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TVB最后的花旦們
- 諸天影視從參加野貓婚禮開始狂飆
- 心動豆魚叉
- 2093字
- 2024-06-18 18:00:00
而且因為知名度很低,演技又被群嘲,所以身邊也沒那些狂蜂浪蝶。算是難得的潔身自好了。
至于黎珈而,是幾個花旦里知名度最大的。
但對方在最巔峰時期,偏偏遭遇了弟弟車禍癱瘓這種事情。
想要做手術,需要一大筆錢。
當時的黎珈而已經36歲了。
在娛樂圈里,這個年紀已經很大了。
說實在的,當時也正好處于港圈即將衰落的前期,而當時的黎珈而其實已經過氣很久了,手里的確有一些錢,但是想要湊夠醫院的手術費,實在是不可能。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黎珈而不得不做出選擇。
是不聞不問,還是找人借錢拯救弟弟。
顯然,對于任何一個擁有正常親情的女兒來說,都知道該怎樣做。
她選擇了找人借錢。
而這個人,就是追求她六年的“殘廢富豪”。
也就是她日后的老公。
后來弟弟雖然終身癱瘓,但命卻保住了。
而感恩老公的幫助,黎珈而就嫁給了對方。
當然,那都是前世發生的事情了。
此時的黎珈而,剛剛和上一任男友分手不久。
如今正在吊著仁愛堂主席。
雙方雖然在明面上拒絕承認,但是私下里卻已經被圈子里熟知。
算是有點可惜。
至于最后一位Ada,此時正在和霹靂虎拍拖。
不過這一段感情也不長久。
沒記錯的話,明年播出的《蕭十一郎》里面,霹靂虎會和他后來的妻子馬舒相遇。
然后從劇組夫妻,進階成最終的夫妻。
后來Ada還維護對方,說什么兩人是和平分手之類的鬼話。
啊對對對。
4V男藝人都是白蓮花。
4V男藝人在拍戲的時候都自己解決。
4V那邊的男藝人沒有給粉絲發福利的。
都是絕世好男人。
講個笑話。
一個被社團控制的地區,沒有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兒。
也許當時的Ada的確是以為雙方是和平分手。
但是具體情況到底如何,那就只有霹靂虎自己才知道了。
Ada其實挺慘的。
前面的幾個,要么是因為家道中落。
要么是出身富裕,哪怕是普通人家出身的,也沒什么問題。
可唯獨Ada最倒霉。
首先她的父親早就死了。
而且因為本身是公交車司機,也沒有什么積蓄。
其次,她母親好賭。
好賭到什么程度?
Ada從出道到現在,在第一任男友那邊差不多獲得了價值8000萬的房產、錢財。
結果全都填了她母親那個巨坑。
就算她的第一任男友身家十幾億,也不可能一直資助下去。
最終兩人分手。
然后Ada就認識了她的第二任男友霹靂虎。
兩人之所以在一起,是因為霹靂虎的原生家庭和Ada差不多。
兩個同病相憐的年輕人湊到了一起。
自然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可惜,哪怕霹靂虎已經很努力的賺錢了。
但兩家賭鬼的重擔,還是讓他無法承受。
兩人的分手,其實也是必然的發展。
在前世,這位蔡娘娘最后嫁給了一個三線演員,后來也算是逆襲了人生。
方默之所以知道的如此詳細,是因為這四位基本上都算是后世比較知名的女藝人。
也是港圈最后的輝煌。
當然,這也是后世這四位都陸續翻紅的緣故。
不過方默之所以關注這四個人,除去她們本身的顏值比較符合方默的審美之外,也是方默為接下來的規劃提前鋪路。
后世的電影是怎樣的?
別管大制作、小制作,特效才是第一位。
這也是電影工業化的必然之路。
然而問題就在這里。
如今這個年代,實拍成風。
是他們不想加入特效么?
并不是。
是因為特效很貴。
就比如說大多數人都看過凹凸曼。
凹凸曼里面看似平平無奇的畫面,實際上大多數時候都采用了特效。
而一般情況下,小日子對于特攝劇的拍攝費用,每集的成本往往能夠達到30萬美刀到40萬美刀左右。
這可是2000年的費用!
甚至在最后一集的大結局時,單集成本能夠達到恐怖的110萬美刀!
都已經趕得上巔峰美劇的制作成本了!
當然,在后世看來,這并不算什么。
但是可見這個年代特效之花錢。
然而問題來了。
特效是需要培養的。
怎么培養?
簡單來說,就是一直拍攝。
但是想要培養特效團隊,不但需要海量的資金,關鍵是還需要IP。
就算現如今的方默有錢,可難道他還能將全部的IP都弄出來?
別逗了。
別說方默還記不記得那些IP的內容,就算是還記得。
難道他還能全拿出來?
他又不是夏洛。
而且夏洛也就是抄歌而已,他這個可是開發IP!
夏洛到后來都江郎才盡了,他呢?
他又不是神仙,也沒金手指。
不過自己目前已經有了花不完的錢財,又有了顯赫的家世,所以什么金手指之類的,沒有也就算了。
就算方默提前將小說網站搭建出來,那又如何?
他要找的,是能夠作為開山之作的作品。
短時間之內根本不可能。
而且不論是什么題材的IP。
他都有一個關鍵的問題。
那就是IP所處的時代。
前世縱觀網文20年的風雨路,真正能夠轉化成IP的作品真的不多。
所謂IP,最典型的例子形容詞就是現象級。
其中多以女頻為主。
一方面是因為女頻文大多數針對的是觀看影視劇的主要群體,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頻文大多數相對來說,都比較容易改編。
相對來說,男頻文一方面是不受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投資太大。
很多人會奇怪。
那些投資小的也就不提了。
可那些投資大的S+項目,為什么也沒人重視呢?
難道那些業內的專業人士,就不清楚么?
答案也許有點毀三觀。
他們還真的不清楚。
前世有一句話十分流行。
這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同理,那些平臺的所謂專業班底,其實就是一個個草臺班子。
為什么?
自然是因為沒有人才。
沒有專業化、系統化的人才。
原本的那些人才要么已經退休,要么已經被排擠走了。
真正能夠留下來的,要么是擅長溜須拍馬的,要么就是渾水摸魚的。
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劇組還是不錯的。
但是對比大環境來說,太難了。
絕大多數所謂的專業人士,其實都是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