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鑄幣權的爭奪 十
- 吾以力鎮(zhèn)三國
- 拾一
- 2274字
- 2024-09-26 23:59:04
楊彪走出太學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有些看不清楚這太學的招牌,但是看清楚的天略微有些陰暗。
他上了馬車。
當馬車啟動的時候,思緒還沉淀在和蔡邕的對話之中。
蔡伯喈不一樣了。
單純的一種感覺。
好像……
回到了那些年。
就是蔡伯喈向靈皇帝上奏七事的那些年,那個意氣風發(fā),一心變法強國,要以性命報效朝廷的蔡伯喈,好像又回來了。
這些年,誰都覺得蔡邕是大儒,是修文獻的專家,是朝廷可有可無的大臣,是很多人尊敬,卻不必要在意的一個大臣而已,并非權臣。
然而,他卻知道,蔡邕的權柄之心,并不小,當年不是被迎頭一棒打下去,他恐怕就和袁逢何進之流,在朝廷爭了一個頭破血流了。
“動亂之世,多事之秋!”楊彪深呼吸一口氣,總覺得最近腦子不夠用,怎么感覺面對一個西涼莽夫,比當初面對靈皇帝還要艱難呢。
弘農楊氏,到了一個生死存亡之際。
楊彪回到府上,立刻就有人來匯報。
“家主,韋端和衛(wèi)宸的確去了大將軍府,河東消息一出來,他們就去了,密談了很久,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談了什么,只知道他們從大將軍府出來,都顯得輕松很多了!”
楊氏負責情報打聽的楊營在輩分上是楊彪的叔父,但是年紀上小十歲,是一個江湖游俠出身,武藝卓越,身手不凡,長年負責給楊氏打聽消息,即使在家族都很少現(xiàn)身,乃是楊彪為數(shù)不多的底牌之一。
“司馬防呢?”楊彪問。
“司馬尚書并沒有去大將軍府,但是進宮面圣了!”
“樹倒猢猻散!”
楊彪有些嘆氣:“弘農楊氏,不低頭都不行了!”
他再問:“眉縣塢堡那邊,可有什么消息!”
“安靜!”
“安靜?”
“沒錯,很安靜!”
“既然這么安靜,就鬧點動靜出來了,總得讓人知道,這朝堂之上,還有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師啊!”楊彪沉思良久,還是從善如流,接納了蔡邕的提議,扶持太師,哪怕他知道,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是他也很清楚,事至如今,他也沒有幾條路可以走了。
低頭認輸可以。
但是根基不能壞。
可如今,李桓咄咄逼人,不是他低頭認輸,送出點什么財帛,糧食,就能解決的,這李桓要變法,要整治秩序,他們就是首當其沖。
當然,對內有對內的動作,對外有對外的策略:“另外你派人去聯(lián)系一下,兗州,豫州方面,包括冀州,甚至益州,荊州,也聯(lián)系一下,看看他們對關中,有沒有想法……”
他目光遠眺,露出了無奈的目光:“天下動亂,關中乃是天下的中心,天子所在,朝廷所在,本就是天下諸侯的爭奪之地,他李君臨能不能坐穩(wěn)關中,得看他的命夠不夠硬了!”
“諾!”
楊營點頭,如同青煙一樣消失。
“來人!”
“家主!”
“立刻清點一下弘農所有的銅礦和造幣工坊!”楊彪說道。
“家主,當真要低頭?”大管家猶豫了一下,這可是家族根基啊,自己鑄幣,等于掌控了弘農的經(jīng)濟命脈,失去了這一點,弘農楊氏在弘農各縣,甚至整個關中來說,就會少了很多震懾力了。
“屠刀懸頸,沒選擇了!”
楊彪把手中的大漢日報丟出來,低沉的說道:“這位爺不是一個講究規(guī)矩的人,這捷報,就是威脅,河東叛亂,他可以平叛,那么弘農如果叛亂,他也可以平叛,大軍開進去,犁庭掃穴,到時候損失的,就不是這些銅礦和造幣工坊了!”
“他敢?”大管家瞪大眼睛:“他如此蠻橫,不怕天下世家反他嗎,即使讓他拿到手了,我們不配合,弘農各縣,他也治理不了,關中可要亂起來了,到時候他拿什么來平叛!”
“拿這個,他們就可以橫行關中,誰不服,就能打誰!”
楊彪大手拍在了大漢日報之上,冷沉的說道:“以前,他只是執(zhí)掌兵權,但是怎么說話,在我們控制范圍之內,無詔不出兵,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不是他想要打哪里,就打哪里,可如今不一樣了,首先,他有天子支持,天子得了傳國玉璽,那他就是天下人的天子,詔書就是圣旨,這一點,天下讀書人得認,而第二,他又有了這一份大漢日報支持,大漢日報,非長安之地,如今,恐怕已經(jīng)傳至整個漢中,在民心這一塊,已經(jīng)不是鐵桶一塊,不是我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在大漢日報上宣告,弘農有賊寇叛亂,大軍進弘農平亂,到時候天下人是相信他,還是相信我們啊……”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
話語權,掌控在讀書人的手中,因為讀書人讓很多人都信任,基層來說,一個坊里,一個村子,有那么一個讀書人出現(xiàn),大家不管對朝廷政策,還是對那些告示,自然是相信讀書人的解讀。
而讀書人的風向標,就是世家的引導,很多時候世家說什么就是什么,解讀這一塊,世家才是核心。
而大漢日報,打破了這個傳統(tǒng)的桎梏。
在民心,輿論,開始和世家門閥爭奪話語權了。
單單是這個,他們倒是不害怕。
可這個加上兵權。
有兵權的人,加上大漢日報的指引和解讀之下,那還真是想要打哪里,就能打哪里,他們是世家,是門閥,是地方根基,卻并非是一方諸侯。
鬧起來,或許朝廷會吃點虧,但是肯定是他們最慘烈的。
這時候,就要表現(xiàn)出世家的底蘊。
世家為什么可以傳一代又一代,不是爭強好勝,而是能輸?shù)闷穑退闶菦]有了銅礦,鑄幣權,他們頂多就是傷點元氣,依舊能頑強的在亂世生存。
這就是底蘊。
而相對于李桓這種異軍突起的暴發(fā)戶霸主來說,他只要輸一次,就沒有了,就好像董卓,權傾朝野,一言可定生死,然而一夜之間他就失去了根基。
大管家還是有些不甘心:“要不我們交一半,留一半!”
“不用!”
楊彪搖搖頭:“認輸不徹底,那就是徹底得罪了這位大將軍了,沒有這個必要,以前我們也沒有鑄幣權,家族財帛不還是能撐得住……”
漢光武帝時期,各地世家被清洗了一次,那時候朝廷威風正盛,誰敢私自截留銅礦,私自鑄幣啊,那就是等于和朝廷對著干,朝廷為了這件事情,可是破家滅門了不少。
其實世家門閥開始私自鑄幣,也就是這百年間的事情,朝廷威嚴大失,他們自然要籌碼自己的利益。
如今失去了。
頂多就是對家族的生活打擊大一點。
不至于生存不了。
兩害取其輕,這時候,弘農楊氏不得不割肉求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