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覺醒: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機遇與數字治理
- 魯俊群 李璇
- 5738字
- 2024-06-06 19:07:35
第一節 人工智能前世今生
縱觀古今,縱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發展脈絡,宛如探索一幅遼闊而神奇的畫卷,生成式人工智能則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的長河,領略這段既嚴謹又有趣的歷史。
人工智能的誕生,可追溯到20世紀的早期探索階段。那時,智慧的火花初次迸發,學者們開始展開一系列初步的研究和實驗,嘗試理解邏輯推理、問題解決等智能化的奧秘。如同解開宇宙之謎的探險家,他們以銳利的思維和不息的探索,開啟了人工智能的未知征程。
1950年,英國科學家圖靈(Alan Turing)提出了圖靈測試的概念(Turing Test):測試者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試(人或者機器)隨意提問,如果測試者無法通過對話判斷對方是人還是機器,就意味著通過了圖靈測試(見圖1-1)。

圖1-1 圖靈測試
1956年夏天,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討會,這被認為是人工智能誕生的標志。而后,人工智能的舞臺漸漸轉移到知識表達與推理的時代。在這個階段,學者們將關注點轉向了知識的表達和推理。專家系統成了當時的焦點,他們通過規則化的方式將專家的知識凝聚成智慧的結晶,使機器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如同悠然書寫智者智慧的詩人,他們以規則的筆觸,勾勒出人工智能世界中的一幕幕靈動的畫面。
連接主義的出現為人工智能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一段革新的歲月,一種基于數據和學習的方法嶄露頭角。通過模擬神經網絡的方式,學者們為機器設計了一套學習和適應的機制,如反向傳播算法等。就如同在機器的心靈中播下了一顆種子,它日夜吸收養分,茁壯成長,為復雜的模式識別和學習任務提供了獨特的優勢。
如今,我們置身于一個現代機器學習的時代,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了人工智能的耀眼明星。數據的飛速增長和計算能力的飛躍為機器學習提供了強大而有力的支持。尤其是深度學習的發展,通過構建深層神經網絡,實現了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重大突破。這是一場神奇的變革,自此之后,機器開始以無與倫比的準確性感知、理解世界了。
回首過去,我們欣喜地看到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只是人工智能進化的一個重要節點,各種新技術和方法,如強化學習、遷移學習、生成對抗網絡等正紛紛涌現。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再到智能助理,展現出其無窮的潛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張鈸表示:“有了大模型之后,機器完成特定任務的質量會提高很多。大模型讓機器在處理數據時,具有處理數據(文本)中所包含的人類知識的能力,這將給產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一、人工智能主要經歷的發展階段
1. 早期探索階段(20世紀50—60年代)
這是人工智能踏上征程的初始階段,宛如一位勇敢的探險家踏足未知的領域。在那個時代,人工智能的概念被初次呼喚,引領著一系列的探索與實驗。邏輯推理、問題解決等成為那些研究者們的操練,仿佛是一場智慧的奏鳴曲在他們的筆尖間演奏。
2. 知識表達與推理階段(20世紀70—80年代)
這是人工智能的思想在知識的花園中翩然起舞的時光,研究者們將目光投向知識的表達和推理,其中專家系統成為這個時期研究的焦點。通過以規則的形式表達專家的知識,一種獨特的智能化得以實現。如同在智者的指引下,人工智能逐漸展示出其靈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3. 進化與連接主義階段(20世紀80—90年代)
在這個時期,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如同火花般閃現,那就是連接主義。以模擬神經網絡的方式為基石,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一種以數據和學習為基礎的進化。反向傳播算法等技術的涌現使得處理復雜的模式識別和學習任務愈發得心應手。仿佛是在揭開大腦奧秘的面紗,機器通過連接的方式構筑起智慧的思維網絡。
4. 現代機器學習階段(2000年至今)
隨著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和計算能力的崛起,機器學習成為人工智能的璀璨明珠。特別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發展,通過構建深層神經網絡,讓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壯麗突破。機器,仿佛是一位潛心修煉的學者,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更為準確地感知與理解世界。
二、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
當前,人工智能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猶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深度學習僅僅是其中的一朵奇花,同時還有強化學習、遷移學習、生成對抗網絡等新技術和方法的涌現。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從自動駕駛到醫療診斷,再到智能助理,無不展示出其獨有的特色與能力。當今時代,人們也正見證著人工智能在人類文明的舞臺上奏響出一曲曲未來的交響樂章,如同跳動的音符歡快而有韻律,人工智能伴隨并輔助著人類走向時代新篇章。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尋人工智能的表現方式,這又是一段奇幻的旅程。
1. 人工智能以邏輯推理為一種表現方式
人工智能像是一位智者,憑借邏輯的力量,在信息的迷宮中穿梭。通過分析和推理,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復雜的問題,探索隱藏在數據背后的規律。在自動化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自動執行特定任務,無需人類的干預。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通過感知環境、決策和控制車輛,實現無人駕駛。
2. 人工智能以問題解決為另一種表現方式
人工智能像是一位智慧的導航員,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通過分析輸入的問題,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準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如同一位智慧的助手,時刻伴隨著我們。它像是一雙敏銳的眼睛,細致地觀察著世界的每一個細節。通過學習和訓練,人工智能可以識別圖像、聲音、文本等各種模式,幫助我們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和規律,例如目前流行的ChatGPT等問答機器人模式。
3. 在模式識別方面
人工智能可以識別和理解圖像、聲音、文本等數據中的模式和特征。例如,圖像識別算法可以自動識別圖像中的物體和場景,語音識別技術可以將語音轉換為文本。例如某科技公司早已提出的智能識圖等。
4. 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
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和理解人類的自然語言。例如,智能助理可以理解和回答用戶的聲音或文本輸入,機器翻譯可以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在問題解決與推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推理和邏輯推斷解決問題。例如,專家系統可以基于專家的知識和規則,設計與建模構建智能輔助與對練系統,給出針對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
未來,人工智能將變成一位通曉多種語言的翻譯官,能夠理解和處理人類的自然語言。通過語言的理解和生成,人工智能可以與人類進行對話,幫助我們獲取信息、完成任務,猶如一位忠實而聰明的伙伴。
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通過生成式方法表現自己。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創造出新內容,如文本、圖像、音樂等。它像是一位天馬行空的藝術家,用創造力和想象力構筑出獨特而美妙的作品,為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啟發。在學習與適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改善自身性能。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使得人工智能能夠從數據中學習,并根據經驗不斷調整和改進其行為。在創造性表現方面: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具有創造性的內容,如藝術作品、音樂、文學等。例如,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可以生成逼真的圖像和視頻,自動生成算法可以創作音樂和寫作文章。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可以展示出與人類協作的能力。協作機器人與人類緊密合作,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務。二者相互配合,各司其職,以高效的方式達成共同目標。這種協作關系仿佛是一場華麗的合奏,使得機器與人類一起交織出優美的旋律。人工智能具有并可呈現與人類交互的特性,就如同一位智慧的伙伴,虛擬助手通過載體作為交互媒介與用戶展開對話和交流。它們聆聽用戶的需求,提供信息和幫助,仿佛是一位謙和而機智的助手,時刻陪伴在用戶的身旁。通過互動,人工智能可與人類共同創造一個融洽而有趣的交流氛圍。
在這個充滿協作與交互的領域里,人工智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如同舞臺上的演員,與人類默契配合,共同上演精彩的戲劇。通過協作,人工智能與人類相互補充,共同發揮各自的優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正因如此,我們置身于一個既奇幻又真實的時代,機器與人類的協作與交互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在這個交錯的舞臺上,機器以智慧和創造力為工具,與人類攜手前行。
通過以上多種表現方式,人工智能展現了其多樣化且豐富的才華。它既是一位邏輯思維者,又是一位問題解決者,同時還具備模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的能力,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是賦予了它創造和想象的力量。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奇跡和創意的王國,每一種表現方式都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在產業化發展方面也展示出波瀾壯闊的圖景
技術研發和創新如同探險家的足跡,在人工智能的演化歷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持續的研發和創新是提升人工智能性能和應用能力的關鍵所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優化,就像是一扇通向未知領域的大門,揭示了人工智能無限的可能性。例如,深度學習的發展讓計算機可以通過分析海量數據學習和識別圖像、聲音、語言等,促使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數據資源和算力猶如一片富饒的土地,蘊藏著無限的能量,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人工智能的進步離不開大量高質量的數據和強大的計算能力。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我們建立和積累相關領域的數據資源,它們就像是一座寶庫,裝滿了高質量的信息。同時,投資建設高性能的計算平臺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就像是給人工智能注入了無窮的力量,讓模型訓練和推理變得更加高效和精確。
人才培養和引進也尤為重要,人才是第一推動力,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無論人工智能如何發展,歸根到底,只有人才,才是源源不斷的活力。產業化的推動需要我們投資于人才培養,培養出具備人工智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程師、研究人員和管理者。
于產業而言,人才團隊技藝精湛與否,決定著智能時代樂章的華麗格調。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高校,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為產業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產業生態系統建設如同一座搭建在共同信任和合作之上的城市,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穩固的基礎。構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系統需要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合作伙伴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建立創新中心、實驗室和孵化器等研發和創新平臺,為產業良性發展創造孕育創新的土壤,促進技術轉移和商業化應用,讓人工智能的成果得以真正造福社會。
法律和政策支持如同防火墻,為人工智能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和規范,包括數據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監管等方面的規定,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穩定和可預測的發展環境,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保駕護航,以保護權益,促進公平競爭。
市場需求和商業應用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起到推動“落地”的作用,從實驗室到中試再到普惠大眾,這是科技發展的路徑之一。市場和科研是產業發展的雙引擎,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寫就人工智能發展華章。一方面,企業端要更了解市場需求,開發和提供與實際需求相匹配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當科研進入快車道,也能引領市場的發展方向。
重視培育人工智能應用的市場和商業模式是實現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應用范圍之廣泛,也是產業化的重要成果,涉及自動駕駛、醫療診斷、智能助理等眾多領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創新。
“科技+產業”的“雙壁”模式,在人工智能領域尤為明顯,順著發展的長河逐流而下,我們看到新的篇章正逐漸展開:不斷探索與強化學習和自主系統、可解釋性人工智能、聯邦學習和隱私保護、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融合、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跨學科融合以及社會倫理和政策規范……人工智能,充滿著發展的未來感和躍進感。
強化學習和自主系統展示出人工智能的自我進化。強化學習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學習最優行為,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險家,披荊斬棘,持續探索未知領域。未來,強化學習有望推動自主系統的發展,使機器能夠主動學習和適應復雜環境。例如,智能機器人可以通過強化學習算法學會在不同環境中導航、執行任務,并逐漸提高自己的性能和適應能力。
為了增強人工智能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可解釋性人工智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研究人員正在努力解決黑箱模型的可解釋性問題,使人工智能的決策過程可以被理解和解釋。例如,通過使用解釋性算法或者提供決策的解釋性說明,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向用戶解釋其推薦結果或決策依據,增加用戶的信任和接受度。
聯邦學習和隱私保護如同一個保護盾,守護著用戶的數據隱私。聯邦學習是一種在分布式數據環境下進行模型訓練的方法,能夠保護用戶數據的隱私。隨著人們對隱私保護的日益重視,聯邦學習將在實際應用中得到更廣泛的使用。在信息安全被提到重要議程的時代背景下,很多應用場景脫穎而出。例如,醫療領域可以利用聯邦學習的方式,讓不同醫院之間共享匿名化的病例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從而提高醫學診斷的準確性,同時保護患者的隱私。
物聯網的發展使得大量設備和傳感器能夠產生海量的數據。當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的數據融合,我們將看到未來感知、自動化、智能決策,將進一步助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領域的縱深發展。智能家居通過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可以實現對家居設備的智能控制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提升生活品質和能源利用效率。
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如同一對默契的舞伴,共同演繹著智能化的未來。邊緣計算將計算能力和存儲資源推向網絡的邊緣,使得人工智能能夠更快速地響應和處理實時數據。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推動智能設備、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應用的發展。例如,智能車輛通過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時感知和響應交通狀況,提高行駛安全性和效率。
跨學科融合如同一座創新的橋梁,將不同學科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人工智能涉及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如計算機科學、數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等。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與創新。例如,將計算機科學的深度學習算法與心理學的認知模型相結合,可以開發出更符合人類認知特點的智能系統。
社會倫理和政策規范如同一面道德的鏡子,引導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人們對社會倫理和政策規范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未來的發展將涉及更多對于人工智能的倫理、隱私、安全和公平性等問題的討論和解決。行業中應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算法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標準,以確保人工智能的決策不受歧視和偏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