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灸法防治傳染病

據記載,早在西周時期,武王伐紂,正值六伏天,不斷有士兵感染瀉痢,軍心慌亂。于是武王只好停止行軍,原地駐扎。山間蚊蟲繁多,士兵們焚燒無名藥草驅趕蚊蟲。在軍隊中有一位姓蕭名艾、字艾蒿的大夫,在忙于救治兵士的過程中,自己也感染瀉痢,臥床多日,但依舊堅持帶病出診。在急于救治傷士的途中慌忙踩上了驅蚊的野草堆,后來卻發現自己居然痊愈了,只不過腳上有點傷罷了,于是他嘗試用無名野草去灼燒病患的相同位置,不出三日,所有兵士病愈。武王贊之,蕭艾答:“大王,非蕭艾之功,實野草之力也。”而后武王告知各將士:“野草本無名,從今以蕭艾、艾蒿之名名之。”之后艾便作為一種藥材被廣泛應用起來。

艾灸可防治傳染病,艾煙有空氣消毒作用,艾灸相關穴位可增強體質,防治疫病。

艾煙防疫首見于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其中記載:“斷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不得令知之。佳也。”晉代點燃艾葉,煙熏住所進行空氣消毒,是為了防止傳染病的蔓延。

艾灸防疫見于唐代吳蜀之地,其流行用艾灸預防瘴癘、溫瘧、毒氣等傳染病,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中說:“凡入吳蜀地游宦,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故吳蜀多行灸法。”這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熱能刺激穴位,扶助正氣,激發和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發揮防疫作用。

后人多以此為據,雖歷經戰亂與瘟疫,神艾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立下了不朽功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怀化市| 青川县| 通州区| 舟曲县| 沾益县| 尉氏县| 开封市| 洞头县| 天长市| 墨竹工卡县| 明水县| 陈巴尔虎旗| 科技| 北海市| 济源市| 全椒县| 双柏县| 云龙县| 长岛县| 德化县| 紫金县| 汪清县| 淮滨县| 都兰县| 昌黎县| 中卫市| 鲁甸县| 合作市| 色达县| 光山县| 隆化县| 镇雄县| 曲阜市| 柳河县| 巴林右旗| 镇康县| 巩义市| 阿瓦提县| 隆昌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