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處方學: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李志道主編
- 708字
- 2024-06-14 18:38:37
五、根據解剖學選穴
根據解剖學選穴是指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病情,結合解剖部位選穴。在具體應用時,可分為以下幾類。
1.按局部解剖選穴
按局部解剖選穴是指在病變臟器或器官的附近選取穴位,哪個臟器或器官有病,就在病變部位的附近選取穴位。如:頭痛、頭暈或腦的病證可選用百會、四神聰、風池、風府等穴位;眼病可選睛明、攢竹、瞳子髎、球后;耳病可選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哮喘與肺有關可選膻中、天突、肺俞等距離肺臟較近的穴位。他如治療下肢痿軟無力,若小腿活動受限,病在大腿,可取諸如伏兔、箕門、風市等穴;若足下垂,病在小腿,可取足三里、豐隆、陽交、外丘等穴。
此方法看上去與局部選穴近似,但由于中醫與西醫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均存在著不同,在此主要強調西醫解剖部位,如心病指西醫的心臟病,而不包括癲狂失眠等;失眠與大腦皮質的生理功能失調有關,故治療時可選取頭部穴位四神聰、百會。
2.按神經節段選穴
按神經節段選穴是根據脊神經的節段走行和分布選取穴位。如華佗夾脊穴,按照脊神經的不同節段,華佗夾脊穴可治療不同的病證:頸1~頸4治療頭部病證;頸1~胸1治療上肢病證;頸1~頸7治療頸部疾??;頸3~胸9治療胸廓及胸腔內臟病證;胸5~腰5治療腹腔內臟病證;胸11~骶2治療腰骶病證等。
3.按神經干走向和分布選穴
神經干有固定的分布,所以在針灸臨床中,可以在辨證的基礎上,結合神經干刺激進行治療,對某些病,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病證,有一定的療效。如面神經麻痹可配合牽正、翳風等穴刺激面神經干;三叉神經痛可配合下關,根據不同的針刺方向分別刺激三叉神經第Ⅰ、Ⅱ、Ⅲ支,達到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目的;正中神經損傷、上肢癱瘓、前臂神經痛等可配合郄門、內關等刺激正中神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