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正史,佛僧,香火,人間
- 從文弱書生開始收錄妖魔
- 恨關(guān)風(fēng)與月
- 2297字
- 2024-05-31 07:00:00
大蒼京城,皇城內(nèi)殿。
著甲護衛(wèi)侍立殿外,內(nèi)宮書令徐妙華一身官袍,結(jié)男子發(fā)梳,手持公文卷書而讀。
“陛下,南境妖禍愈加嚴重,據(jù)梅花衛(wèi)探查,此事與天蓮教余孽有關(guān)。”
“此外,有平夜人在東境沿海地帶遭遇名為‘狼人’的妖物,平夜司方面認為這與海外希羅帝國有關(guān)。”
長寧帝趙封儀閉眸安坐于鳳椅之上,無聲自威。
“另外,昨夜蒼下學(xué)宮文鐘三聲悶響,疑似又有天階浩然氣誕生,此為大蒼之幸!”
“悶響?”
“是,此次文鐘的響聲尤其沉重阻滯,學(xué)宮內(nèi)知情者也是少數(shù),這一類怪事也不敢多傳。”
“梅花衛(wèi)還能探查出學(xué)宮的秘聞?”
沉默一瞬,趙封儀眉頭微皺,語氣似喜似威,又似敲心。
“是文洛郡主告知我等的。”
鳳眸睜開,趙封儀平淡注視著徐妙華,后者匍匐在地,身軀竟不禁顫抖起來。
她不禁搖頭,閉上眼眸,自己所修煉的瞳術(shù)還不能收放自如。
“讓她專心讀書,最好別踏出學(xué)宮一步,不然朕會親手殺了她。”
“退下。”
徐妙華身子一僵,噤若寒蟬,隨后伏首倒退,直到離開殿內(nèi)才敢呼吸。
“陛下的修為愈加深不可測了!”
君心難測,徐妙華只知照做而不多事,關(guān)于這種帝王家事,她是絕對不會多嘴的。
......
夜,善光寺正殿內(nèi),佛像好像在注視著躺在地板上的明覺大師。
眾弟子身上的傷勢暫時止住,齊齊圍在他身旁,口中誦念著許煉聽不懂的法經(jīng),神情安靜平和。
“這是《清禪度厄經(jīng)》,傳自佛家祖庭西域佛國,可以請動香火之力以療傷。”
殿外,方叔平悄聲跟許煉解釋。
“香火之力?”少年無聊,打掃著院中落葉。
小沙彌沒有修為,只能在走廊中默誦佛經(jīng)為師傅祈福,李玄待在殿前臺階上呆坐,小青則在一旁心虛地看著掃地的少年。
“生靈心中念想若是至真至誠,便可與天道共鳴,使得天道之力反哺人間。”
“若是生人受之,則必有氣運加身;若是國家受之,則必有國運昌盛。”
“而如文廟武廟、佛寺道觀、宗廟祠堂一類供奉神仙先祖的場所,收受了生靈信念后便會誕生香火之力。”
“人去魂留,有人塑神像金身,練香火一道,這類煉氣士便是世人所說的神仙。”
許煉默默點頭,看向殿內(nèi)情景,不禁問道:“那這跟明覺大師的傷有什么關(guān)系?”
方叔平道:“香火之力本就取之于生靈,若是用之于生靈,便有洗髓伐體,白骨生肉之效,算是世間上等寶藥。”
許煉將明覺大師救回之時他只剩最后一口氣,若是想要活命,便只能寄希望于這虛無縹緲的香火之力了。
“這香火之力能救回明覺大師嗎?”許煉問道。
“能!”
慧安忽然回頭,斬釘截鐵。
......
悲愴的氣氛如夜色一般覆蓋在眾人心上,念經(jīng)聲彌漫寺廟內(nèi)外。
方叔平年衰體弱,熬不住困,在廊下睡著了。
許煉生死見多了,他只覺得心中郁悶,想出門散散心。
此時已是子夜,萬籟俱寂。
翻墻而出,寺廟之外卻是燈火通明。
從大門前至街道盡頭,盡是以佛禮祈禱的男女老少。
古人燈油難得,因此夜晚不常點燈,但此刻東廟鎮(zhèn)的鎮(zhèn)民卻在提燈守夜。
他們都在為明覺大師祈佑平安。
許煉悄聲離開人群,來到南邊小河。
小青此時正在河中修行,月華閃爍鱗片之中。
一人一妖各有心事,良久不語,一時只剩小河流水聲。
“我白天偷偷跑了,你不會怪我吧?”
小青忽然開口,怯怯地藏在河里,只露出一個腦袋。
“不會,當(dāng)時太危險了,你離遠點好。”
小青聞言歡快地從河中游上岸,在少年身旁盤成一圈,蛇鱗光澤如月。
“你們?nèi)俗宥寄敲雌婀值膯幔俊?
“奇怪?”少年歪頭。
“東廟鎮(zhèn)的人平日里不去上香,那老光頭要死了他們才這么一副做派,偏偏又十分真心,真是奇怪!”
許煉一怔,溫聲道:“世人癡愚,終日忙于身外之物,這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他們心里一直念著明覺大師的好,這倒是真真切切的。”
“所以世人也蠻可愛的。”
小青蹭著許煉的手臂,不解地喃喃道:“人族果然古怪!”
許煉雙手托起小青懸于胸前,望著月亮:“這便是人性,沒什么古怪的,而且不光人如此,妖也是如此。”
“妖也有人性?”
“你不就有嗎?”
皎月如水,直到天明。
......
鐺!!!
悠緩晨鐘自廟內(nèi)傳至全鎮(zhèn),三通各三十六下,共一百零八聲。
寺內(nèi)眾僧求佛求了一夜,都疲乏得很,發(fā)現(xiàn)竟是年紀最小的慧安叩的鐘。
廟門打開,慧平領(lǐng)頭,李玄與許煉抬著明覺大師綴于其后,眾僧誦念的佛經(jīng)已是《甘露往生咒》。
眾人自行讓開道路,圍在他們身邊,一起走遍整個鎮(zhèn)子。
正殿內(nèi),慧安站在佛像前大聲質(zhì)問:“百姓香火你們受之安然,卻為何不愿救我?guī)煾担。俊?
“求佛求佛,我?guī)煾灯饺绽飳δ銈儫o比信奉,終日信佛念佛,卻死在你們眼前!”
“你們到底算什么佛!?”
說罷,慧安轉(zhuǎn)身跑出寺外,跟上師兄們守在師傅身旁,口中卻不肯念經(jīng)。
方叔平目送慧安跑遠,轉(zhuǎn)頭看看寺內(nèi)佛像,不禁搖頭一嘆。
“這世間的道理要是有讀書這么簡單,就好咯!”中年儒生老氣橫秋,提步便往人群方向走。
長街之上,百姓慟哭相送,家家戶戶紛紛掛上白幡。
明覺大師躺在白布擔(dān)架之上,身披袈裟。
李玄在前,許煉在后,因此少年能清楚看見明覺大師蒼白的面容,平靜祥和,看了一路。
一日后,慧平為明覺大師主持法事,沒有齋席,但周邊村子的人仍趕來悼念,送來許多瓜果蔬菜。
李玄準(zhǔn)備次日后再啟程返回門派,慧安執(zhí)意還俗,想要跟隨這位懶漢子。
好在慧安年紀還小,入寺不過一年,還未從沙彌成為真正的僧人,因此脫離佛籍并不困難。
眾師兄心中雖然不舍,但都默默支持慧安。
許煉大方地將那妖人身上的馭妖法器贈與二人,讓他們在路上換些盤纏。
師生二人則在當(dāng)天告辭回城,特意將天蓮教制造妖禍一事告知縣衙,未曾想對方早就知道了此事。
......
許煉背一長筐,露出刀柄,腰別竹筒水壺,大步走在縣城街上。
“你這次回來可要專心讀書了么?”
“要的,不過頂多專心兩天,因為三日后巡安隊就要集結(jié)了。”
“......”方叔平笑而不語。
小青從背筐中探出頭,仔細打量著周圍。
“這便是人間么?”
......
長寧五年,南境妖禍、兵亂多擾。
文鐘三響,悶如滯雷。
帝多憂慮。
——《大蒼正史·起居注(長寧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