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閨閣——一襲華美的披風

  • 張幼儀傳
  • 朱濱華
  • 9071字
  • 2024-06-11 16:08:51

1.富庶之家

女人的一生都會有她最美的時候,有的人如煙花燦爛一時,轉而便寂然無聲。而有些人,其一生則如同繪制一幅水墨畫,初看,那些線條、輪廓和布局并無殊勝之處,歲月如筆,給畫面不斷地點染和潤色。在那每一次細微的變化和豐富中,人們慢慢品味出這畫的好,直至最后畫作完成,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不得不讓人驚嘆的渾厚華滋的完美作品。

張幼儀,就是那種像水墨畫一樣的美好女子,人生中的一筆一墨都是在層層漬染著她的溫柔敦厚之美。

說到張幼儀這個名字,或許大家并不太熟悉,但是說她是詩人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恐怕都會恍然大悟。對,她就是那個民國風流才子徐志摩娶了卻從沒愛過的女子,那個被迫服從了徐志摩要做時髦的現代中國第一對“文明離婚夫妻”的女子。而在離婚后,她的賢惠善良,令徐父徐母銘心留念。她依然被徐家人當做了家庭主心骨,幫助打理著徐家的大小事務。她的一生所有的行為,都遵循著中國人樸實善良的傳統道德。

這當然與她從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

1900年,新世紀的開端,此時的中國正處在一個英勇而悲愴的時期。清政府屈辱地俯首于西方列強的勢力,而義和團豎起“扶清滅洋”的旗幟,試圖攻占駐北京、天津等地的外國使館區,“八國聯軍”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這亂象環生的社會,讓人感到絕望。而在上海寶山的一個張姓的富庶人家里,依然靠著祖輩的積累和后代的勤勉,過著衣食豐厚的生活。

12月29日寅時,醫生張潤之家誕生了一名女嬰,這是張家第二個女兒。這孩子出生時很強壯,小手腳有力地揮舞著,用響亮的啼哭聲來應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她就是后來風云一時的職場女奇人“二小姐”張幼儀。

張家在寶山是個很有地位的家族。祖輩靠經營鹽業起家,積蓄了可觀的財富和大量的田產。到了張幼儀的曾祖父一代,張家已不再經商,而是改行懸壺行醫了,他們家成了當地有名的“儒醫世家”。張家最鼎盛的時期,是張幼儀的祖父在清政府為官的時候。她的祖父是滿清朝庭一位很有名望的官員,由于他政績卓著,受到皇帝的特別獎勵,在他告老還鄉的時候,不僅賞賜了大量財物,還特意贈送了兩頂轎子給張家。能擁有私人的轎子,這在當時可是身份的象征,因為普通人家不可能擁有私人的轎子,而張家卻同時擁有兩頂轎子。

張家在上海寶山真如鎮的中心地段有個很大的宅子,建于雍正二年,坐北朝南,是個風水很好的四合院,這座宅子有一個莊嚴的名字“式訓堂”。到張幼儀出世這會兒,大院里面住著老祖母,張幼儀一家和伯父一家。三代同堂,幾十口人在一起生活,宅子都仍然還顯得很寬敞。還有一個小房間,專門用來存放那兩頂轎子。張家的生活是精致的,不僅每房有著自己的廚房和雜役,甚至家里還有專門為他們成衣做鞋的傭人。

在封建社會里,越是顯赫的大家庭,越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男主人是家庭里絕對的權威。家里所有人,包括張幼儀的母親,都是絕對地順從父親。父親的脾氣非常暴烈,稍不如意便會大發雷霆。張幼儀對父親很是尊敬,尊敬里甚至帶著一絲畏懼的心理。她平日非常懂得禮數:除非父親要求,否則她從不會隨便出現在父親面前;父親批評她時候,張幼儀會很誠懇地鞠躬,謝謝父親的教導;她在父親說口渴前,就會把茶沏好奉上。小小的年紀,張幼儀便學會了揣度父親的喜好,絕不做惹父親不高興的事情。

張幼儀的母親在兩歲的時候,由父母之命許配給了張父,到了適婚年齡,便波瀾不驚地嫁入了張家,從此便在張家待了一輩子。她的一生,仿佛就是為了完成女人的使命:謹慎持家,綿延子嗣。她共撫育了十二個孩子,可是對別人她總是說她有八個孩子,那八個都是兒子。那四個女兒,她不是不疼愛,但是她的意識里,女孩子以后都是要嫁人,冠上別人的姓氏,就不能算作是張家的人了。她給女兒們做表率,言傳身教,用舊社會女子必須要遵守的一套規矩來訓戒女兒們。

張父是個很有些家國情懷的人,他在剛娶妻子進門時候,便作了一副對聯,表達了對國家昌盛的美好期望。他用其中的“嘉國邦明”四個字為以后的子孫排好了輩分。他在給孩子們取名字時,第一個字“嘉”已經確定了,對后面一個字,張父用意頗講究。大兒子,父親取名為“?!保驗槭堑谝粋€孩子,父親很珍惜,取這個名字,有看守住、保護著不讓受損害或喪失的含義。第二個兒子,張父取名為“森”,表達了父親希望他的人生“莊嚴”和“高貴”。父親給張幼儀取名“嘉玢”?!扮恪睘槊烙?,也是代指一種美好的品德。在一次旅行歸來,父親還特意為張幼儀一個人帶回了一枚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的玢玉別針。而小名“幼儀”,則代表著要她成長為一個心地善良而又儀態端莊的人。父親和母親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在他們設定好的框架里,循規蹈矩地生長,出落成為一個賢良淑德、謙恭忍讓的大家閨秀。

2.家有小女初長成

張幼儀的母親溫柔端莊,她的一生把丈夫和這個家庭當做自己的唯一。她自己就是一個純粹的舊式女人。她引以為驕傲的是她那一雙“三寸金蓮”。她對自己的小腳呵護備至,每晚在臨睡前,都會花上很長的時間,用加了香料的熱水泡腳,然后再用被香料熏過的干凈的裹腳布,將自己的小腳一層層地包裹出一個新月的形狀。由于小腳的限制,母親不能出遠門,她也從不想著出去。閑來無事,她會在庭院里走動。小腳女人走路的樣子真的很奇怪。因為使用腳跟走路,重心不容易穩定,走路的時候必須要非常謹慎,上身僵直不動,而腰肢則隨著腳步的變化而款擺起來,兩個尖細的繡花鞋尖從裙擺底部若隱若現,婀娜生姿。據說這樣走路可以使腰髖部得到很好的鍛煉,臀部大的女子都很能生養的。至少在母親看來確實如此,從她身上似乎得到驗證。

張幼儀曾經很羨慕母親裊娜的姿態,但是年幼的她根本不知道母親這樣的體態,卻要遭受怎樣的苦楚。

小腳之好,自古有之。中國男人較喜歡纖柔的女子,女人的纖柔一是體現在細軟的腰肢,另一個就是體現在玲瓏的小足上。纏足完全地改變了女子的步態,也改變了女子的風采,那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態,使整個人的身軀顯得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產生楚楚可憐的感覺。這種感覺,膨脹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優越感。纏足形成一種風尚,也蘊含著道德約束,纏足成了女人之殤,是摧殘婦女身心的一種殘酷的方式。那些纏足的小腳女人,根本不能自由的行動,這樣有利于把婦女禁錮在閨閣之中,對她們的活動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以符合“三從四德”的禮教,從而達到按男子的欲念獨占其貞身的目的。這其實是男權社會中虛偽士大夫的陰暗心里和病態情趣。

張幼儀的母親遵從了“無才便是德”的古訓,她雖然識字不多,但那個年代的大家閨秀從小就會接受一些最簡單和基礎的教育,以提高其相夫教子、治家理財的才能。母親讀過漢代班昭所著的《女誡》,她非常贊同其中說到的“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彼龥Q定在適當的時候,也給張幼儀裹腳。

纏足,對女孩子來說是一個大事情,時間的選擇很重要。如果女孩子年齡太小了還沒有學會走路,便不能裹腳,那會使孩子永遠不會走路。而若超過年齡,骨骼成型后再裹腳,不僅難度大,孩子還會遭受更大的痛苦。在張幼儀三歲那年的灶神節,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一大早,張幼儀被阿嬤(保姆)叫醒,看到阿嬤手里端著一碗熱乎乎的紅豆餡湯圓,很高興地吃了一顆,甜軟香糯。她只以為今天是灶神節,才一大早會吃到這么好吃的湯圓,她不知道今天是母親特意選的給她開始裹腳的日子。人們毫無根據地認為吃過糯米湯圓后,骨骼也能變軟,相對比較容易裹腳了。吃了湯圓,阿嬤端來一盆熱水,將張幼儀那雙小腳放在水里浸泡,小幼儀還感到很奇怪,為什么會在一大早洗腳,通常都是晚上睡覺前洗腳啊??山酉聛淼氖虑槭撬惠呑佣紵o法忘記的了。

阿嬤將張幼儀泡的粉嫩柔軟的小腳擦干,將除了拇指以外的四個腳趾盡量彎曲往腳底靠攏,捏緊后,用打濕的布條一層層地纏住。阿嬤的力氣很大,張幼儀感覺到腳在沒有一點點彈性的濕布條里縮成了一條小蟲子。開始是麻木的感覺,一會兒就變成了錐心的疼痛,張幼儀尖聲地哭叫了起來。阿嬤見怪不怪地數落張幼儀道:“有什么好哭的,每個小丫頭都要裹腳的?!蹦赣H在一旁也沒有表示心疼,她只是輕輕安撫張幼儀,告訴她,每個女孩子都要經歷這一關,張幼儀的大姐也是這樣的。

母親知道第一次纏腳孩子會很痛苦,也會感到很害怕,為了轉移張幼儀的注意力,她將張幼儀帶到最熱鬧的廚房去,讓張幼儀想吃什么就告訴廚師??墒怯仔〉暮⒆颖焕p足的痛苦折磨著,根本沒有心思去琢磨吃什么。她只是不斷尖聲哭叫著。特別聽到廚師手起刀落剁雞骨頭的聲音,她恐懼地聯想到,自己的腳骨頭在布條里也一定是被折斷了,不然不會這么疼。

張幼儀纏足的第一天,幾乎一整天都是在尖聲哭叫,整個大宅子都能聽到。母親在旁邊娓娓勸慰她,說的卻是小孩子都不懂的話題。她告訴張幼儀,不能這么大聲地哭叫,否則被別人聽去了,人家會笑話她是不聽話的孩子。未來的公婆在選兒媳時候,會打聽她纏足時候乖不乖,如果纏足的時候非常鬧騰,那么表示她的性格不好,未來的公婆就會考慮要不要把她娶進門。如果纏足的時候表現很乖巧,小腳的形狀纏的足夠漂亮的話,那么未來的婆家會很滿意,認為這個女孩是個性情平和溫順的的大家閨秀。所以,乖乖地纏了小腳,以后才能找到一個好婆家。張幼儀懵懂中意識到這應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抽噎著告訴母親,讓家里人都不要說出去,以后別人不會知道自己哭叫的事情。母親反駁道:“那怎么可以呢,灶王爺看著你呢,他會告訴玉皇大帝,以后鎮子上的每個人都會知道你在纏足的時候很不乖,你就會嫁不出去,成為張家的恥辱?!?

張幼儀自懂事以來,一直乖巧可愛,可是纏足的疼痛讓她再也不能做一個乖女孩。接下來的三天里,她每天都要忍受著小孩子無法忍受的痛苦:晚上阿嬤拆掉血淋淋的布條,讓她的腳泡在熱水里,舒緩筋骨,然后再一次重復著將腳裹的更緊。她認為自己是無法捱過這種疼痛了,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死掉。由于疼痛和恐懼,她每天持續地尖叫,開始父親和哥哥們還過來安慰自己,見她無論如何也不能安靜下來,又都無奈地離開了。

到了第四天早晨,張幼儀嘶啞的嗓子還在嚎叫著,房門忽然被推開,二哥張嘉森沖了進來,正色地對母親說:“媽媽,妹妹太痛苦了,請不要再為她纏腳了吧?!蹦赣H悠然嘆息道:“我也很舍不得,但是如果我現在不為她纏腳,幼儀長大會恨我的,哪個好人家會娶一個大腳的女人做媳婦呢!”十七歲的二哥正在接受著新式教育,滿腦子的新思想,他告訴母親,現在已經不興纏腳了。母親還是猶豫著,為女兒的前程擔心。二哥眼神堅定,直視母親,一字一頓地說:“如果以后沒有人娶幼儀,我會照顧妹妹一輩子?!倍缱孕【褪且粋€有信義的人,父親也非常器重他。掙扎在舊道德束縛和憐女情感之間的母親,聽信了兒子,毅然決定放棄了為幼儀裹腳。張幼儀由此成了家里第一個沒有裹小腳的女孩。

3.一段輕緩的時光

童年時期除了裹腳這件慘痛的事情讓張幼儀驚懼之外,她生活的環境還是很不錯的。

阿嬤雖然總是說家里的女孩子是“外人”,遲早要嫁出去,并且為張幼儀不肯纏足很是擔心,埋怨會嫁不到好婆家,但還是很喜歡乖巧的幼儀。每晚睡覺前,張幼儀總是纏著阿嬤,要聽她說那些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神話故事。阿嬤在心情好的時候,會說到月亮上住著兩姐妹,這對姐妹長的很漂亮,每當有月亮的夜晚,地上的人們總是盯著她們看,所以她們覺得很不好意思。當兩姐妹害羞地躲了起來的時候,那天晚上就會沒有月亮啦。說到這里時候,幼儀總要阿嬤去看看,天空中是否有月亮。她喜歡聽阿嬤描述月亮里的姐妹姿容秀麗、裙裾飛揚,在對她們美麗的遐想中沉沉睡去。

母親也給家里的女孩子們講故事,她經常說的都是《女兒經》、《孝經》里的故事,張幼儀也一樣喜歡聽,不過,總是覺得故事里的人傻的可愛。比如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對父親很孝順。炎熱時他拿扇子給父親扇涼,寒冷時替父親把被窩暖熱。她最喜歡聽的是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孟宗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張幼儀默默記住了,一直到后來都能想起小時候聽過的這些故事。

母親不僅教育她們要孝順長輩,更是要他們牢記的是孝道第一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母親告誡她們,人生中經受再大磨難和委屈,一定不能有輕生的念頭,那是對父母極其的不孝順。母親還說了一條訓誡:在以后的人生中,做任何的決定,一定要和父母商量,必須得到他們的許可才可以實施。這些道理,張幼儀牢記在心,并形成了她后來的生活觀念,如果沒有這種觀念的支撐,也許就沒有后來的張幼儀了。

很顯然,張幼儀的母親是個非常明智的婦人,她深知那個年代的女性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她只能給她們傳授一些道理,希望在今后漫長的人生中,女兒們能顧自己的周全。這些,對張幼儀的影響很深刻,直到晚年,張幼儀給侄孫女張邦梅(《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一書作者)回憶往事,曾認真地告訴她說:“我要你記住一件事:在中國,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后,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順著兒子?!庇纱丝梢姀堄變x兒時所受傳統教育熏陶之深。

張幼儀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在鎮中心開了一間診療室,給鎮上的百姓治病。他看病不收診金,只是為了讓病人有個心理安慰,才在診室外面放一個捐獻箱,隨意放多少錢或者放不放錢都無所謂。而那個捐獻箱也似乎從來沒有裝滿過,那些被張父治愈的病人們,覺得銀錢絕對不能表達他們對張醫生的尊重。他們打聽到張醫生對飲食異常的挑剔,就會帶一些自家釀造的甜酒、用白米精心喂養的雞鴨和時鮮菜蔬來。后來,他們又打聽到張醫生很喜歡字畫,那些感恩張醫生妙手仁心的人,便會送些字畫來作為謝禮。

父親很喜歡這些字畫,將那些字畫收在他臥室的一個桃花心木的大柜子里。輕易不拿出來。家里的孩子,他只允許張幼儀和八弟兩個人定期給那些字畫撣塵。他們用一個小雞毛撣子,小心翼翼地拂去畫軸上的灰塵。閑暇時,父親會取一兩幅出來,攤在一個專供賞畫的矮幾上。這個時候的父親興致很高,會跟幼儀和八弟說一些欣賞字畫的技巧。他說到了中國畫的透視法與西洋畫不同,西洋畫是掛在墻上觀賞,而中國畫要攤在幾案上把玩,要居高臨下地欣賞,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父親還經常會就著一幅畫,從字畫的欣賞說到畫家的軼事。張幼儀比較喜歡聽那些帶有點神話色彩的小故事,比如梁代畫家張僧繇“畫龍點睛”的典故。張僧繇畫龍不畫眼睛,說只要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大家笑話他是個瘋子。于是他提筆給龍點上眼睛,立刻烏云滾滾,電閃雷鳴,蛟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父親繪聲繪色地講著這些故事,張幼儀經常為故事情節所打動。

雖說張家教育女孩子的方式非常嚴格和守舊,但是幸運的是,在這個富裕的家庭里,張幼儀不僅有著衣食無憂的童年,還能有機會接受著童蒙教育和藝術熏陶。

在張家,二哥張嘉森和張幼儀最親近,也喜歡把自己在新式學堂里接觸到的一些新思想說給張幼儀聽。

二哥很有民族氣節,對于清政府的懦弱導致國家的衰敗,他非常痛心。他和張幼儀談到這些時,張幼儀根本不懂。于是二哥拿出一個瓜,用刀將西瓜一切兩半,他告訴張幼儀,我們的國家,即將被西方列強瓜分了。他將其中的一半舉起來告訴張幼儀,這一半中國的領土,已經被外國人據為己有了,包括他們居住的上海,也是淪為外國人的“租界”,外國人用他們國家的法律和風俗,來統治著占領的地區,他們奴役中國人并從中謀取利益。二哥用勺子挖了一大塊瓜瓤出來說:“這是清政府將滿洲和旅順讓給了俄國?!庇滞诔鲆淮笊渍f:“這是將香港讓給了英國?!彼粗鐚⒐先恳粔K一塊地挖了出來,每挖一勺,二哥說就代表著一塊被外國人侵占的領土。

她也從二哥那里了解到,中國人并不都是軟弱的,義和團就敢于奮不顧身“起義”,置性命于戰場,用血肉之軀來抵抗洋槍洋炮。雖然他們迷信中國的吐納功夫可以刀槍不入而帶來了可憐可嘆的結局,但是他們反抗精神卻得到二哥的敬佩。

二哥帶來的新信息,是張幼儀從來不知道的世界。這讓張幼儀明白了,在她生長的溫室外,還有著那么多的艱辛和苦難。

從父母那里,張幼儀學到的是傳統的保守的舊文化;而從二哥這里,她得到了新思潮的啟迪。她出生在一個變動的年代,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交替發生著影響,讓張幼儀同時具備兩副耳朵:一副聽從舊觀念,一副聆聽新言論。在她的思維中,有一部分停留在東方,另一部分眺望西方。她同時具備女性的內在氣質,也擁有男性堅忍大度氣概。這些經歷無一不影響著她成年以后的生活。

4.轎子風波

張家的大宅子里,三代同堂,外人看起來和睦友愛。但是,中國舊社會的大家庭,情況常常是很復雜的,張家也不例外。祖母理所當然是整個宅子里最受尊敬的人,但是她的身份有些微妙,她是張幼儀父親的親生母親,卻只是張家的偏房太太。張幼儀的大伯父是祖父的正房大太太所生,可是大太太去世的很早,經祖父安排,在大伯父的認可下,張幼儀的祖母執掌了整個張家。她雖然有心偏袒親生兒子,但為了不被大伯父他們說閑話,祖母做到了公正無私。大伯父作為張家的長子,家里的大小事務,祖母總是要跟他們商量解決。

大伯父一家總是有意無意顯示出張家大房的尊貴地位,對張幼儀父親時常不以為然地睥睨輕視。這使得弟兄兩家一直心存芥蒂。

也許是醫生對膳食營養關注的職業習慣,張幼儀父親對飲食的挑剔程度到了讓人咋舌的地步。他不和大院里所有人共用膳食,單獨有自己的廚房和伙夫。每天早飯時間,張幼儀父親的廚師會排隊站在院子里,告訴他今天采購到了哪些食材。父親會逐一告訴他們今天要吃些什么,并叮囑廚師一定要注意的細節,比如燒制時的火候,擺盤時的造型,甚至強調了夾在筷上的分量、嚼在口里的感覺。他還經常喜歡在廚房指點廚師們做菜,他在忙的時候,還要張幼儀的母親盯著廚房的工作。這點讓大伯父他們很是看不慣,他們暗地嘲笑男人進廚房是很不體面的。

張幼儀的父親是個自尊心極強且敏感的人,面對來自大伯父那房的輕視,他選擇了盡量忍讓克制,都是為了維護家族的體面。除了重大的節日,整個張家人必須要聚在一起的日子外,父親從不和大伯父他們相來往。他對子女們的管教也很嚴格,希望子女們都能無愧于“嘉國邦明”的理想。

張家的幾個孩子,也確實很替父親長臉,特別是二哥張嘉森和四哥張嘉璈。他們從小都在新式學堂里接受教育,后來又出國讀書,學習非常努力認真。后來他們兩人一個成為頗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政治家,一個成了中國銀行總經理、鐵道部長。

張家最早有成績的是大哥張嘉保。大哥雖然從小受的是傳統的思想教育,但是并沒有走“學而優則仕”的中國文化人的老路子,而是投資辦實業,創辦一個棉籽油廠。他的性格和父親一樣自尊敏感,極要面子。偏偏這么要面子的人,卻遭受了一場奇恥大辱。這場事件,甚至影響到家庭的未來。

大哥經營的壓榨棉籽油的工廠,屬于傳統的手工業,基本沒有什么機械化程度,全部要依靠有經驗的熟練工人操作。經營了幾年,狀況一直不錯。大哥對工人也很慷慨,每年年終快放假前,結清了一年的賬目,在臘月十六那一天,大哥都會備下豐盛的酒菜來犒勞辛苦了一年的工人們。而這一年日子卻不好過了。好幾個技術熟練的工人都被洋人辦的企業高薪挖走了,工廠沒了效率,陷入了虧損狀態。大哥也整天為工廠的事情憂心忡忡,干什么都沒有心思。臘八這天,整個張家的人按慣例一起喝臘八粥,大哥卻不小心將他的碗打碎了。摔壞飯碗,按迷信的說法意味著以后就要受窮。這可真是個不好的兆頭,結合他最近工廠里的變故,大家都隱隱地替大哥擔心起來??删髲姷拇蟾缱屓藢⒛侵煌胙a好,整整一個臘月都在用那個摔壞后被粘起來的碗吃飯。這讓一貫和他不和的大堂哥嘲笑了好幾次。

正月初二,張家大宅發生了一起失竊案。被盜的是張幼儀大堂嫂的首飾。大堂嫂起夜的時候,忽然驚覺自己放首飾的柜門大開著,里面的首飾盒不翼而飛。那些首飾張幼儀見過的,同樣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大堂嫂的嫁妝都是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珠寶。大堂嫂驚慌地大叫了起來,大家都是從睡夢中被驚醒的。整個大宅子都搜索了一遍,一無所獲。有傭人說看到一個黑影從張幼儀家的屋頂跑過,全家人又都跑到張幼儀家院里,將每個角落都翻遍了,可還是沒有發現賊的影蹤。

世事變化無常,還沒過完春節,那幾個工人感念張嘉保素年來的厚待,紛紛來找到張嘉保,希望還回來,繼續幫張嘉保干活。張嘉保又接到一筆意外的大訂單,年還沒過完,就開工了,生意立刻又紅火了起來。大哥很快就度過了難關。全家人也為大哥的轉機開心不已。而不成想,卻有幾雙猜忌的眼睛在暗中盯著張幼儀的大哥。大堂哥一家都覺得大哥的轉機來的太突然。聯想到失竊的那晚,傭人們說在張幼儀家的院里看到黑影跑過,大堂嫂斷定,大哥一定就是偷珠寶“賊”。雖然口頭沒有說出來,但是猜忌一旦在心里萌芽,心態便被扭曲了。大堂哥一家擺出了和這邊不來往的狀態來:不再和張幼儀家人說一句話,也不讓小孩子們過來和張幼儀他們玩耍了。

大哥隱隱約約感到了來自大堂哥的刻意疏遠,他本來還以為是因為他事業成功,嫉妒心導致大堂哥一家的態度變化。直到有一天,他從大堂哥門口經過,清清楚楚地聽到大堂嫂的母親說“那個賊來了”,大哥這才明白,原來,大堂哥一家把偷竊珠寶的罪名,加到了他的頭上。大哥并沒有反駁,而是默默地低頭離開了。但是這句話恰好也被張幼儀的母親聽到,她深知這句話帶給兒子的傷害,也知道張幼儀的父親絕對不會讓任何人踐踏他們家人的名譽。

張幼儀父親聽說了此事,氣憤異常。毅然決定放棄祖產,離開這個惹不起的伯父一家,離開這個讓他兒子蒙受不白之冤的張家大宅。

直到十年后,這個珠寶失竊案才真相大白。祖母的廚師無意聽到兒子跟別人吹噓自己當年發了一筆橫財,質問后他了解到是自己的兒子當年入室盜竊了大堂嫂的珠寶。廚師對祖母忠心耿耿,逼自己兒子來到張家說明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廚師的兒子盜竊了珠寶,被發現后慌不擇路,躲在了張家珍藏的轎子里,當晚慌亂的人們沒有想起來去轎子里查找,他才得以逃脫。

這兩頂象征著張家光耀門楣的轎子,是張家祖上的榮光。家里只有嫡出的長子才有機會繼承這兩頂轎子。想當年大堂哥用其中的一頂轎子迎娶大堂嫂的盛況,寶山鎮的人還記憶猶新。而張幼儀的家,卻間接因為這轎子蒙受了十年的不白之冤。

雖然罪名被洗刷,張幼儀家和大伯父家的嫌隙已經無法彌合。張家經過了最艱難的十年,在海外求學的兒子們得不到家里的更多資助,生活的異常辛苦。特別是大哥張嘉保不僅背負著莫名的冤屈,還為一家人的落魄而自責,為了逃避良心的不安,他開始以吸食鴉片來麻痹自己,漸漸沉迷到鴉片帶給他的虛無世界里去了,從此一蹶不振。這種種讓張幼儀的父親再也不會原諒張家大宅里伯父一家。

對張幼儀來說,意味著在寶山的無憂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滨海县| 清徐县| 自治县| 调兵山市| 新建县| 曲阜市| 裕民县| 铜川市| 墨竹工卡县| 枣庄市| 信宜市| 永城市| 开鲁县| 纳雍县| 平武县| 始兴县| 新昌县| 洪洞县| 白水县| 合江县| 龙门县| 江安县| 濉溪县| 读书| 鹿邑县| 峨边| 神农架林区| 鄂尔多斯市| 新田县| 平罗县| 龙游县| 新昌县| 韶关市| 雷州市| 金塔县| 南安市| 阳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深水埗区|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