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枳實(zhǐ shí)
枳實首見于《神農本草經》。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本品主產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蘇等地。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或麩炒用。
【原文解析】
《藥性賦》曰:“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
枳實、枳殼都能苦寒清降,辛香行散,行脾胃氣分,功專降氣,能治療食積痰滯、胸腹痞滿脹痛、食少便秘等證,但是枳實功效勝于枳殼。
其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效。本品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臟器下垂。
【用法與用量】
3~10克。
【古今應用】
1.《神農本草經》:“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
2.《名醫別錄》:“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明目。”
3.《本草綱目》:“枳實、枳殼大抵其功皆能利氣,氣下則痰喘止,氣行則痰滿消,氣通則痛刺止,氣利則后重除。”
4.《本草綱目》引《藥性本草》:“解傷寒結胸,主上氣喘咳。”又云:“枳殼主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壅塞。”
5.《珍珠囊》:“去胃中濕熱,消心下疼痞。”
6.枳實苦寒,苦泄力大,行氣力強,為破氣消積之要藥,凡積滯內停,氣機受阻,而見痞滿脹痛、便秘,以及瀉痢后重之證,不論氣血痰食,皆可配伍。唯破氣作用較強,能傷正氣,若非邪實之證,則不宜應用。本品生用,作用猛烈,麥麩炒后能緩和其烈性。
7.本品含有黃酮類成分如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新橙皮苷;生物堿類成分如辛弗林、N-甲基酪胺、乙酰去甲辛弗林等;揮發油如α-水茴香萜、檸檬烯。本品能調節胃腸運動;小劑量對腸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能緩解乙酰膽堿或氯化鋇所致的小腸痙攣;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可使胃底平滑肌的張力升高,促進胃運動,加速胃排空。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