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壯志有為

一 首次燕京之旅

完顏亮為了鞏固統(tǒng)治,于金天德二年(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十二月廢除了都元帥府和行臺尚書省,把權(quán)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又于金貞元元年(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三月遷都燕京,改名中都,以便更好地控制金國的局勢。

辛棄疾漸次長大以后,受祖父愛國思想的教育,已經(jīng)成為堅定的愛國志士。《美芹十論》的奏進(jìn)札子開頭就說:“虜人憑陵中夏,臣子思酬國恥,普天率土,此心未嘗一日忘。”又說:“大父臣贊,以族眾,拙于脫身,被污虜官。留京師,歷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1]明以前的《鉛山志》也記載:“靖康之變,朝廷敕諭南遷,公慮族眾不克。每憤國仇,身任報復(fù)。”[2]而要實現(xiàn)恢復(fù)大計,就必須先入仕途。辛棄疾本來可以通過蔭補(bǔ)入仕。辛贊已經(jīng)做到五品刺史以上,金朝并不限制所蔭之人。但是,按金法,文臣任子以武[3],這是辛棄疾不樂接受的,所以他從少年開始便參與了科舉考試。

金朝的科舉,因遼、宋舊制而定。金天德二年(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完顏亮為規(guī)范科舉,更定試期,增殿試。三年,罷經(jīng)義、策試,專以詞賦取士。到金貞元元年(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又頒布《貢舉程試條理格法》。金朝科舉三年一試的體制逐漸形成。

辛贊在行臺撤銷之后出任地方長吏,“歷宿、亳,涉沂、海”。其中海州(今江蘇連云港)為刺史州,而沂(今山東臨沂)、宿(今安徽宿州)則為防御使州。依州郡小大,辛贊應(yīng)當(dāng)是從海州刺史做起,然后遷沂、宿,時間大概是從金天德三年至金正隆三年(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轉(zhuǎn)徙于上述三地為知州。

據(jù)《宋兵部侍郎賜紫金魚袋稼軒公歷仕始末》,辛棄疾于金貞元元年十四歲時領(lǐng)鄉(xiāng)薦。[4]次年正是省試之年,應(yīng)當(dāng)有首次燕京應(yīng)試之行。翌年,辛贊應(yīng)已移知沂州,辛啟泰的《稼軒先生年譜》載:“先生年十四,領(lǐng)鄉(xiāng)舉。按:先生《進(jìn)美芹十論》札子云:‘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蓋由此也。”[5]這一結(jié)論是正確的,辛棄疾首次赴燕山,是應(yīng)禮部試,而“諦觀形勢”則是為了另外的目的。

完顏亮在位期間,以三月考試諸生于州郡,稱鄉(xiāng)試,三人取一;秋八月考于諸路首府,稱府試,四人取一。山東東西兩路試于東平府。翌年正月試于禮部。據(jù)《金史》卷八三《張汝霖傳》及卷八九《翟永固傳》,金貞元二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正是省試之年,翟永固因身為考官,出試題《尊祖配天賦》不稱海陵意受到廷杖。由此推斷,辛棄疾是在金貞元元年冬自沂州啟程,取道濟(jì)南府、德州、河?xùn)|的景州、滄州、清州而抵達(dá)燕京[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平舆县| 梅州市| 商河县| 清河县| 如皋市| 长海县| 洪泽县| 太保市| 韩城市| 东安县| 金山区| 南开区| 黎平县| 景德镇市| 博客| 雅江县| 肥西县| 项城市| 泰州市| 治多县| 光山县| 金塔县| 榕江县| 镇江市| 玉林市| 中西区| 九江县| 松滋市| 莫力| 清苑县| 无棣县| 澄迈县| 彰化市| 徐闻县| 汶川县| 资阳市| 大同市| 安平县| 木兰县|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