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薄荷(bò he)

薄荷首見于《新修本草》。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產于江蘇、浙江,傳統以江蘇太倉所產者質量最佳。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選晴天,分次采割,曬干或陰干,切段,生用。

【原文解析】

《藥性賦》曰:“薄荷葉宜消風清腫之施。”

薄荷葉能宣上焦熱,透上焦邪實,治療外感發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證。

其味辛,性涼;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本品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用法與用量】

3~6克,后下。薄荷葉長于發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氣和中。

【古今應用】

1.《新修本草》:“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種之,飲汁發汗,大解勞乏。”

2.《用藥法象》:“清頭風,除風熱。”

3.《本草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疬,疥瘡,風瘙癮疹。”

4.《本草備要》:“消散風熱,清利頭目,頭風頭痛,失音痰嗽,眼耳咽喉口齒諸痛;皮膚癮疹,瘰疬疥瘡。”

5.薄荷性辛涼,質輕氣香,輕清涼散,善于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而利咽喉,又能疏肝氣,辟穢惡。

6.本品主要含揮發油:薄荷腦(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胡薄荷酮、α-蒎烯、檸檬烯等。內服薄荷油可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起到發汗解熱的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對抗乙酰膽堿而發揮解痙作用。外用有抗炎、鎮痛、止癢的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会同县| 南陵县| 桂东县| 津市市| 罗源县| 楚雄市| 马鞍山市| 云阳县| 兴安盟| 恩施市| 舟山市| 莱州市| 邹平县| 密云县| 新兴县| 邯郸市| 黄梅县| 淳安县| 吉木乃县| 舟山市| 大城县| 乌海市| 集安市| 郸城县| 郎溪县| 格尔木市| 延津县| 浪卡子县| 鹤峰县| 祁东县| 枞阳县| 凤凰县| 开江县| 高州市| 易门县| 革吉县| 东阿县| 贡山| 牡丹江市|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