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生總要
- (明)洪基著 張磊等校注
- 459字
- 2024-06-14 18:01:13
八味地黃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陰格陽,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等證。
熟地黃八兩,忌鐵,杵膏 山茱萸酒潤,去核 干山藥炒,各四兩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去皮,乳制 澤瀉去毛,酒浸,焙,各三兩 肉桂去皮,忌火,一兩 熟附子如法詳制,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淡鹽湯送下三錢。忌蘿卜。
腎有兩枚,皆屬于水,雖有左右之分,初無水火之別,考之《內(nèi)經(jīng)》,昭然可曉。仙經(jīng)曰:兩個一般無二樣,中間一點是真精。又曰:兩腎中間一點明。夫真精也,明也,即命門相火也。命門乃穴名,而其穴在兩腎中間。蓋一陽生于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經(jīng)曰:少火生氣[14],人無此火,生化之原或幾乎息矣。是丸也,肉桂、附子味厚而辛熱,味厚則能入陰,辛熱則能益火,故能入少陰而益命門之火。地黃、山萸味厚而質(zhì)潤,味厚則能養(yǎng)陰,質(zhì)潤則能壯水[15],故能滋少陰而壯坎中之水。火欲實,則澤瀉、丹皮之咸酸可以引而瀉之;水欲實,則山藥、茯苓之甘淡可以滲而制之,水火得其養(yǎng)則腎復其天矣。王太仆曰“益火之原,以消陰翳”[16],八味丸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