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漢卿針灸經驗集粹:注疏與發揮
- 賈春生 王銳卿編著
- 4783字
- 2024-06-18 15:55:38
第二節 竇漢卿相關著作考辨
若要探討、研究一個人的學術思想及有關的醫療經驗,就一定要通讀其本人的著作,或他人為其輯錄的資料,或他人著作、輯錄資料中的有關記載。因為這些實體的資料中具體承載著作者的思想觀點與意見,所以當我們試圖研究竇漢卿的學術思想時,就十分有必要尋找其所有的著述,并確定其真偽。
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求特定的目標,一定要有良好的方法,否則就是事倍功半,而目錄學則提供了這樣一條捷徑?!胺沧x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通過書目方能做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通過對書目等工具書的檢索,可以大致了解竇漢卿相關著作文獻的全貌,了解其在針灸學科中的地位、價值和作用。在史書及各種書目中,記載竇氏著述及相關資料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清·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載有《銅人針經密語》1卷,《標幽賦》2卷,《指迷賦》(未注卷數),《瘡瘍經驗全書》12卷。
2.清·錢曾《讀書敏求記·卷三》“針灸”與“醫家”部分記錄載:“《銅人針灸經》七卷,《銅人針灸經》傳來已久,而竇氏秘傳內有金津玉液、大小骨空、八風八邪、髁骨八法,此書與《明堂灸經》俱不載何耶?《太師針灸》一卷,竇太師《針灸》傳于婺源王鏡潭,共計一百二十八法,抄錄于成化辛丑夏五月,藏書家未見有此本也。《竇太師注標幽賦》一卷,蘭江鏡潭王仁整集。抄寫樸陋,墨敝紙渝,惜無善本是正之為憾耳?!?/p>
3.日·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卷二十二·明堂經脈二》。
(1)《李氏源流注指要》,佚。按上見于《醫學源流》。
(2)《竇氏杰針經指南》1卷,存。
①《流注指要·后序》曰:“后避屯于蔡邑,方獲訣于李君。舊注。名源巨明。授穴之所秘者,四十有二。然念茲穴俞以或忘,借其聲律則易記。輒裁八韻,賦就一編。昔歲次壬辰。重九前二日題?!?/p>
②《元史類編》曰:“竇默,字子聲,初名杰,字漢卿。遂南走渡河,遇醫者王翁通鑒,作李浩,妻以女,使業醫。”
③羅天益曰:“癸丑歲,竇子聲先生隨駕,在瓜忽都田地里住。冬與先生講論,因視見流注指要賦及補瀉法,用之多效?!保ā缎l生寶鑒》)
④熊均曰:“竇杰,遂著《針經指南》。”
⑤高武曰:“《針經指南》,古肥竇漢卿所撰。首《標幽賦》,次《定八穴指法》及《葉蟄宮圖》。頗與《素問》有不合者。”
⑥徐春甫曰:“《竇太師針灸》,一名《針灸指南》。名杰,字漢卿,為金太師?!?/p>
⑦錢曾曰:“《太師針灸》一卷、《竇太師針灸》,傳于婺源王鏡潭。一百二十八法錄于成化辛丑夏五月。藏書家未見有此本也?!?/p>
(3)《王氏開重注標幽賦》,佚。
《金華府志》曰:“王鏡澤,名開,字啟元,蘭溪人。家貧好讀書,不遇于時,遂肆力醫道,游大都竇太師漢卿之門二十余年,悉傳其術以歸。竇公囑之曰:傳吾術以濟人,使人無病,即君之報我也。遇人有疾,輒施針砭,無不立愈。至元初,領揚州教授,以母老辭。所著有《重注標幽賦》傳于世。子國瑞、孫廷玉、曾孫宗澤,皆克世其業云?!?/p>
(4)《祝氏定注竇太師標幽賦》,佚。
《處州府志》曰:“祝定,字伯靜,麗水人。以醫術鳴。洪武初,授本府醫學提舉,轉正科。注竇太師《標幽賦》。醫學咸宗之?!?/p>
(5)《竇文貞公六十六穴流注秘訣》醫藏目錄1卷,未見;子午流注1卷,未見。
(6)《注銅人針經密語》1卷,佚。
(7)《王氏開增注針經密語》1卷,佚。
貝瓊序略曰:“皇元時,竇文貞公得丘長生之傳,大顯于中朝,而四方咸宗之,且推其所得,述標幽二賦行于世。后注《銅人針經密語》一卷,未成而沒。其徒有蘭溪王鏡潭及其子瑞庵者,增注而成之。則三百六十五穴之分,不可有一過不及之差。淵乎微哉。一日瑞庵挾之,訪予殳山,求序以冠其端。予讀之累日,為之嘆曰:嗟乎!針為醫之一耳,而書之浩繁,有不可勝窮者,皆非所以為密也。夫觀室而不睹其密,則未造乎室,適道而不求其密,則未造乎道。補注密語,其用針之玄奧乎,然其書而未廣也。鏡潭父子,因文貞公之注,復詳之于后。則所謂密語者,既顯而不得
矣。學者獲從而考之,則知其所慎。而見于治人者,足以冀夫十全之效,而無悟也已。故不辭而書其說云?!保ā肚褰募罚?/p>
(8)《竇氏桂芳針灸雜說》1卷,未見。
高武曰:“《針灸雜說》,建安竇桂芳類次,取《千金》禁忌人神及《離合真邪論》,未能曲盡針灸之妙。”
(9)《葛氏應雷經絡十二論》,佚。
按《王氏鏡潭針灸全書》醫藏目錄1卷,未見。
(10)《王氏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未見。
《四庫全書提要》曰:“《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元王國瑞撰。國瑞,婺源人。其書專論針灸之法,首為一百二十穴,玉龍歌八十五首。次為注解《標幽賦》一篇,次為天星十一穴,歌訣十二首,次為人神尻神太乙九宮歌訣,次為六十六穴治證,次為子午流注心要秘訣,次為日時配合六法圖,次為盤石金直刺秘傳,次又附以針灸歌,及雜錄切要。后有天歷二年國瑞弟子周仲良序,稱托名扁鵲者,重其道而神之。其中名目頗涉鄙俚,文義亦多淺近,不出方技家之鄙習。而專門之學,具有授受,剖析簡要,循覽易明。非靜于斯事者,亦不能言之切當若是也?!?/p>
(11)《竇氏瘡瘍經驗全書》醫藏目錄12卷,存。
申時行序曰。
《四庫全書提要》曰:“瘡瘍經驗全書十三卷,舊本題宋竇漢卿撰,卷首署燕山竇漢卿。而申時行序,考宋藝文志,不在此書,僅有竇太師子午流注一卷,亦不詳竇為何名,疑其說出于附會。且其中治驗,皆夢麟所自述,或即夢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國朝康熙丁酉,歙人洪瞻嚴重刊,乃云,得宋刻秘本校之,殆亦虛詞。按:竇杰金末人,事履詳著于明堂經脈類,申氏說妄甚?!?/p>
4.日·岡西為人《宋以前醫籍考》輯錄。
(1)《針經指南》或稱《竇太師針灸》或《太師針灸》,據高武的《針灸聚英》載述《針經指南》包括《標幽賦》《定八穴指法》《葉蟄宮圖》。
(2)《流注指要賦并引》或稱《流注通玄指要賦》,或簡稱《通玄指要賦》或《竇太師指要賦》,或稱《竇太師通玄賦》。
(3)《標幽賦》《銅人針經密語》《六十六穴流注秘訣》《指迷賦》(《補遼金元藝文志》載入),《瘡瘍經驗全書》。
5.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編《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
(1)《針灸甲乙經》(282年)。
(2)《銅人針灸經》7卷,《西方子明堂灸經》8卷(992年)。
(3)《銅人針灸經》7卷(992年)。
(4)《針經指南》(1232年),附《針灸雜說》,(金)竇杰(子聲、漢卿)撰。
①日本抄本(有丹黃批校)139(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
②見《針灸四書》。
(5)《竇太師流注指要賦》(1260年),(金)竇杰(子聲、漢卿)撰。
①見《濟生拔粹》。
②見《叢書集成初編》。
(6)《針灸雜說》(1311年),(元)竇桂芳撰。
①見《針經指南》附錄。
②見《針灸四書》。
(7)《針灸四書》(1311年),(元)竇桂芳編。子目:
①《子午流注針經》3卷,(金)何若愚撰,閻明廣注。
②《黃帝明堂灸經》3卷,著者佚名。
③《針灸指南》,(金)竇漢卿撰,附《針灸雜說》,(元)竇桂芳撰。
④《灸膏肓腧穴》,(宋)莊綽撰。a.元至大四年辛亥(1311)刻本(浙江寧波天一閣古物保存所)。b.198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8)《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1329年),(元)王國瑞。
(9)《瘡瘍經驗全書》12卷(1569年),又名《竇氏外科全書》。原題(宋)竇杰(子聲、漢卿)撰,竇夢麟續增。
竇氏一生著述有以下幾種:①《流注通玄指要賦》;②《針經標幽賦》;③《竇太師針灸》(可能為《針灸集要》中《竇太師秘傳》部分);④《銅人針經密語》(已佚);⑤《氣元歸類》(已佚,羅天益《衛生寶鑒》載有此書佚文);⑥《六十六穴流注秘訣》(見《醫藏目錄》,原書已佚);⑦《流注八穴》(朱良能《針經指南》序中稱作《八穴真經》)。
在《針經指南》單行本及竇桂芳《針灸四書》合編本中收有《流注通玄指要賦》《針經標幽賦》《流注八穴》等內容,而《銅人針經密語》《六十六穴流注秘訣》則已佚失,《竇太師針灸》則可能為《針灸集要》中《竇太師秘傳》部分。至于《瘡瘍經驗全書》,其初見于明代殷仲春《醫藏目錄》,再見于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或即夢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干祖望先生根據細心考證,從七個方面論證其書前申時行所作序文乃是偽作,又從瘡瘍分類方法、處方論等內容來研究,證明此書是明末之作,而偽托古人的偽書,所以并不是竇氏之作,此不贅述。此外,清代學者王宏翰認為《玉龍歌》一書也出自竇漢卿(見《古今醫史·卷六》),認為此歌賦與竇漢卿針法特點很相近,很可能系竇氏弟子對竇氏針法的總結。
經過對書目的探查分析后,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若要研究竇氏針灸學術思想,應當從《針經指南》《針灸四書》及《針灸集要》等著作著手進行。經過梳理,可以看到這幾本書的形成脈絡如下:1281年(竇氏去世后一年),元代羅天益著作《衛生寶鑒》問世,其卷二、卷二十中載有竇氏著述,這是對竇氏著述的首次整理;1295年,朱良能于福建刊竇氏針灸之書;1311年,竇桂芳以所傳抄本與朱良能刊本參究訂誤,重新改編成書,題曰《針經指南》并收入其編集的《針灸四書》中;1315年,山西杜思敬輯《濟生拔粹》叢書,輯錄《云岐子經絡迎隨補瀉法》,又名《潔古云岐針法竇太師先生流注賦》。
竇漢卿著述篇目如下(按時間順序排列):
1232年
羅天益《衛生寶鑒》:《流注指要賦》《離合真邪說》《針有補瀉法》《春夏秋冬深淺補瀉法》《寒熱補瀉法》《灸法補瀉》《中風針法》(出竇氏《氣元歸類》,可參《盤石金直刺秘傳·中風門》)。
1312年
竇桂芳《針灸四書》:《針經指南》(燕山活濟堂竇桂芳《針灸四書》,現國內存天一閣藏本,日本宮內廳藏成化八年本)。
1315年
杜思敬《濟生拔粹·潔古云岐針法》:《竇太師流注指要賦》《離合真邪說》《寒熱補瀉法》《灸法補瀉》《取寸法》。
1329年
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殷仲春《醫藏書目》:《六十六穴流注秘訣》(已佚,疑為《針經指南》“手足三陰三陽表里支干配合”)。
《針灸集成》(《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題作《針灸問答》,《針灸名著集成》題作《針方集》,《元代珍稀針灸三種》題作《針灸集成》)。
1580年
《醫經會元·針灸原樞》:《標幽賦》《扁鵲玉龍歌》。
1618年
吳崑《針方六集·卷一·神照集》《針方六集·卷六·兼羅集》:《玉龍歌》。
《針灸集要》:《竇太師秘傳》《盤石金直刺秘傳》。
《楊氏家傳針經圖像》:《竇太師針經》。
國內早佚、日本回歸的《針灸原樞》卷十所載的《竇太師秘傳密話針經瓊瑤寶鑒》,經考證是不知名道醫在《玉龍歌》基礎上加以改編,并合以道家特色的針法、針方歌訣而成,是借竇漢卿之名推廣其道家針灸醫術,原標題下“竇桂芳校證”應是虛托之言,并不是竇漢卿秘傳文本。此文本可能是清刊四卷本《針灸神書》的早期傳本,二本可互相校補,對分析《針灸神書》的文本構成與演變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對所謂瓊瑤真人的道醫針刺手法研究和針方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針灸原樞》卷九所載的《標幽賦》和《扁鵲玉龍歌》有較大文獻價值,《標幽賦》可與《針經指南·標幽賦》參照,《扁鵲玉龍歌》可能為《玉龍歌》單行本的版本之一,與《針方六集·玉龍歌》的歌訣順序、注解文字極為相似,而與《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玉龍歌》的差異較大。三個版本的歌訣及注解文字可以互相校對、補充。
依據當前所見資料,竇氏針灸文本主要集中見載于《衛生寶鑒》《針灸四書·針經指南》《濟生拔粹》《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針方六集·玉龍歌》《竇太師針經》《盤石金直刺秘傳》《針灸集成》(后三種由黃龍祥老師整理為《元代珍稀針灸三種》)等文本之中,明代吳崑《針方六集》卷一《神照集》所錄竇氏針法,以及清代嚴振《循經考穴編》所錄竇氏針灸內容亦當參看,《針灸原樞·扁鵲玉龍歌》可與《針方六集·玉龍歌》相參照。黃龍祥老師《針灸典籍考》有上述諸書的詳細考證內容。另外,元代杜思敬《針經摘英集》和明代樓英《醫學綱目》摘引多種元代針灸資料,亦有竇氏針灸相關內容,可合參。
(以上詳細內容見李寶金論文《竇漢卿生平及其學術思想源流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