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醫學雜論

【原文】

醫之為術,造極精微,技也可進于道,若只為救饑寒起見,似可尚從淺簡,如讀書然,必十三經、廿一史全讀,而后搦[1]管作文,頭已白矣。而今之青年而采芹[2]攀桂[3],翱翔杏苑者,其胸中果皆如是乎?如市物然,其置肆中而出售者,隨俗所好,價不必盡實,貨不必盡真也。竊以為習此者須有次第,先辨藥性,《本草從新》[4]一書最好,諳氣味分正治、旁治,猶識字也,正其音、明其義,然后用之皆準。次論藥方,《醫方集解》[5]一書最詳,且明成方切用亦可,猶連字為句也。然后合之于病,《醫宗必讀》[6]《醫學心悟》[7]二書似淺而實深,似簡而實詳,其論最為精卓,脈訣須熟讀,藥性亦須讀。《景岳全書》[8]博大精深,天下所通行也,唯其論偏于溫補,知其偏而矯之乃無弊。時癥閱《溫熱》《暑疫》諸書。猶據題作文也,變化在心如此,粗可應俗矣,稍能立腳,然后究東垣、丹溪諸名家書以上參蘭靈之秘。書不必多,多則雜,唯其精也,不取博也。學者皆看傷寒書,不知南五省無此癥,南邊所患唯冬溫、春溫、夏暑、秋燥耳,以傷寒法施之未必合也,唯其傳經、表里諸方法半出于此,卒不可易,故不能不究也,喻嘉言《傷寒分經》[9]一書最好。

醫有時地之分,古今治亂不同,五方水土亦異,故有一書必考作書者何地人?生于何時?規矩準繩同也,而其用之之術則異矣。如此間所治不過蘇、松、嘉、湖四郡而已,常、鎮地稍高,飲江水,故柴胡可用二三錢,他藥亦重,杭州山秀而水清,故施治亦異,遠方更無論矣。即吾郡之上海南匯、太倉之寶山、崇明近海多濕風亦剛烈,亦不能與他縣同也。

方書充棟,然諸名家外,佳者絕少,何則?醫為藝術,博通之士每不屑為明醫者,亦未必工文,而其理較儒理尤難達,故有字句艱澀,看若深奧難讀,實則中無所有,學淺而筆不達也,其偏僻者或致貽誤后人。《內經》諸書言黃農者妄也,其時未有文字,三墳[10]五典[11]已不可信,而醫書獨繁瑣如此乎?觀其用筆古奧,簡而能達,富家之常饌,迥異寒士之上珍,此必漢人所撰,托言岐臾[12]耳。使上古果有此書,和緩[13]何以不引,仲景《傷寒論》無一語及之?《金匱》兼有之,后人篡入也。《神農本草》以黃金為首,五石次之,顯系丹家為撰,李瀕湖作《綱目》[14]以此為本,何其陋也。

秦人焚書,醫卜之書不焚,醫不知何出。蕭相[15]入關,僅收圖籍,楚人一炬內府之藏書矣。五經且不能得,何況醫書,民間尚有流傳者乎?經書口授,至于醫不過相傳成法與所知之藥品,轉相授受后遂筆之于書意。四百年中豈無奇才異能之士,參天人之奧竅,采品物之菁華,勒成一編,傳之后世者乎?太史公精于此事,故其傳扁鵲、倉公無門外語,凡見古文家作藝術傳,其論方藥皆不確切,知不精者不能言也。

《素》《靈》諸書與仲景《傷寒論》乃晉·王叔和出諸故府所藏,歷年已久,蠹爛已多,又各自為卷,并無先后次第,因隨卷編之,后又雜以他人偽撰,浸失其真,近人乃欲強為按合,不亦顛乎?

醫不外陰陽五音,體一定也,而其用之法,則在因時變化耳。丹溪滋陰,天一生水;景岳補命門,地二生火;東垣論脾胃,天五生土,五為中數,不可易也,于近日尤為相宜。

喻嘉言《尚篇》持論過高,總欠切實,不適于用,猶詩之隨園也。其《醫門法律》謹守成規,如曹參之奉法。葉氏《指南》,醫家之鄉愿也,淺學無識者奉之,然以時俗之好,偶一參看,亦不必廢。凡作一書,必有獨見,醫書傳自古者,率殘缺無首尾,元人以下或艱澀,或膚淺,紕繆滋多,然其中有善者,知其不善而從其善,無書不可閱也。

【校注】

[1]搦(nuò):握筆。

[2]采芹:科舉時代稱考中秀才,入學做生員者。也稱“入泮”。

[3]攀桂:桂樹秋天開花,科舉時代考試中的會試也于秋日舉行,稱秋闈,故用來比喻秋闈奪魁。

[4]《本草從新》:藥物學著作,18卷。清·吳儀洛撰,刊于1757年。本書在汪昂《本草備要》的基礎上修訂,內容半數保留,半數增改,并補充了一些《本草綱目》未收載的藥物。全書分類法參照《本草綱目》,共收藥物720種。

[5]《醫方集解》:3卷。清·汪昂撰,刊于1682年。本書選錄古今醫籍中常用方劑六、七百首,按作用分為補養、發表、涌吐、攻里、和解、理氣、理血、清暑、利濕、瀉火、消導等21類方劑,列述方名、主治及處方,并引錄各家學說闡明方義。

[6]《醫宗必讀》:10卷。明·李中梓撰于1637年。本書以介紹醫學源流,指導學醫門徑為主。有脈學、診法、藥物等闡析,還有內科雜病的病機、治療等論述。

[7]《醫學心悟》:5卷。清·程國彭撰于1732年。本書闡述了四診八綱及八法的理論與運用,《傷寒論》的理論和證治,以及內、外、婦產、五官等科主要病證的辨治,并有個人自擬經驗效方。

[8]《景岳全書》:64卷。明·張介賓撰于1624年。全書分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麻疹論、痘疹詮、外科鈐、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篇章。擇取諸家精要,對辨治作分析,闡發了他的“陽非有余,真陰不足”的觀點。立論和治法有獨到之處。

[9]《傷寒分經》:10卷。清·吳儀洛編。書成于1766年。本書將喻嘉言《尚論篇》予以重訂和補注。吳氏認為喻嘉言“將三百九十七法分隸于大綱之下,極得分經之妙”,因此,以“分經”為書名。

[10]三墳:相傳是古書名。一說三墳是三皇之書,也有認為是指天、地、人三禮,或天、地、人三氣。今存《三墳書》分山墳、氣墳、形墳。

[11]五典: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籍。

[12]岐臾:指岐伯和鬼臾區。均為上古時代醫家,相傳為皇帝之臣。

[13]和緩:醫家名稱。春秋時期秦國有醫和、醫緩二名醫,醫術高超,后人以和緩并稱,作為稱譽良醫的代名詞。

[14]《綱目》:指《本草綱目》。

[15]蕭相:指蕭何。漢初大臣。秦末助劉邦起義,起義軍入咸陽,他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楚漢戰爭中,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

【評析】

本節醫學雜論議題較多。首先,何古心提出了學醫門徑與步驟,如先辨藥性,次論藥方,然后合之于各種病證的學習,待臨證后,再學諸家學說以作提高探究。并提出讀書的幾個注意點,一是不求多,以精為要;二是要了解著書者的生活年代和地域環境,以能學而致用;三是著書者當精醫,否則言而不確切;四是書中總有不妥之處,讀書當“知其不善而從其善”,即取其精華而學之。其次,談了一些對古書流傳、真偽的看法,僅作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潼南县| 江川县| 乡城县| 石楼县| 兴城市| 稷山县| 巴林左旗| 湟中县| 莱州市| 天台县| 甘谷县| 湖南省| 岑巩县| 石台县| 乳源| 泸水县| 沂水县| 库伦旗| 万荣县| 博湖县| 积石山| 乌鲁木齐县| 织金县| 昭通市| 宜州市| 商水县| 清河县| 连云港市| 榆中县| 增城市| 兴城市| 扶沟县| 临洮县| 乌苏市| 扎鲁特旗| 耒阳市| 大连市| 定陶县| 英超|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