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TVB改制(下)
- 諸天影視從參加野貓婚禮開始狂飆
- 心動豆魚叉
- 2075字
- 2024-06-20 12:00:00
一般情況下來說,歌手打歌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唱片模式。
一種是音源模式。
前者是實體唱片。
后者是網絡下載。
但在如今這個時代,所謂的音源模式,流行的還是MP3。
方默沒記錯的話,第一臺音樂手機要等到今年12月份上架的西門子6688。
而顯然,現如今國內還是停留在野蠻生長的年代,對于版權并沒有那么看重。
但并不意味著音源模式就沒用了。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廣播電視臺的出現。
這個時代,點播喜歡歌手的歌曲進行播放,也是相當于音源模式的收入的。
而方默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拓展。
第一點。
廣播臺點播和電視臺播放的比例為3:7,占總標準的20%評分。
第二點。
注冊、加入TVB官方會員,會在根據不同性別、年齡、地區進行發送郵件,每周上限1000封,占總評分標準的10%。
第三點。
開通專門的邵氏周刊投票環節。
每一張投票可以在TVB的官網專門的模塊下對于自己喜歡的歌手進行投票。
還有通過官方鏈接進入專門的音樂播放器進行播放和下載。
后續方默推出音樂手機之后,會將其專門的業務加入其中。
這一部分占據總分數的65%。
第四點。
必須在邵氏唱片專營店進行購買,才是有效專輯數量,專輯銷量占據總分數的5%。
最后通過專門的公式進行計算出對應的分數。
即滿分200000 =音源130000 +郵件20000 +專輯銷量10000 +播放次數40000。
其中音源算法為:音源分數=音源滿分×音源占有率(音源滿分= 130000,音源占有率=歌曲音源/所有歌曲音源× 100%)。
銷量算法為:銷量分數=銷量滿分×銷量占有率
(銷量滿分= 10000,銷量占有率=專輯銷量/所有專輯銷量× 100%)。
這一套公式,正是后世南棒音樂銀行的東西。
方默也是因為當時曾經癡迷過一段時間的韓流,恰好需要一份資料,就調查過相關信息。
所以記憶比較深刻。
不過這套具體的公式誕生的時間,已經是09年之后了。
此時,方默也只是將其提前拿了出來。
文抄公嘛。
不過別說。
南棒雖然有著諸多臭毛病,但是這套公式的確不錯。
而這,也是方默之前交給邵六爺的策劃案之一。
那就是將唱片事業搞起來。
其實前世國內在18年前后有人曾經想過弄這個。
但……
做不到。
當時全國房地產產業早就已經接近極限,房價高到離譜。
想要開專營店,那資金根本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
現在一家商業店鋪,內地最豪華的地方,也就50萬一座。
還是買斷。
以后?
50萬/平/月都算便宜的!
專營店這東西,數量少了根本沒效果。
數量多了,那錢財就是天文數字。
這還是房價。
還沒有算想要弄這個,需要一家專業的電視臺。
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歌手。
18年的時候,全年還活躍的歌手加起來不會超過十個!
然而現在呢?
周董都還沒出道。
雖然許多老牌歌手已經逐漸隱退,但是新生代正在走紅。
華語樂壇內地、港臺明星大亂斗,此時正是最輝煌的時候。
每個月都有新人出道。
每個月都有經典誕生。
這本來就是最好也是最后的輝煌。
此后二十年,烈火烹油的歌手們會在某一個時刻爆紅,又在某一個時刻紛紛隱退。
至此,九州音樂屆的新人幾乎就沒剩下多少了。
甚至后來還誕生了五旬老太守國門的爛梗。
所以現在弄出來這個,正好合適。
利用音樂+攝像手機的王炸組合,搭配大熱選秀綜藝,迅速擴大邵氏TVB的影響力。
因為此時已經回歸。
雖然TVB的影響力仍舊主要圍繞著粵省附近。
但是只要方默愿意,還是可以讓其節目直接轉播到央視的。
這并不難。
別看這幾年央視標王的價格高達過億,但實際上別說央視,就連后世大名鼎鼎的芒果臺,此時還只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地方臺而已。
事實上,這年頭除去芒果臺,也沒有哪家地方臺能有多少資金去制作綜藝節目。
主要是沒人看,也沒有相應人才。
不得不說,何囧的專業能力實在是太強。
人家能紅將近三十年,還真的不是蓋的。
其實內地此時已經有紅遍全國的《同一首歌》了。
是今年一月份開播的。
經過幾個月的發酵,此時已經火遍整個內地。
但說白了,這就是一臺重大演出晚會。
并不是一個純正的打歌節目。
而且受限于央視的身份,《同一首歌》本身又十分鋪張浪費。
這也是為什么這個長紅14年的節目最終慘遭停播的原因。
但TVB的打歌節目卻不同。
首先TVB是香江地方臺。
是純正私人電視臺。
而且因為方默并不打算使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播放,所以是可以進行審核的。
這就為打歌節目登陸內地做出了充足的時間進行審核。
其次,方默也沒打算吃獨食。
而是打算和央視合作。
在國內想要賺錢。
需要做的就是關系。
雖然項家只是地方家族。
但項家本身就在官府內部有著龐大的人脈和實力。
方默作為項家大女兒的丈夫,本身又有著香江邵家的身份。
這是妥妥的自己人+外商。
這年代,雖然港商是整個外資商人里排名相對落后的,但并不意味著自己就差了。
畢竟這個年代主要的目標并不是KPI,而是技術。
是為了能夠獲得被封鎖的技術,才會引入外資。
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賺錢。
而如果能夠和央視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那么TVB的劇集進入內地就有了更加出眾的渠道。
而不是只能依靠區區港島這600萬人過活。
任何一家私人電視臺,想要盈利,就需要修建自己的片場,也就是影視基地。
但港島太小了。
小到哪怕修建了影視基地,也沒有足夠的游客和商業支持平日里的日常維護。
這是港島本身的面積決定的。
所以未來TVB想要發展,在內地修建影視基地,才是必然的結果。
可惜之前邵六爺和內地交惡,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逸夫樓的誕生。
但如今有了方默作為緩和,TVB想要更近一層樓并不是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