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物篇醫說
- (清)張確著 張明銳等校注
- 674字
- 2024-06-12 18:30:43
凡例
予非說醫也,于世間可目可耳者盡研之,寄諸楮,積而益多,及醫者十之一。遂為編曰醫說,猶云觀物者,觀在物而非為醫也。
讀醫者喜于方藥而倦于理解,是先流而后源也。
【眉批】舉世皆然。
予一卷推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升降以及臟腑精神血氣之故。二卷言調攝,治未病。三卷治已病。四卷方藥獨儉者,非略,未暇也。吾將逐物而為之說,成完書,然物之成,亦各有天焉。予少病怯,嗜補,三旬后瘧,始用克伐,故內傷外感,劑嘗幾遍,謹以所身試心得者告人,與時尚不無少異。識者擇焉,予無論人,已劑,效必求其所以筆之。不應亦必深察冥思,參古驗今,弗得弗置三十余年,稿案盈幾,久之似有會通處,非敢曰是也。醫學如航海,古今到彼岸者幾人?姑志之云爾。今之所是,不再年而意見又別,未知數十年后,自視云何。
【眉批】如此用心醫道安得不精,洵([xún],實在;確實)藥王嫡派也。俗醫則隨手殺人,絕不求其所以然之故,故死于病者少,而死于醫者多。
中有意義相近而微不同者,有大致若似而實相反者,未使熔冶(熔化冶煉,意為融會貫通),迫于同人之催促,究竟意興(意境,興致)各別。詳略互異,不妨兩存,參成一是。
予自少至老,筆墨之興,幾無虛月,前后意見不必符之合一,要各有會心集中,只依年月為次第,未暇以類相從,姑為義例其梗概云爾。
予所案者,反常怪癥異治而案之也。他如補泄溫涼應爾者,如饑食渴飲,夏葛冬裘,三尺童子皆知之,何案之為,他日井遷謂予曰:“醫說曷鐫之?”曰:“未成”。曰:“待爾書成,死者益甚,救水火者,整冠端襟修禮而往,蹈者其已矣。”“如之何?”曰:“姑先其既者,再為再續之?!庇柙唬骸叭?。”授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