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鹽
- 家族修仙:開局成為家族命樹
- 鶯時有三
- 2236字
- 2024-09-04 23:57:46
陸清夫臉上的笑容玩味,顯然是早就看出了柳桑曜修士的身份,所以他才會一直盯著柳桑曜手腕之上的法器。
這些遮掩氣息的法器確實能夠起到遮掩氣息的作用,但是其本身的樣式,就是爛大街的貨色,只要有點眼界的,都能夠一眼看出來。
除非是如李濟深贈送與柳玄渚的那個烏鱔斂息環一般,有著奇特的功效,才會花上更多的精力去修改形制,否則都是一個樣子的東西。
柳桑曜手腕之上遮掩氣息的法器,正是當初柳玄渚所買,當然原本柳玄渚是要將自己的烏鱔斂息環與柳桑曜交換,都是柳桑曜為了保護柳玄渚,自己選擇了這個在修仙界爛大街的東西。
沒成想,因為今日忙活,從而原本綁在上頭的布帛濕了之后,柳桑曜只能將其抓下來,如今倒是因此暴露了。
“見過陸公子。”柳桑曜硬著頭皮說道,好在這陸清夫并未聲張。
兩人只是相互打了招呼之后,就再無言語交流。
“犬子倒是不成器,相比之下與柳掌柜相差太多了。”陸堯檸先是自嘲道,這陸清夫在這黃梅縣之內確實是沒有多少的賢名,當然也不至于差到欺男霸女的紈绔子弟。
“縣令老爺說笑了,陸公子一看就是內秀之人,平日里低調行事,韜光養晦,才是真正大智慧之人。”柳桑曜不敢怠慢,立即恭維道。
如今的情況,他只能硬著頭皮夸下去。
能夠成為修士的人,難道真是蠢笨之人,柳桑曜才不會相信。
而且對方看著自己的眼神,明顯是城府極深,哪怕只是偽裝出來的樣子,也不是簡單的“不成器”三個字能夠概括。
柳桑曜真要是因為陸堯檸的這些話,從而真的輕視了陸清夫,自己才是那個蠢笨的不成器之人。
陸堯檸也是沒想到柳桑曜如此機智,同時不由的高看了一眼,只是他的心中,已然開始認可柳桑曜來負責幫自己做一些生意了。
“你看看人家柳掌柜,再看看你,就知道笑,不會說上半句話來?”陸堯檸低聲的呵斥陸清夫,不過倒也不是真正的嫌棄,更像是做樣子。
陸清夫臉上帶著無奈的笑容,說道:“如今州內都在傳,柳家人才濟濟,柳掌柜心思活絡,生意場上的門道規矩,都做的極佳,柳解元更是文采斐然,我怎能比得上,不過是一平庸之輩爾。”
這般的說辭,倒是險些讓陸堯檸發起火來,倒是李家家主李典出來解圍了。
“陸公切勿惱怒,正如柳掌柜所言,城里誰不知道陸公子內秀的才華,只不過為了恪守孝道,避親尊父而已,這才沒有真正顯露才華,要說真正平庸,混吃等死,不學無術,還得是我李家這幫后輩。”李典愁眉苦臉的說道。
于是原本幾個李家子弟還在想著待會多吃幾口這來自江南的松江鱸,卻忽然火燒到自己的身上,不由開始難過了起來,畢竟李典這算是禍水東引,幫柳桑曜與陸清夫都解了圍。
場面似乎百年的略微得尷尬了起來,不過陸堯檸也是混跡官場多年的人,立即將話題引開。
這頓飯的主角無疑是柳桑曜,所以往來客套之下,柳桑曜已然被灌了不少的酒,好在這些年四處奔波,那些酒水不是白喝的,除了臉色微紅以外,尚未有多少的醉意。
“柳掌柜,本官頗為好奇,這些細鹽的出處究是究竟是河東郡,還是那江南淮河的幾處郡縣而來?”酒足飯飽了之后,李典先是將自己的晚輩以及屋內的其他侍從全部屏退,陸堯檸這才一副好奇的問道。
這話一出,柳桑曜的臉色已然大變。
大奉的幾處有名的制鹽之地,分別是蜀州的自貢,河東郡、以及淮南沿海的幾處郡縣,運到各處州郡的份額,都是幾乎固定的,所以朝廷上頭收取鹽稅也比較容易計算。
但也因此使得兩頭都無法撈取油水,所以柳家所運來的這些細鹽,都讓陸堯檸好奇。
柳桑曜臉色古怪,做出了欲言又止的模樣。
這些可以算是柳家秘密,他還真就不好說。
他的心中已然盤算,如何度過了陸堯檸這一關。
李典似乎看出了柳桑曜顧慮,解釋道:“其實我們也不是非要知道,而是這些細鹽的成品極好,甚至要比平常供給到我們縣城當中的那些都要好上不少,如此之物就連其余郡縣也想要引進,分與一杯羹。”
食鹽是日常的需求,尋常人都無法離開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朝廷才會嚴格的把控,里面除了暴利以外,還是事關國家命脈,掌握著這些才能夠穩定。
但是日常的需求量也就那么大,運多了也就只能堆積起來。
價格的不一樣主要是粗鹽以及細鹽的區別,因為煉制不同,出來的成品也不同,柳家運來的這些東西,顯然是細鹽比較多。
尋常百姓多是購買粗鹽,畢竟價格也就擺在那里了。
可是細鹽就不一樣了,多是富貴人家的首選。
山珍海味的食材都有了,不外乎那些細鹽了。
所以這才是為何能夠賺取更多利益的原因。
而朝廷攤派的而來,都是粗鹽,像黃梅縣、槐黃縣這種地方,得到的東西更是粗制濫造。
細鹽的制法上一次革新還是兩百多年,而且說來還與柳家有緣,正是柳家的老祖宗柳照發明出來的,當初也因為這些,柳照才能夠快速的發家。
但是因為這些玩意對于國家影響巨大,干脆直接被朝廷收起來了,不向民間傳去,只為大家族特供。
如今柳家的這些東西,倒是有了與皇家特供相比的質感了。
柳桑曜撓頭,說道:“這個還真就不能往外說,這是當初與之的約定,也算是立下了誓言,不過二位想要多一分財路,我柳家絕對配合,至于分成,我柳家依舊是除去成本以外,只要一成,剩下兩位長輩都可以與其他縣郡的人商討,唯一的要求,就是替我柳家多加隱瞞幾分。”
這些鹽的來歷壓根就是從一處山谷換來,等到孫家知道為何誤入了山谷當中,與那些類似方外之外達成了交易。
只不過那時候的孫家膽子沒有柳家大,所以只敢偷偷的運上少量得到鹽來。
甚至都不敢在槐黃縣買,而是在其他州縣小份額的拋售出去。
這也使得王家并不知道這件事情。
要不是后來柳升搜刮家產的時候,翻出了那張路線圖,還就是白白錯失了一個發財的機會。
陸堯檸與李典聽了之后,先是對視一眼,也清楚柳家絕對不會將背后來源道來,兩人也不再強求,只好將此事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