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漢卿針灸經驗集粹:注疏與發揮
- 賈春生 王銳卿編著
- 435字
- 2024-06-18 15:55:44
11.曲池
歸經:手陽明脈。
位置及取穴法:在肘后輔國屈,曲肘拱胸橫紋尖。
刺灸法:針入二寸半,灸三七壯。
主治:半身不遂,手臂酸疼(先瀉后補);兩手拘攣(先補后瀉)。
注:《針方六集·玉龍歌》載:“曲池穴在手曲肘骨內橫紋尖,以手橫胸取之。針入一寸半……筋脈拘攣,先補;手握不伸,單補。”可相互參看。本穴刺法為深刺法,可直接刺激肱橈肌、橈側腕長伸肌、肱肌、指伸肌等肌肉。其可治半身不遂,因曲池為大腸經土穴,又大腸與肝(風木)臟腑別通,五門十變之乙(肝)庚(大腸)互合,故曲池可治皮膚肌腠之外風。半身不遂應為急性期,手臂酸疼應以疼痛為主,兼有酸感,故證屬實中夾虛,故用先瀉后補針法。兩手拘攣屬中風恢復期,此時正虛為主,邪氣不盛,故先補后瀉。另外從解剖學來看,控制手指伸展的肌肉主要是指伸肌,起于肱骨外上髁,手指屈曲的肌肉有指深、淺屈肌,起于肱骨內上髁,故治療兩手拘攣針尖應稍向外,刺到起于肱骨外上髁的指伸肌,刺激主動肌,從而治療兩手拘攣。而《針方六集》中所提“手握不伸”為虛證,故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