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勝利
- 綜武,在下武當宋青書
- 飆車的貓頭鷹
- 2217字
- 2024-07-10 07:30:00
朱厚熜這支“奇兵”,
雖然在絕境中,挽救了義軍一次,
但數量太少,又消耗極快,待汝陽王府反應過來,摸清楚了這支孤軍的情況后,很快便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城戰。
這應該是他們最后一次嘗試了,
攻下來天水城,那么三郡爭奪,仍舊不明,若是攻不下來,將意味著汝陽王將徹底失去三郡。
打到現在,他手里的兵力差不多已經消耗了一半,但好在核心力量,騎兵,卻仍有七千多,只要這部分力量在,汝陽王便還有機會。
原本汝陽王估計,明軍達到天水城,最快也要三天時間,可是才過了一天,便突然出現一支騎兵力量,突然冒出來,破了封鎖,粉碎了他的這一波攻勢。
汝陽王差點嚇得想要立即揮軍逃離,
可是后面通過多路斥候確認,這的確是一支孤軍,但又不像是孤軍。
因為他們發現,這支騎兵之后,甚至還有一支三千左右的騎兵,他們距離天水城,只有半日的距離。
如果不能攻下天水城,待這支兵力到達戰場,汝陽王便徹底失去了攻占天水城,擊潰義軍的希望,那么等待他的,只有舍棄三郡,狼狽逃回北方這一條路。
汝陽王不知道的是,這一支騎兵,正是為了保護朱厚熜的安危,而在明軍主力中分出來的。
幾日之前,大明一方正式踏入三郡,同汝陽王府東路邊軍交戰,但作為一支偏師的騎兵,擅自深入三郡,直奔天水城而去。
這可把明軍主帥李明遠給急壞了,
不為別的,統領這支偏師的人,正是皇帝最為親近的堂弟,大明興王朱厚熜。
如果他出了什么閃失,即便這次立了大功,卻被皇帝不喜,那他還不如不接這個憑空落到他頭上的主將位置呢。
好在汝陽王府邊軍已經被提前抽掉部分離開,明軍仍有數量優勢,于是李明遠當即讓主動請纓的紀綱,分出三千兵馬,立即秘密追向天水城,務必要確保朱厚熜的安全。
于是,便有了朱厚熜在前面跑,紀綱在后面追的景象。
不過,汝陽王已經知道了這支力量的存在,而義軍這邊,卻是不知道。
天還未亮,
汝陽王新一輪的攻城,遠比之前更加的猛烈,一次性竟然投入了兩萬兵力,但這,已經是極限了,因為還要留一部分兵力拱衛自身的安全。
面對如此兇猛的攻勢,
義軍上下,無論是誰,何種職位,幾乎全都投入到了戰場之中。
但宋青書依舊沒有現身。
打到現在,相比于元軍,義軍沒有精良的裝備,也沒有足夠的訓練。可是,面對這些侵占自己家園的強盜,他們沒有退縮,更沒有膽怯。有的,只是一腔熱血!
反觀汝陽王府一方,這些兵卒們,卻愈發的畏畏縮縮,他們被義軍上下,展現出來的,強烈的悍不畏死,震撼住了。
預想中的全線快速推進,并沒有出現。
反而慢慢的陷入了焦灼狀態。
汝陽王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太陽漸漸從東方升起,溫暖的陽光卻無法驅散此地陰冷的肅殺之氣!
時間流逝,兩萬人齊攻,卻仍舊沒能占據三分之一的城池。
雙方幾乎都已經麻木,
“通知下去,我們走!”
汝陽王陰沉無比,如此進度,他已經看不到希望了。
“王爺,那攻城的人……”
“讓他們繼續,不用告訴他們,帶上剩下的人,我們回北方!”汝陽王咬著牙道。
失敗,
徹底的失敗,
自他從父親手里,接過三郡基業,竟然從他手里丟了,汝陽王的如何甘心。
可即便不甘心又能如何?
事實已無法改變!
“走,全速回府城。”
這些年來,府城那里,還堆積著無數掠奪來的財富,他要一并帶回北方。
……
汝陽王后方兵力的意動,宋青書很快便注意到了,而且他也敏銳地察覺到,對方這是要跑路的節奏。
但仍然需要確認!
果然,汝陽王將手中剩下的騎兵盡數歸攏,并舍棄了除糧食外的大部分行軍物資,同時,也切斷了一切和攻城兵卒的聯系,撤了。
宋青書再無顧忌,周身真氣涌動,
“汝陽王怯戰,枉顧攻城兩萬士卒性命,獨自逃跑,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在大宗師級真氣的加持下,宋青書的聲音猶如洪鐘,震耳欲聾。
剩下未死的一萬多元兵,起初還并不相信后軍已悄然遁走,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中的一些將領,卻發現后方一直沒有命令傳遞。
這時候,他們終于慌了!
而義軍這邊,卻士氣大振,因為他們相信,宋青書絕不會說這等謊言。
很快,大量的元兵開始潰敗,爭相朝著城外逃跑,而更多者,卻是扔掉兵器,跪地祈降。
“終于勝了!”
宋青書一顆長懸已久的心,
終于放了下來。
全城幸存下來的義軍,劫后余生,全都在盡情的歡呼著!
但歡呼過后,更多的,則是無盡的悲傷,因為他們當中,無數的同袍卻沒有看到勝利的這一天。
這種悲痛情緒彌漫著整個天水城!
“楊教主,待義軍休息后,請盡快統計傷亡,收斂死去英烈的遺骸。”
宋青書神色并沒有因為勝利的到來而表露出欣喜,而是目光灼灼地看著楊逍道:
“三郡之勝,乃是三郡人自己爭取的,我希望你能明白這一點。”
楊逍聽罷,頓時面露苦笑,他自然明白宋青書的意思,“是啊,三郡不能再折騰了。”
“你在此地善后,在下要出去一趟。”
宋青書神色無比冷厲。
“宋少俠,你這是?”楊逍頓時一驚,“此番大戰,你已是居功至偉,而且連日大戰,異常辛勞,又何必如此冒險?”
楊逍說得不錯,宋青書在此戰中,不僅死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天水守城之戰后期,也基本上都是他在總攬全局。
更何況,他還曾多次化解危局。
功勞僅在楊逍之下,甚至在各路義軍心里,他的影響力還要在楊逍之上。
大戰已經結束,而他卻要離開,楊逍很快便明白過來,宋青書想要做什么。
“哼,冒險?”
宋青書搖了搖頭,“他們留不住我。”
“義軍八萬人,短短幾天時間,死傷大半,這些仇,不是他們逃離三郡,就能解開的。”
楊逍仍勸道:“我又何嘗不知,但對方亦有大宗師高手,我怕……”
宋青書打斷了他,繼續道:“總要試一試,不然,我不甘心!”
說完,
宋青書便踏空而去,消失在了楊逍面前。
后者悠然長嘆,目光落在了遠方,
那一片隆隆的塵埃上,
明軍第二支援兵,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