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城事繪(手繪中國系列)
- 馬達
- 943字
- 2024-06-06 17:22:42
廈門建置

夏、商時期
●屬揚州
●鷺島:相傳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稱之為“鷺島”。
西周時期
●屬七閩地
春秋戰國時期
●屬閩越地
秦代
●屬閩中郡:秦南平百越后,置閩中郡(今福建省),廈門屬之。
漢代
●屬閩越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期 屬吳國
●公元282年 屬同安縣:公元282年置同安縣,廈門屬之。不久同安縣裁撤,廈門被并入南安縣。
隋唐五代時期
●同安縣:公元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公元933年大同場升為同安縣,轄域包括今廈門市全部、金門縣及龍海市東北部。
宋代
●嘉禾里:屬泉州(廈門島因產“一莖數穗”的水稻,已有“嘉禾嶼”“嘉禾里”之名。自后唐至清末,廈門的行政區劃一直是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
元代
●嘉禾里:屬泉州路
明代
●明初 中左所:明初,江夏侯周德興于閩南建永寧衛。在永寧衛下設的左、右、中、前、后五所中,中、左兩所就在廈門島上,由此廈門島被稱為“中左所”。
●公元1387年 廈門: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修筑廈門城,廈門之名由此而始。
清代
●公元1655年 思明州:公元1655年,鄭成功置思明州,公元1680年被廢。
●公元1684年 廈門:公元1684年,清政府設臺廈兵備道,統一管理廈門與臺灣軍政要務。
●公元1727年 廈門:臺廈兵備道被取消,清政府將原設泉州的興泉兵備道衙門移駐廈門,廈門屬興泉兵備道。
公元1903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不屬廈門管轄。
鴉片戰爭后,廈門港成為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口岸城市之一。
民國時期
●1912年 思明縣: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島置思明縣,9月升為思明府,旋即廢除。
●1914年 思明縣:1913年設南路道,1914年改為廈門道,思明縣屬之,1925年廢。
●1933年 廈門特別市: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由福建省政府直轄。
●1934年 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1935年 廈門市: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38年 廈門淪陷:1938年5月,日本侵占廈門,廈門淪陷。
●1945年 廈門市政府: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由福建省政府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10月 廈門解放:為福建省轄市。
●1979年 經濟特區:廈門與深圳、珠海、汕頭一起成為經濟特區。
●2003年5月起,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廈門轄思明區、湖里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和翔安區6個市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