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時病論
  • (清)雷豐著 李曉寅校注
  • 3字
  • 2024-06-14 18:26:37

卷之一

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大意

經謂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是訓人有伏氣之為病也。夫冬傷于寒,甚者即病,則為傷寒;微者不即病,其氣伏藏于肌膚,或伏藏于少陰,至春陽氣開泄,忽因外邪乘之,觸動伏氣乃發,又不因外邪而觸發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膚者,都是冬令勞苦動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陰者,都是冬不藏精、腎臟內虧之輩。此即古人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何劉松峰、陳平伯諸公,皆謂并無伏氣,悖經之罪,其何逭[1]乎!據豐論春時之伏氣有五:曰春溫也,風溫也,溫病也,溫毒也,晚發也。蓋春溫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觸發。風溫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風而觸發。溫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釀為熱,至來春陽氣弛張之候,不因風寒觸動,伏氣自內而發。溫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氣,至春夏之交,更感溫熱,伏毒自內而發。晚發者,又由冬受微寒,當時未發,發于清明之后,較諸溫病晚發一節也。此五者,皆由冬傷于寒,伏而不發,發于來春而成諸溫病者,當辨別而分治之。

程曦曰:推松峰與平伯,皆謂并無伏氣,有由來也,一執《云笈七簽》冬傷于汗之句,一執錢氏冬傷寒水之臟之文。殊不知兩家只顧一面文章,全不顧春傷、夏傷、秋傷之訓,作何等解。思二先生天資高邁,亦受其蒙,不正其訛,反助其說。毋怪后之醫者,統稱暴感,恣用發散,羌、防、麻、桂,逼汗劫津,誤人性命,固所不免。此不得不歸咎于作俑之人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布尔津县| 梨树县| 遂平县| 武乡县| 增城市| 广宁县| 金山区| 灵寿县| 金坛市| 汤原县| 周至县| 上思县| 太仓市| 秭归县| 闽侯县| 屏山县| 东海县| 清镇市| 克什克腾旗| 越西县| 和林格尔县| 宜城市| 武夷山市| 神木县| 唐山市| 顺平县| 临沭县| 江油市| 绥江县| 康马县| 特克斯县| 山阳县| 沅江市| 湖口县| 彭泽县| 元朗区| 浪卡子县| 台山市| 沁源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