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垢泉】。
黃天化七竅中吐出的幾縷潔白炁氣,在空中交匯融合,合而為一。
終而一股強大的炁力展開,霍然擴散,充盈整個洞府,氤氳繚繞。
此時洞中好似布滿白霧一般,而在這白霧虛幻之間。
先是逐漸呈現出一頭白虎的身影。
那白虎體態威武異常,渾身毛發潔白如霜。
獸目中瑰麗光華流轉,身軀蒼白如同天邊霞光。
行動間,身形吞吐神駿,騰云駕霧,展現著無上的神通威能。
緊接著白虎又幻化為靈動九尾白狐,而九尾白狐又隨即幻化為起舞飄逸的白鶴。
幻象更迭之間,道炁化形神秀,變化莫測。
而黃天化周身盤繞著迷蒙的白氣,恍若道韻凝結,令人心馳神往。
觀其面容更是,光華流轉,神采飄逸。
不知過了多久,金風斂息,祥云消散。
那白霧連同其中各種法相,漸與黃天化融為一體。
洞中也重新恢復了原樣。
先天之炁入體。
黃天化立時明悟。
這道先天之炁,名為:‘先天太白元炁’。
此炁出自先天,自天地開辟之后產生,一方世界周天之內先天之炁應有三百六十道。
若將此炁與元神完全融合,便可成【神仙】果位,更可長十萬八千年法力。
先天太白元炁,自先天落在后天世界之中,與道相融,便顯化于世。
同時也就如眼前的“先天太白元炁”一般,有了各種名號。
如“先天太素青炁”,“玄黃母炁”,“先天太初黃炁”等等。
‘先天太白元炁’重新合入黃天化身軀,其元神即忽然激蕩,隱忍不住長嘯一聲。
此嘯聲如長虹貫日,直通九天,悠揚壯闊,仿佛達者仙人洞天,突兀豁然而出。
雖然還未將此炁煉化,更不提與元神合一。
只是入體,黃天化已然察覺到自己周身輕盈,好似大道就在眼前。
正是:
十二時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
兩年十萬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縱火光愁。
水火調停無損處,五行聯絡如鉤。
陰陽和合上云樓,乘鸞登紫府,跨虎赴瀛洲。
乃至黃天化展顏啟目,喜色滿容,未曾意料竟如此容易輕得取先天之炁。
又念及前世此泉奶乃是金烏所化的傳聞。
欲查探一二,觀太陽真火之或在?
奈何搜尋半天,未見任何蹤影,也只能作罷。
畢竟自己得了‘先天太白元炁’已然足夠。
也是該離開了。
另一邊。
洞外正在護法的高明二人聽到黃天化的長嘯之聲,不禁竟然沉迷良久。
直到看見黃天化邁步從洞中走出,方才清醒過來。
洞外此時正值寒冬,下起了鵝毛大雪。
空中銀珠亂灑,滿樹是千枝銀壓。
颼冷氣侵人,片片六花蓋地。
一場大雪似梨花,似楊花,似梅花,似瓊花;似梨花白,似楊花細,似梅花無香,似瓊花珍貴。
可真是,團團如滾珠,霏霏如玉屑;一片似鳳羽,兩片似鵝毛。
好在黃天化如今小有修為在身,不懼寒暑。
看著遠處高明高覺正警覺站崗,頗為盡職,身上還似有雪花。
黃天化滿意點頭,來到二人身前,夸贊道:“難得你二人寒冬護法,辛苦了。”
聽聞黃天化的夸贊,二人也不敢居功,躬身答道:
“恭喜老爺神通大成,閉關成功。”
“為老爺護法乃是我等本分。”
黃天化此時已然將先天之炁收入囊中,心中喜悅,問道:“我閉關多久了?”
“老爺已閉關兩年了!”
高明聞言,急忙拱手回到。
“兩年了?”
“居然是如此之久!!!”
想不到自己與那先天之炁接觸感覺不過是在片刻。
而洞外時光已然過去如此之久。
這般算下來自己下山已然將近四年了。
封神大劫就要拉開帷幕了。
如今自己下山目的基本達成,也是時候回山一趟了。
想到此處,黃天化稍作修整,便帶著一眾隨從,離了【濯垢泉】,返回青峰山。
歸途十分順利,沒有半點阻礙。
望著眼前離開四年的青峰山,沒有絲毫變化,依舊是原先模樣,隨即帶著全部隨從緩步向洞府走去。
一入紫陽洞,便被白云童子看到,見是黃天化,立即忙滿臉喜色的跑了過來。
“師兄一離開便是四年,如今可回山了!!!”
“不知山下是什么風光?師兄在路上都遇到那些趣事?”
“哇,藍色的鳥?會噴火的狗?”
“這人好大的眼,這個好大的耳朵,這個好高.....”
......
自黃天化被白云童子看到,其便如個話癆一般,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
同時驚奇的看著黃天化身后的一眾隨從。
黃天化倒也不煩,只覺得有些親切,開口問道:“老師可在山中?”
白云童子聞言,急忙點頭,道:“正是老爺算定師兄今日歸山門,才讓我在此等候師兄。”
“老爺說師兄返回后,便去桃園見他。”
聞言,黃天化交代其幾句,并將‘決云兒’,‘黑火兒’交給白云童子帶。
讓其與自己老師的‘玉麒麟’,‘云霞獸’做伴。
至于高明高覺,方相方弼,以及鄔文化則安排讓其在偏殿等候。
隨后,自己則來到紫陽洞后桃園,去見清虛道德真君。
因青峰山乃是清虛道德真君的道場所在,所以山中的風景并不和盤絲嶺一樣。
雖盤絲嶺上大雪紛飛,而青峰山紫陽洞卻是另一般景色。
只見桃園:
四周光彩奪目,微風吹過。
一時間不少枝葉隨風而響飄落,好似無數琴音飄逸空中。
而在桃園中央,一株枝干粗壯,樹高數丈的巨大桃樹。
其枝繁葉茂,枝葉間橫蔭遮空,繁花如云,桃影桃香,輕盈飄逸。
樹干若堅石、樹枝葉似鱗文,在陽光映照下,閃爍著一絲靈氣。
桃樹下有一方石桌,整個場景清靈脫俗,宛若世外桃源之境。
有一道人,頂上抓髻燦爛,道袍大袖迎風;絲絳叩結按雕龍,足下麻鞋珍重端坐在旁邊石凳上。
正是在指導遠處眼生雙手的楊任習練武藝。
黃天化快步向前,急忙作揖到地:
“弟子黃天化拜見恩師,四載不見不知恩師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