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灸的發展

在古代,由于灸法治療疾病的顯著作用,以及所用材料便于尋得,灸法在當時是非常盛行的,所用材料及治療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灸法。

先秦兩漢是我國灸法形成的重要時期,出現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大量著作。《黃帝內經》把灸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系統介紹,《靈樞·官能》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說明了灸的適用范圍。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在強調藥治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灸法。《傷寒論》中涉及灸法的條文有十余條,且重點論述了灸法的禁忌證和某些疾病的灸治方法。

唐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灸法發展的重要時期,灸法在醫療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關灸法的內容大量出現在各類醫學著作中,如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燾的《外臺秘要》、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由此說明,此時灸法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宋代還出現了專門施灸的醫生,宋太祖曾親自為某弟施灸,并取艾自灸,被后人傳為佳話。

金元時期,由于針法研究的崛起和應用的推廣,灸法的發展受到了一定影響。然而以金元四大家為首的不少醫家在灸法的鞏固和完善方面仍作出了不少的貢獻,如闡明針對熱證的實熱和虛熱兩方面,灸法有可攻(瀉)、可補之效用。

明清時期是我國灸法從成熟逐步走向衰落的時期。從著作的數量、灸法技術的改進、隔物灸的廣泛應用等方面,均可看出明清時期灸法進入了發展的鼎盛階段。但清代以后,由于歷史原因,灸法逐漸走向了衰落。明代醫家在繼承前人灸法經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創新,產生了艾條灸、雷火神針、太乙神針、桃枝針、桑枝針、藥錠灸等新的灸療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艾條灸療的創用。此法最早見于明初朱權的《壽域神方》。這時的艾條灸還屬于實按灸,即艾條隔紙按壓于穴位,以后又改為懸灸法。同時,凡是艾炷灸的適應證均可以用艾條灸。此外,其他的中醫文獻中有關灸療的記載是多不勝數。從灸的種類來看,可分為火熱灸與非火熱灸,在此只談火熱灸。火熱灸中又有懸灸與實按灸兩種,在明代出現的“雷火神針”就是實按灸,多用于治療風濕寒痹、閃挫腫痛疾病。它的治療方法是點燃后用七層綿紙墊著進行熨灸,這種治療方法叫實按灸。太乙神針也是其中之一,還有專門的醫師和門診。由此可見,在歷史上灸療是受到相當重視的,并得到了發展。

如今,作為我國的醫學瑰寶,艾灸療法已走入尋常百姓家,造福于民,并且對世界醫學也有著深遠影響。灸療先后傳入朝鮮和日本,后又傳入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約100個國家和地區將艾灸療法作為解除患者病痛的治療方法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宜春市| 黑水县| 郯城县| 岗巴县| 高阳县| 赣榆县| 金溪县| 中方县| 修文县| 分宜县| 侯马市| 霸州市| 盐池县| 措美县| 咸阳市| 郧西县| 阿图什市| 尼木县| 潞城市| 凤冈县| 宣化县| 兰溪市| 永德县| 桦川县| 临漳县| 获嘉县| 自贡市| 合阳县| 得荣县| 富宁县| 雅江县| 宜阳县| 曲阜市| 徐州市| 林口县| 南华县| 慈利县| 宜黄县| 衡阳市|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