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扣些功德算了
- 穿書女頻,拒絕女主,我選女魔頭
- 流淚的蘇
- 2202字
- 2024-06-01 21:34:56
儒家文廟。
一座大殿。
大殿之內,香火鼎盛,煙霧繚繞。
殿內的光線略顯昏暗,只有香火的微光在閃爍。
為這座莊嚴的大殿增添了幾分神秘和莊重。
大殿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神臺,上面供奉著四尊巍峨的神像。
這四尊神像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
他們的身上散發著淡淡的光芒,仿佛與天地間的靈氣相連,給人一種莊嚴而神圣的感覺。
在神像的周圍,擺放著七十二尊陪祀神像,每一尊都栩栩如生,神態各異,仿佛在默默守護著這座大殿。
而就在這時。
一道聲音打破了這寂靜的氣氛:“至圣先師,許白蘞兩人此間出手,已經壞了規矩。是否將他們二人拘押回功德林。”
開口說話的是從神像內“顯圣”現身的老家儒士。
此時大殿內,全部神像都“顯圣”現身,位于自己的神像前。
一位長須飄飄的老者,眉頭緊鎖,也沉聲開口道:“許白蘞和淺明惜二人,身為儒家弟子,卻公然違反規矩,出手干預“世俗因果”之事,這確實是壞了規矩。”
話語中透露出對許白蘞和淺明惜行為的不滿和失望。
另一位中年儒者則輕輕搖頭,嘆息道:“此二人天賦異稟,修行有成,本是我儒家之幸。可如今卻為了“個人之愿”而破壞規矩,實在令人痛心。”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兩位弟子的惋惜和遺憾。
大殿內的氣氛變得愈發凝重。
眾儒士議論紛紛,聲音低沉而嚴肅,仿佛每一句話都承載著沉重的責任。
一位面容“年輕”的儒士,眉頭緊鎖,目光堅定,開口道:“許白蘞和淺明惜二人固然有錯,但他們的行為也揭示了我們儒家規矩的不足之處。或許,我們應該反思并改進規矩,而非單純懲罰弟子。”
他的話語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漣漪。
眾儒士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一位老者站起身來,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年輕人說得有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規矩,而不是讓規矩束縛了我們的手腳。”
而主位上的四位也開始議論。
一名略顯落魄的老儒士開口說道:“老三啊,剛剛最先開口說話的兩人,好像是你的門下弟子吧?”
他姓荀,又由于在世俗王朝考取的功名是秀才,所以又叫他荀秀才又或叫他荀老先生。
他位列文廟第四圣,地位僅次于至圣先師、禮圣、亞圣。
而他剛才說的老三,說的就是亞圣。
亞圣聞言,微微點頭,道:“確實是我的門人弟子。至于淺明惜他們二人雖然犯了錯,但念在初犯,且事出有因,我看就在他們的功德簿上,扣上一些功德,以示警戒,如何?”
話語中透露出一絲寬容和仁慈。
這與他的根本學問很是相同。
他對淺明惜兩人很看好,雖然他并非自己這一脈的弟子,但并不妨礙自己對這種“好苗子”,寄予希望。
“嘿嘿,老三此言,善,大善!”
“那我就在這里替那兩個孩子,謝謝您這位長輩了。”荀秀才嘴角微翹,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深知亞圣、禮圣兩人的性格,知道如何能夠說服他們。
至于默不作聲的至圣先師?
他可是知道他對淺明惜和許白蘞這兩人可是“寄予厚望”。
所以在他這里根本不用慌好吧。
現在亞圣這里已經搞定了,只剩下禮圣這里了。
于是。
荀老先生故意裝作一副為難的樣子,嘆息道:“唉,淺明惜是我的弟子,但許白蘞這個孩子也是我們這群老不死的看著長大的,他雖犯了錯,但也是情有可原啊。
“再說淺明惜吧,出了今天這件事,我這個做先生的也有責任啊。只是,如今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總得想個辦法解決才是。”
說著,他偷偷地瞥了一眼禮圣,只見他眉頭微皺,似乎正在思考對策。
荀老先生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話已經起到了作用。
他趁熱打鐵,繼續說道:“依我看,不如就這樣算了。他們二人已經受到了教訓,相信以后也不敢再犯。而且,他們的潛力巨大,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我們若是過于苛責,豈不是埋沒了人才?”
荀秀才一番話,既表達了對弟子的愛護,又暗示了許白蘞的潛力,讓禮圣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禮圣聞言,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
他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道:“荀老四,你既然都這么說了,那此事便就此作罷。”
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荀秀才聞言,頓時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這次又成功地化解了一場危機。
嘿嘿嘿。
不愧是我。
而亞圣也微微點頭,對禮圣的決定表示贊同。
大殿內的氣氛終于緩和了下來,眾儒家圣賢也都松了一口氣。
等眾人散去。
一直不曾開口的至圣先師望著那個得意忘形的荀老秀才說道:“秀才,該收斂一下了。”
荀秀才聞言,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他轉身望向至圣先師,眼中閃過一絲敬畏。
至圣先師雖未言明,但荀秀才卻能從他的眼神中讀出深深的警告。
好吧,自己確實有些得意忘形了。
是該改改了。
至圣先師的目光透過殿門,投向遙遠的虛空,那里仿佛有佛光與道韻交織,隱隱有異象浮現。
他輕輕搖頭,心中涌起一股不爽。
佛道兩家,竟然敢插手他們儒家內部之事,真是豈有此理!
雖然不是那兩位的授意,但是還是有些不爽。
不過,想到淺明惜和許白蘞兩人的出手,他的心中又不禁涌起一絲欣慰。
那兩人,不愧是儒家的好弟子,沒有白費自己的一番“心意”。
他們那一拳一腳,不僅打出了儒家的威風,更是給了佛道兩家一個響亮的耳光!
想到這里,至圣先師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
然而,他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畢竟這只是“小輩們”之間的爭斗。
他作為儒家至圣,自然不會過多干涉。
更何況,他相信自己儒家的弟子們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情。
此時,荀秀才已經收斂了笑容,恭敬地站在一旁,不敢再有多余的動作。
他知道,至圣先師雖然平時和藹可親,但一旦涉及到儒家的大事,他的威嚴便無人能夠挑戰。
畢竟眼前這一位可是咱們儒家在上古歲月時的扛把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