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你沒事找干,我回家吃飯
- 重生人皇,功德拉滿打造不敗殷商
- 溫暖晴空
- 2008字
- 2025-01-28 23:00:00
功法就是《九轉玄功》,權當開胃小菜,等太師突破仙境后,會有更好的。
三教中有不肖者,輒縱恣不軌,遂至大商、大教截教、大教截教弟子敗而相尋,蹈其覆轍。
國家俱敝,此也絕非單純國運使然!
官不為親,吏不為行,只有大商的實力增長!才能懾服不軌者!
《九轉玄功》是求而不得的頂級功法,在三教中也是鎮教之寶般的存在。
相信太師修煉之后,便能一舉突破,成功進入仙境!
這樣的功法,當然是子受的首選!
軍中的將領以及一些官吏,貢獻的功德比較多,每人都在六點以上,而十萬大軍所貢獻的功德是海量的!
太師是大商為之倚仗的最大柱石,子受當然要給太師最好的。
《九轉玄功》的花費僅需一百點,但這僅僅只是開始。
子受直接兌換。
一切皆有可能,太師可能也會想不到吧?
面對大軍,子受掛起笑容。
軍中那些軍吏長官,面對太師的激情演講,面上也變得激動、熱血、振奮起來,昂首挺胸!
所謂頂級功法,自然不應該輕易示人,猶其現在在大軍前。
子受當然不會當著大軍的面掏出來。
以免有人議論。
再者,三教對《九轉玄功》這樣的頂級功法,守護的很好。
子受要不想牧野之戰提前到來,最好藏好這個秘密,而不是提前曝露。
同此理,他最好再多制造些假象,以瞞天過海才行。
獨以為推給截教最好,這樣也能聯動截教。
太師的話語的確很能刺激人心,激發人的斗志。
就連子受在旁邊聽著,都有些躍躍欲試,想要同將士們一同出征,去往戰場了。
楊任也算是一表人才,升任御史大夫后,終于可以大展拳腳!
北海并不在大商九州之內,太師率軍千里遠征,二千奴隸編入軍中,而編入工作就交給他處理。
而他也認真處置,小心謹慎,做到清晰明了,無任何紕漏,有利于軍隊作戰,也真正成為大商的柱石之臣!
也欲源其濁而使之清,找到流弊之始。
楊任前途一片光明,自然珍之、重之、致之、行之,以前沒有機會,也沒有權利,只能默默無聞。
如今他有極大的實打實的權力,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
而且他對大王的帝王之術佩服不已。
大王待他不薄,楊任其為人雖有些投機,然而本身并無奸詐之心,何況此時他對大王心悅誠服。
商容卻有些喪氣,心有不定,以前還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最近卻常常出現,例如此刻。
因為“罪臣”的身份,商容亦不能以此諫之發牢騷,故有什么想法、意見也只能憋回去。
商容的模樣,楊任自然看在眼里,而在楊任看來,“你沒事找干,我回家吃飯?!?
楊任心里甚為愜意、得意。
作為臣下,作為丞相,商容其人似乎并不合格。
冷不丁看到丞相這副憂愁的模樣,他心里還是蠻爽的。
商容自己雖然不愿,心里不舒服,但為相者,持重為先,也許自己先上書自陳其罪才是最好的。
如此則也體面一些。
這個老家伙精明狡猾的很,是個老狐貍!
當然,其罪聽不聽的無所謂,朝堂上有沒有支持者,有沒有支持治其罪者也無所謂。
反復者亦有其用。
而商容為丞相,哪怕暫聽其罪,朝廷也不會為之大費周章,起碼現在不會。
太師一直親自上陣,領兵率軍,不管大商到了啥境地,軍隊一直志氣未喪,反而斗志滿滿,不得不服。
封神大劫一起,誰來都沒有用了。
所謂“三教本一家”,又奪了三教之情。
大劫之下,事事無定,惟其截教第一大教的身份,卻一再受制,闡教聽人行事,弟子自為輕重,截教卻恰恰相反。
于是人教徇私,聯合闡教,二者可以不顧名義,欺負師弟。
圣人雖然沒有節操,但也在乎名聲,為了保全名聲,不會暴露自己的,通天教主本人自然也不知道。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
人教、闡教兩位圣人的做法有過之無不及。
不僅不照顧師弟,寧可吃虧,也要聯合外人,一起對師弟施壓,欺負師弟。
然而三番五次被針對,就算泥人都有三分土性,何況截教又不是軟柿子?
封神大劫事關生死,截教弟子皆在劫中隕落,通天教主又怎么可能服氣?
又可知徇私與三教之名二者之間,三教同門之情未必出于真,也未必出于假。
在某些事情上,人教、闡教無禮在先,通天教主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記仇,被逼急了,才與兩位師兄當面對陣。
三教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弟子就養無方,勤事服持,三教都是差不多的,但大劫之下,截教弟子死之至多!
三教之中,唯有截教年年萬仙來朝,人教、闡教不免灰心喪氣,他們怎么能看得慣?
如此太清、元始則冷落師弟,通天寥寞。
甚至可以與西方教聯合,準許西方教諸教徒在人族境內傳教。
三教為齊,皆眾星拱月,封神大劫后,不光截教慢慢衰落,人教、闡教也沒有更發展壯大,反而讓西方教撿了便宜。
大劫之時非如三教自以意為之(自以為是),不會如此。
武成王黃飛虎有些羨慕起太師來。
不僅能輔佐政事,而且能率軍領兵作戰。
太師一心為公,行事周全,大王自然信任他。
也是托太師的福,大商才能一直安然無事。
可詭異的是,自己一直受不到重用,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他能看出來,一切由大王主宰而開始平衡,比如增御史大夫為三公,以安朝政。
群臣攝服,而丞相商容居其間是最不好受的。
而大王想要辦的任何事情,真的是即令即行。
劫權奪勢所發生的可能性已經極低,就看商容,再看楊任就行了。
而此時黃飛虎才始覺大王的手段絕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
大王的每一步行動,每一種做法,每一項舉措都值得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