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花軒醫案醫話擷萃:鹽城阮氏臨床經驗傳承錄
- 阮宗武等主編
- 7字
- 2024-06-18 15:32:17
·阮頤仙醫案醫話·
醫案匯錄·內科
溫熱病
【案1】
陳某,男,28歲,肖家舍人。溫邪夾濕,兼之素來肝胃氣滯,留連上中二焦,蘊釀化燥。遂致頭眩如刺,胸悶煩躁不寧,已延六日。苔黃舌絳,刺紅少津,便利紅水,小溲渾赤,擬辛涼之劑,佐以宣化濕邪,速解為是。
金銀花三錢 連 翹三錢 桑 葉錢半 白菊花二錢
炒黃芩錢半 薏苡仁三錢 苦桔梗二錢 炒山梔三錢
黃郁金錢半 白蒺藜三錢 冬瓜子三錢 竹 葉三十片
通 草八分 荷葉包燒陳米三錢
三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體會:溫邪入里,濕濁蘊中。濕熱纏綿,久延易于化燥傷陰。濕熱熏蒸,神明被擾,癥見頭眩如刺,煩躁不寧。肺胃熱邪不從外解,內結下移大腸,而見溲利紅水。苔黃、舌絳為熱邪內迫之象。本案以金銀花、連翹、黃芩、山梔清熱透邪外達;桑葉、菊花清空明目;薏苡仁、桔梗宣通肺氣;氣化濕行,配以冬瓜子、通草利濕下行;取荷葉清涼包燒陳米健胃助脾,使便利紅水可愈。先生用此法治療泄瀉、痢疾均取得很好療效。
【案2】
王某,男,27歲。溫邪夾濕,兼之素來肝氣郁結,頭眩胸煩,腹痛已延七八日,身熱不退,苔白膩,脈滑,擬方宣化。
藿 香二錢 醋香附三錢 炒薏苡仁三錢 粉葛根三錢
炒枳殼錢半 黃郁金錢半 蘇 梗一錢 制半夏錢半
通 草七分 省頭草錢半 灶心土五錢(煎湯代水)
甘露消毒散三錢(布包)
三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案3】
程某,女,23歲。風寒外來,加以濕積中州,延及兩旬未解,釀成濕邪,身熱肢酸,頭眩,胸脘阻悶,苔白,脈滑,又值經期適至。擬方宣化之。
藿 香錢半 蘇薄荷錢半 桑 葉錢半 赤茯苓錢半
炒枳殼錢半 炒山梔三錢 炒黃芩錢半 通 草七分
牡丹皮錢半 省頭草錢半 荷 葉半元 苦丁茶錢半
川黃連五分(姜汁炒)
三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案4】
凌某,男,39歲。溫邪旬日,壯熱口干,頭疼肢節酸楚,咳逆,作泛嘔吐,苔干起刺,擬方生津為是。
金銀花三錢 連 翹三錢 元 參三錢 大麥冬三錢
鮮生地三錢 天花粉二錢 淡黃芩錢半 鮮石斛三錢
川黃連五分 炒山梔三錢 桑 葉錢半 竹 茹八分
蘆 芽尺許
三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案5】
夏某,男,41歲。溫邪旬日,身熱不解,頭眩、胸痛,干嘔、呃逆,擬方進步為是,恐延成陷,苔微膩浮黃,脈滑,治擬芳化和中。
金銀花三錢 連 翹二錢 炒黃芩錢半 炒山梔三錢
蘇薄荷二錢 制半夏錢半 川黃連七分 牡丹皮二錢
炒枳實錢半 瓜蔞皮錢半 射 干八分 刀豆子一錢
竹 茹一錢 枇杷葉三片(布包)
兩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案6】
韓某,男。溫邪上受,先犯肺胃,咳逆、身熱不解、干嘔不已,已延有日,苔白微黃,脈象浮數。擬方辛涼之劑。
金銀花三錢 連 翹二錢 炒黃芩錢半 炒山梔三錢
射 干一錢 川黃連七分 桔 梗二錢 郁 金錢半
元 參二錢 通 草八分 竹 葉二十片 桑 葉錢半
枇杷葉三片(去毛,布包)
三貼,水煎服,早晚各1次。
體會: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位最高,主氣屬衛,外合皮毛。衛氣通于肺,溫邪襲表,衛氣開闔失司,故見發熱微惡寒,肺氣失宣而見咳嗽;邪熱擾胃,而見胸次懊,作泛嘔吐。邪熱由表,漸已入里,而見身熱不退。本組病例多為溫熱病邪入于衛表之階段,故先生取輕清宣透之劑,多用銀翹散、桑菊飲加味。誠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亦即此意。穢濁阻內加藿香、省頭草、甘露消毒散。熱邪較盛可以加山梔、炒黃芩、竹葉、荷葉以清內熱。邪熱入里而傷營陰,加生地黃、麥冬清熱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