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城事繪(手繪中國系列)
- 馬達
- 539字
- 2024-06-06 17:22:43
廈門名字里的道道

每個名字的由來都有說頭。人名往往蘊含美好寓意,地名往往源于地方特色。1387年,明初大將周德興為了抗倭,來到廈門建城,并將其命名為“廈門”。至于為什么叫“廈門”,他卻沒說,或者說了沒被歷史記載下來。后人就此展開猜測,給出了幾種說法。
有人說,這里原來有個廈門村,周德興將廈門城建在了廈門村旁邊,所以就將新城稱為“廈門”,后來這二字指代范圍不斷擴大,就成了廈門的稱呼;也有人說,廈門處于九龍江口外側,相對于內側的海門而言,是下面的出海口,俗稱“下門”。在閩南方言中,“sha”與“xia”讀音相近,因而“廈門”由“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廈門于我國東南沿海,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東南門戶,是國家大廈之門,因而叫廈門;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取“廈門”之名,是為了向倭寇表明,這里是華夏之土,不容倭寇侵犯。
這些只是“廈門”這個名字里的道道,事實上,廈門還曾經有過其他的名字。最初因為白鷺眾多而得名“鷺島”。唐末宋初時因生產一種“一莖數穗”的水稻而有了“嘉禾嶼”的稱呼;明初實行衛所制度,永寧衛的中所和左所都設在此,因此當時也被稱為“中左所”;鄭成功又將其命名為“思明州”,以表心跡;近代以來,外國人又給它起了個“Amoy”的英文名。所以光看名字,就知道廈門是座有故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