,經過實地訪查,發現東阿城里的水井比其他地方的水井深,從里面打上來的水的味道也格外香甜。
縣太爺十分驚喜,這才知道,驢膠補氣補血,但要熬出好膠,除了驢皮之外,還需這得天獨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準東阿城鎮百姓熬膠,其他各地一律取締。縣令還將驢皮膠進貢給唐王李世民,李世民又賞給年邁體弱的大臣吃。大家都夸此膠是上等補品。李世民大喜,差大將尉遲恭巡視東阿城。尉遲恭來到東阿城,賞給阿銘、阿嬌金鍋銀鏟,召集匠人將東阿城的水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蓋了一座石亭,亭里豎立了石碑。至今,碑文上“唐朝欽差大臣尉遲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樣,仍依稀可見。
藥物簡介
[性味歸經]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應用]
1.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證。
2.用于虛勞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
3.用于陰虛火旺所致心煩,失眠等證。
4.用于陰虛燥咳。
[用量用法]5~10g。用開水或黃酒化服;入湯劑應烊化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