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把手上的戰報遞出去,交給蔡琰:“明天見報,聲勢給我弄起來,要滿城風雨,要天下皆知,要整個關中都沸騰起來了,要讓他們知道,朝廷收復河東,大軍即將班師回朝!”
“諾!”
蔡琰目光溜溜轉,眼神之中冒著殺意:“要不要我先弄點動靜出來,先發制人!”
這就是李桓想要的一錘定輸贏的機會。
但是在這之前。
還是可以做點事情,比如利用朝廷之名,去做點讓人撕心裂肺的事情,效果會更好。
“不必!”
李桓搖搖頭:“不用節外生枝,說到底這些世家門閥的影響力還在,趕盡殺絕不是我們的風格,雙贏才是我們的目標!”
“好吧!”
蔡琰有些惋惜這樣的機會,李桓能放得下一些事情,她可放不下,不是顧全大局,她早就翻臉的,特別是城門刺殺的事情,這一件事情都過不去了。
“決戰了?”賈詡抬頭,微微瞇眼,看著李桓,低聲的問。
“拖的時間太長了,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是有些不利,得速戰速決了!”李桓點頭:“必須要把銅礦,鑄幣權,全部都拿回來,這才能盤活我們的經濟,不然,我們養不了這么多人!”
長安舊城加上新城,上百萬人,就已經是一個超級巨大的麻煩了,還有整個關中,一雙雙眼睛都在看著他,他也不能慫了,敢奪權,架空太師,操控朝廷,那不是本事。
有本事的話。
他得治理得了關中,能讓關中的百姓慢慢的認可他的地位。
不然,他也不過只是曇花一現的小軍閥而已。
……………………
第二天。
大漢日報,一個早上,只是長安城就發出去三萬份,整個京兆府印的十萬份,都不用中午,就已經全部銷售出去了,而且工坊正在加印,然后通過驛道,往關中各郡,還有涼州發出去。
以前一些消息的發酵,是比較慢的,從朝廷到民間,口口相傳,十天半個月都未必能走出去,但是大漢日報,只是用了區區幾日的時間,就已經把河東之戰的消息發散四方了。
甚至關中以外的地方,都已經不少人都知道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首先躁動起來的,還是關中。
“看報了,看報了!”
“來一份!”
“今天的大漢日報說啥呢?”
“有昨天的精彩嗎?”
“昨天刊登的上朝的事情,可把王司徒和司馬尚書的罵戰給披露出來了,這朝廷大臣,也跟潑婦罵街沒啥兩樣!”
“說啥呢,那是為朝廷政策而論,各抒己見!”
“我看都差不多!”
“大家快看,是河東之戰的消息,是捷報!”
“打贏了,我們打贏了,皇甫將軍全殲了南下掠奪的匈奴騎兵,招降了白波黃巾賊,平定河東!”
“好樣的!”
“朝廷打贏了?”
“皇甫將軍威武!”
“大勝啊!”
“朝廷很多年都沒有打過這樣暢快淋漓的戰役了!”
“那也未必是朝廷打的!”
“大將軍不是朝廷的大將軍的,皇甫將軍不是朝廷的皇甫將軍啊,這就是朝廷戰績!”
“也有道理!”
“不過有一說一,大將軍可干的比太師好多了,太師在的時候,就知道欺負自己人,打不過外人,被關東那群人欺負的夠嗆的,咱們大將軍年輕歸年輕,打仗那是杠杠的!”
“打仗的事情我不懂,我就覺得,大將軍在,大家都踏實很多了,就咱們長安城來說,自從大將軍鐵血整肅之后,那治安好很多了,百姓起碼能夠安居樂業!”
“河東叛亂平定了,那么關中再也沒有人能擋住大將軍了!”
“咱們是不是要打回雒陽去啊?”
“不至于吧,好不容易從雒陽遷徒過來,安穩下來了,又跑回去,聽說雒陽的房舍,都被燒的差不多了!”
“還不是太師造的孽!”
“少說點這樣的話,太師雖失了權,但是大將軍還是很敬重的太師的,可別惹口舌之禍!”
“怕什么,這大將軍又不是太師,在大將軍府罵大將軍的讀書人都有不少,也沒有見誰倒霉過的,都說大將軍是武將,是西涼蠻子,我之前遠遠看過,倒像是一個讀書人!”
“我覺得大將軍辦的這大漢日報就挺好的,讓咱們百姓也能知道國家大事!”
“……”
“……”
眾口可鑠金,輿情越發的沸騰起來了,把整個長安城都鬧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
————————
太學。
作為整個長安城最多讀書人的地方,早已經開始高談闊論,各抒己見,甚至有人開始以大漢日報的消息推演這一場大戰是如何爆發和結束的。
太學的祭酒書齋,作為祭酒的蔡邕,迎來了一個老朋友。
“文先兄,你可少登我這太學的門啊!”
蔡邕看著楊彪,有些感概。
年少讀書,他們打過交道,那時候也曾經熱血沸騰,自己上奏七事,其中也不僅僅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這里面集結了不知道多少忠君愛國,想要改變朝廷腐朽的一群人的熱血。
這里面就有楊彪。
如今,時間過去了十五年了,當年上奏時候的熱血,都已經冷下來了,天下變得太快了,人也變得很快。
楊彪比他年輕。
甚至年輕很多,他知天命了,而楊彪,不過還是不惑而已,可楊彪比他老沉太多了,甚至比朝廷上大多的老臣都要老相很多,熱血已經沉默,剩下的,只有算計,算計,在算計。
蔡邕能理解楊彪,但是不能茍同。
“伯喈兄,我這是羞愧啊!”楊彪坐下來,平靜的說道:“熹平六年,你我已是歧途,我很羨慕你能堅持,然而,我卻不能,雖不曾后悔,卻有幾分羞愧!”
“能理解,我一個被陳留蔡氏放逐的人,自然沒有你這么能為弘農楊氏貢獻自己的一切的決心和魄力!”蔡邕苦笑。
當年他上奏七事,本來就是動了世家門閥的利益,靈皇帝以他為刀,想要籌建鴻都門學,再以宦官為支持,打破這朝廷的格局,從而推動改革。
可作為世家門閥之首,袁氏最先就動手了,速度快的讓靈皇帝都沒有反應過來,輿情就變得洶涌膨脹起來了,自己身邊的支持者,一夜之間,作鳥獸散,最后靈皇帝為了保住自己,只能放逐。
事情已經過去了。
但是蔡邕這心里面,可不見得好過啊。
“是我豁不出去!”
楊彪搖搖頭:“我沒有你為天下,為萬民之魄力,我生在楊家,養在楊家,注定沒辦法背叛弘農楊氏!”
“那楊家主此番上門,有何指教?”
蔡邕平靜下來了。
楊彪一個三十歲接下了弘農楊氏家主位置的人,算計力之強,乃是弘農楊氏少有的中興之主,這些年天下在亂,可弘農楊氏在他的帶領之下,一次次從變局之中殺出,實力越發強大。
比如現在。
弘農郡,最少有五個縣令,二十個縣丞縣尉以上,都是弘農楊氏的人,弘農楊氏一句話,弘農就要亂,而且不僅僅是弘農,是整個關中,不知道多少縣令,多少縣丞縣尉的官吏,都是受弘農楊氏的支持才能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