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神武中郎將
- 吾以力鎮三國
- 拾一
- 2804字
- 2024-08-26 22:13:13
“武營操典有問題嗎?”李桓有些天真爛漫的傻笑。
“某倒不知,你居是如此之博學多才的兵法大家!”
李傕嘴角抽搐了一下,幽幽的回應:“如此一本詳細于練兵的兵書,我向來喜歡讀兵書,卻從來沒有看過,而且對于帶兵的人來說,這樣的兵書,相比于六韜,尉繚子,孫子兵法……更實用一些?!?
他是帶兵的人,而且是從一個小兵開始做起來了,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偏向實用一些的兵書,而不是那些假大空。
對于武營操典,他第一次看的時候,多少是有些入迷的。
他有一種感覺。
按照這上面去練兵,能讓麾下將卒的戰斗力,起碼提高一半以上。
“我就是瞎編的,我愛讀書,也常讀兵書,兵書多,但是練兵的書并不多,大部分兵書都是強調戰場的,可練兵本來就是基礎,我就想,拾遺一些前人智慧,整合一些先賢戰例,形成我們能學的練兵之法……”
李桓得意了起來了。
在李傕這個同輩大哥面前,他一直都是存在感比較薄弱的,能長一把臉,那當然是得意一點的。
他撰寫武營操典其實不是兵書,就是一本練兵之規章制度而已,強調兩點,一個是紀律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體能和整體性的訓練,后面還加了一些在這個時代才學到的陣法進去。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陣法很重要的。
在戰場上一股腦無腦沖鋒,那是非常致命的,能打勝仗的,都是指揮有度,能把麾下兵卒以陣型而凝聚起來了,比如基礎一點的,方陣,錐陣,大圓陣……更加深奧一些了,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才無量陣,四門兜底陣……
無非就是把兵卒排列有序,在戰場上,發揮出整體的實力。
當然,想要排出陣法,首先就要對麾下兵卒,訓練有致,能到一個指揮如臂的地步……
這方面不是李桓的強項。
李桓的武營操典那是結合了明朝戚繼光撰寫的兵書,加上近代民國時期各地軍校講武堂的練兵規章制度,再結合了一些這個時代的特色,就是大雜燴的意思。
強調一個個人體能的訓練,還有就是對于紀律的嚴格,他主要思想,就是一支軍隊,必須要有鐵的紀律,才能形成強大的戰斗力。
武營操典只是在武字三營流傳,武字三營能有強大的戰斗力,兩個原因,一個是武營操典,另外一個,那就是李桓在后勤上的從來不會苛刻。
如今西涼軍整編成了西熊軍,那將會是他的西熊軍,所以武營操典也是讓他給搬過來了。
“誰都知道,讀書好,我們也都曾經讀書,可能在讀書上有成就了,我們北地李氏卻寥寥無幾??!”李傕有些感慨,看著李桓的眼神也變得柔軟起來了:“你比我強,我們西涼人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可卻不知道如何去改過,你讀書讀出了一條路,希望你是對的!”
“對和錯,尚且早,歷史會有公斷,但是我堅信,我的路,是正確的!”李桓微微一笑,他知道這是李傕是在真正的低頭認輸了。
說老實話,現在李傕還想要反,也還是有機會的,只是到了這個地步,他即使反了,也很難奈何李桓了,頂多就是給李桓造成一些困難而已,影響不大。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低頭,認輸,就代表北地李氏的同心同力,這對整個西涼的震懾,都是非常巨大的,李桓加上李傕的影響力,絕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你這一次來,是為了河東之事吧?”李傕轉移話題,目光有些凝重:“某也只是剛剛知道,河東的突變,若需要,李暹他們的可以領兵北上……”
他知道自己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領兵的,甚至做好了,這輩子不碰兵權的,兵權交出去了,想要重拾起來,難如登天。
“暫時不用!”
李桓擺擺手,說道:“西熊軍還在整編初期,現在單單是撫平這軍卒之心,都是非常巨大的問題,哪怕稍微一點點,很小很小的異動,那都是致命的,某是不會調動西熊軍的一兵一卒?!?
李傕沉默不語,事實上他也能理解李桓的想法,這時候動西熊軍,那就是前功盡棄了,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局面,恐怕就會直接一朝喪了。
“那河東之局,你怎么解決?”李傕問。
“山人自有妙計!”
李桓微微一笑,這方面他并不擔心,也不準備和李傕說太多,他自己能解決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來操心,他今天來,其實不是為了河東之事,是為了李傕他們這些西涼將領的安置。
他看著李傕說道:“大兄要不要換一個地方?!?
“你想要如何安排某家?”李傕聞言,心里面倒是坦然,這一天早晚要來的,放下北地營兵權,他也知道李桓不會讓自己久留軍中了:“是打算讓某去長安養老嗎?”
征戰半輩子了,正值壯年,要是這樣就去養老,還是有些不舒服的,只是不舒服歸不舒服,他并不想要反抗,選擇低頭,就要有低頭的姿態。
“沒這么想!”
李桓卻搖搖頭,沉聲的說道:“大兄,其實我這個大將軍是有些虛的,看起來風格,外強中干而已,比不上太師的威懾力,也沒有多少影響力,麾下能用之將少之又少,不過就是靠著一些小聰明,又能看得懂時局,以平衡四方之穩定,來形成如今的局面而已,麾下能相信和能用之人,屈指可數?!?
“所以,我是不會放過大兄這種戰場上有經驗的大將的,而且我也有信心,能鎮得住大兄這些西涼將領!”
李桓沉聲的說道:“大兄能在我的咄咄逼人之下,還能不反我,那就代表了,我們還是一條心的,我與其相信別人,自然還是愿意相信自己李門之人。”
在這個時代,家族,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世家門閥也好,地方豪族也罷,家族大多數都是擰成一股的,比如隴西董氏,北地李氏,都是地方豪族,比不上世家門閥的傳承,但是卻更加團結一些。
只是李傕出身是靠家族支持,李桓相對而言,更加獨立一點,但是即使如此,麾下李真,李重,李陸,那都是李門之將,家族烙印還是非常深。
躲不開,就要融進去,他利用家族給了李傕壓力,從而瓦解了李傕的抗拒之心,收編了北地營,拉開了整編西涼軍的序幕,這里面少不了北地李氏的影響力。
不能吃了北地李氏的紅利,就把北地李氏給拋開。
所以李傕還是要用,李門將領還是要重用起來了,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信任問題本來就是非常脆弱,與其相信其他人,不如相信有血脈紐帶支撐的家族英才。
“大兄在西涼軍的影響力太大,某也不敢留大兄下來了,這樣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最后兩兩相厭,包括郭汜,也不能留下,不然哪一天我就得殺了他了!”
李桓想過了,自己要是不想殺人,不想過河拆橋,那就要未雨綢繆,得提前做這個壞人,這樣的結果,才是自己好,他們也好,不然一旦他們繼續留下來,行差踏錯,軍法無情,就只能殺了。
“所以我打算讓大兄去神武軍,領神武中郎將,阿多兄長也去,以副將輔助你!”李桓沉聲的說道。
這話倒是震驚了李傕。
“神武軍,那可是你的立足根基,就好像太師的飛熊騎兵和北地營一樣,你敢放出來?”李傕有些不敢相信,李桓當真如此的大度。
“我不是太師!”
李桓強調,他微微一笑:“太師老了,他會怕,怕手下的人功高蓋主,怕他們會反了,但是我不會,我站在這里,就是最大的震懾力,我不怕你們任何一個人反了!”
他不怕,只是一個態度。
最關鍵一點,在這個時代,他有一身強大的武力值,還是非常有震懾力的,他只要在營盤之中,敢冒險反他的人,那就沒有幾個,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能在萬軍之中殺一個來回。
即使被突襲,也足以收拾殘局。
當然,這還也強調他一個自信,他堂堂正正,敢用可用之人,也不怕任何人反他,因為反他的人,他都有信心,一一把他們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