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習題集: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田維毅主編
- 895字
- 2024-06-18 16:26:43
五、簡答題
1.答:①免疫防御:機體防止外來病原生物的侵襲,清除已入侵病原生物及其有害物質(如細菌毒素)的能力,或稱抗感染免疫。此功能異常時,機體可發生免疫缺陷和超敏反應性疾病。②免疫自穩:機體識別和清除自身損傷、衰老和死亡的組織細胞,維持自身生理平衡穩定的能力。此功能異常時,機體可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監視:機體能及時識別并清除發生突變或被病毒感染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和病毒持續性感染的能力。此功能異常時,機體可發生腫瘤和病毒持續性感染。
2.答:人體免疫器官包括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其中骨髓的功能:①骨髓是成人各類血細胞(包括免疫細胞)的發源地。②骨髓是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場所。③骨髓是再次體液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胸腺的功能:①胸腺是T淋巴細胞分化、發育和成熟的主要器官。②胸腺是自身免疫耐受和維持的重要器官。③免疫調節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脾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其中淋巴結的功能:①成熟T、B淋巴細胞定居的場所。②免疫細胞執行免疫應答功能的場所。③過濾淋巴液。④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脾的功能:①成熟T、B淋巴細胞定居的場所。②免疫細胞執行免疫應答功能的場所。③儲存和過濾血液。④分泌生物活性物質,如補體成分、細胞因子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功能:①執行局部黏膜免疫功能。②分泌SIgA。
3.答:固有免疫的特點:①機體遺傳獲得,與生俱來,是機體抵御病原體侵襲的第一道防線。②對病原體的清除作用無嚴格選擇針對性。③固有免疫無免疫記憶性,針對病原體的應答模式和強度并不因與病原體接觸次數的增加而有所增強。
適應性免疫的特點:①機體后天獲得。②是針對病原體等非己物質產生的特異性防御功能。③適應性免疫可形成免疫記憶。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T/B淋巴細胞對某些特定抗原也會表現出“不應答”的免疫耐受現象。
4.答:淋巴細胞再循環是指成熟的淋巴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液和血液中反復循環的過程。參與再循環的淋巴細胞主要是T細胞。淋巴細胞再循環的意義:①使全身的淋巴細胞分布更趨合理。②增加了淋巴細胞接觸抗原的機會,擴大了免疫識別。③使全身免疫器官組織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 中國醫籍補考
- 醫患溝通技能訓練
- 社會資本與慢性病防治
- 專科技能培訓教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冊
- 生物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學研究生實驗手冊
- 內科護理學(第4版)
- 針灸醫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養生保健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中醫臨床技能實訓教程(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
- 醫學統計設計與數據分析的SPSS應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內科學:感染科分冊(第2版)
- 神志病針灸學(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 組織學與胚胎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實驗針灸學實驗指導(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