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中醫醫患溝通的特點與意義

一、中醫醫患溝通的特點

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中醫學豐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整體觀、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中醫醫患溝通除了一般醫患溝通的作用與特點之外,還具有很多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 以人為本即是尊重人性、尊重生命。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萬物中最靈、最貴者”的思想。如《尚書·泰誓》中說:“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萬物之靈。”《孝經》則借孔子的名義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宋人邢昺解釋說:“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貴也。”

中醫學秉承了這種“貴生”的人文精神,在醫患溝通中強調醫者應尊重、關心患者,想患者之所想,以解除患者疾苦為己任。如《醫燈續焰·醫范》說:“病情之來歷,用藥之權衡,皆當據實曉告,使之安心調理。不可誣輕為重,不可誑重為輕。即有不諱,亦須委曲明諭。病未劇,則寬以慰之,使安心調理。病既劇,則示以全歸之道,使心意泰然。”這充分體現了中醫診療過程中的人文關懷精神。

2.“天人合一”,注重全面整體 “天人合一”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礎,中醫把人的生命及其健康和疾病的問題納入“天文、地理、人事”這一整體之中,人的生老病死等問題不只是生物學問題,同時還與社會、心理、人倫及文化、環境等眾多因素相關。這要求醫生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醫患溝通中強調對疾病影響因素的全面把握。

如對胃脘痛的患者,除了要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時間、誘發或緩解的癥狀、伴隨癥狀外,還要了解患者的飲食及行為方式,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經濟狀況等以判定有無情緒失常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了解發病時的季節氣候特點及其影響等,以期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個全面整體的了解。綜合考慮“天、地、人”三要素后,再加以針對性的辨證施治,或以藥物,或以針灸,結合言語開導、飲食治療、養生調護等來達到治愈疾病并增進健康的效果。

3.三因制宜,注重個性差異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中醫學的基本治療原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中醫力圖對每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辨證論治,因此在醫患溝通過程中,對患者的解釋與告知自然也要考慮個體之間在病情、性格、地位、經歷、文化及健康觀念上的差異。

正如明末醫家李中梓在《不失人情論》中所述:“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臟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偽,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遇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害也;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有參術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圣,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于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患者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4.醫理易解,注重醫患接觸 中醫學始源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在其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深深扎根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醫學理論,更加貼近自然、接近生活與生產實踐,也更容易被患者所理解與接受。當然,中醫在醫患溝通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由于患者越來越多地接受現代醫學的病名,導致對中醫如淋證、心腎不交、肝腎不足、腎不納氣等證候名稱難以理解等。又如,一些年輕患者由于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不多,導致對中醫理論理解不深或存疑等。

脈診、腹診、穴位診斷等及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特殊的診斷與治療方法,使得醫生與患者的接觸時間較長,并且這些診治方法都會通過觸摸患者皮膚而使患者放松并產生精神上的安慰。這種建立在觸摸基礎上的非語言溝通手段,非常有利于醫生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從而有利于醫患之間的交流。

5.善治未病,注重健康教育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提倡“上工治未病”。將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療方針,貫穿于疾病隱而未顯、顯而未成、成而未發、發而未傳、傳而未變、變而未果的全過程;強調從四時陰陽、飲食起居、精神情志等方面全面調節,將治病與養生保健融為一體。因此,中醫醫患溝通診治疾病的過程,也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

二、中醫醫患溝通的意義

隨著現代化中醫醫院的快速發展,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可避免地滲透并指導著中醫醫生的醫療活動,因此,中醫醫生要善于與患者溝通已經成為醫生個人發展與醫院建設的重要內容。此外,隨著中醫學在治療疾病與養生保健、心身康復等領域服務人群的不斷增多,醫生與患者、醫生與患者家屬、醫生和社區的聯系也在不斷增多。因此,掌握醫患溝通技能,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提高診療效率與效果,已經成為中醫醫生必須面臨的課題。

近年來,中醫醫生包括實習醫生由于不懂醫患溝通技能而出現的醫患糾紛,也向中醫學教育提出了加強醫患溝通技能培養的要求。因此,加強中醫醫患溝通技能教學,對于繼承發揚中醫人文精神、減少醫患糾紛、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開設醫患溝通技能課程,對于促進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中醫藥院校沒有開設醫患溝通課程,學生普遍存在著醫患溝通意識不強與醫患溝通能力不足等問題,尤其是一些學生由于缺乏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患者的溝通技能,在國外行醫期間,出現了與患者無法溝通或患者信息收集不全、不準確,難以取得患者信任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醫藥在國外的普及與發展。因此,中醫藥院校的醫學生通過醫患溝通技能的學習,可以更加意識到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患者溝通的重要性,較好地理解當地文化與患者的不同信仰對診治疾病的影響,較好地運用溝通技能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可以全面、準確收集患者信息,提高中醫藥診療效果,擴大中醫藥在國外的影響,加快中醫藥國際化的步伐。

知識鏈接

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斯醫者雖曰方技,其實儒者之事乎。班固序《藝文志》稱:儒者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又云:方技者,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非能通三才之奧,安能及國之政哉。

——《針灸甲乙經》

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力的表現。

——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1989年,日本福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长宁区| 鄂托克前旗| 容城县| 兰坪| 电白县| 彰武县| 惠水县| 太湖县| 昭通市| 饶阳县| 全南县| 肇庆市| 科技| 瑞金市| 崇左市| 精河县| 永泰县| 兰坪| 阿尔山市| 上饶县| 汉中市| 云霄县| 原阳县| 自贡市| 东乌| 和田市| 黔西| 亚东县| 雷山县| 郑州市| 海盐县| 西丰县| 金塔县| 玉溪市| 天门市| 三台县| 牟定县| 象州县| 井冈山市|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