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愣了,心說上帝你說什么呢?什么懟人?黃師說錯什么了嗎?
嗯?好家伙,感情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你剛才在干什么,發呆嗎?
林淵無語了,合著黃老登罵人的話都說給自己聽了,朱允熥是半點沒在意啊,難怪后邊一點存在感都沒。
朱允熥有些局促,剛才發生什么事情了?沒注意哈,就聽黃師一直叨逼叨了,太難熬了,還不如袁師呢。
至少袁師還教他捉螞蟻玩!
差生的思維邏輯果真是清奇無比,林淵不大理解,但大受震撼。
只不過用一句不恰當的俗話,打狗還得看主人呢,黃老登這樣子貶低他的游戲角色,這不能忍,必須得懟回去。
林淵直接叫朱允熥準備好,等下氣勢必須給足了,眼睛睜大,身體前傾,手撐著桌面,惡狠狠地盯著黃老……黃子澄!
等會兒你不用思考,我說什么你就說什么,甭管后果,有事情我給你擔著就是了。
原本還有些畏畏縮縮的朱允熥一聽有上帝擔著事情,立刻心里不慌了,興奮的點了點頭。
“啪”的一聲悶響,桌子一動,打斷了黃子澄的滔滔不絕,他迷瞪的看過來,就看見朱允熥眼睛瞪得老大,直勾勾的盯著他。
原本眉目清秀的臉現在還有些猙獰,黃子澄皺眉,剛要開口,朱允熥一句話險些嚇得他栽倒在地上。
“黃師莫非也是當過皇帝的?”
黃子澄懵了,心底里在發抖,這言論殺人誅心,他渾身冷汗下來了,思路前所未有的快。
承認肯定不行,這掉腦袋的事情,說沒有那也不行,沒有當過,那是不是想當?有這個念頭?那已經有取死之道!
不成,不能亂開口,否則等會兒錦衣衛就進門了!
沒辦法,黃子澄只能一拍桌子,須發皆張,大聲呵斥道:“胡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老夫苦讀圣賢書,得圣上垂憐,入大本堂教化宗室,實乃天大福分,老夫也分外珍惜這個機會。
如今殿下說出此言,所為何故?曾經孔圣人也曾談及仁君之說,歷代先賢更是以兼濟天下為己任,正所謂忠君報國,仁義禮智信不可缺少,老夫實在不明白,殿下能從其中品出這等意味來?
殿下若是不與老夫說清此事,老夫就是舍去這一身朝服,也得向陛下問個公道,看臣有何過錯,竟然遭受如此搶白!”
呦呵!有點本事啊,果然不能小瞧這讀書人,畢竟也很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走過來的,這嘴巴子厲害啊。
抬高度說圣人是吧,站在道德制高點發動襲擊是吧?嘿,我不跟你這樣玩,就是得拉你下水,看看誰更慌!
林淵沒有給黃子澄繞進去,也不理會,直接讓朱允熥來一手欲抑先揚。
“黃師何必這么緊張?我不過說上一句,黃師就說了這么多,莫非是心中有鬼?”
“剛才聽黃師說起圣人教誨,先賢言論,學生覺得很有道理,圣賢言論學生自然不敢反駁??牲S師所說,卻不像是圣賢本意,話中意思多有歪曲不實之處。”
“黃師所言圣賢教誨上可治國安邦,下可教化萬民,這本無錯,可后半句學生覺得不妥……”
朱允熥挺拔著身子,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叫一旁朱允炆好生驚訝。
我這懦弱的弟弟,什么時候有這般口才了?莫不是以前都是在藏拙,為的就是一鳴驚人?
朱允炆覺得不可思議,可楚莊王的故事他可聽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靠的就是隱忍的功夫。
殿外,心血來潮已經到了多時的朱元璋和朱標對視一眼,眼神中都有著錯愕。
老大,你不是說你家孩子秉性懦弱性格內斂嗎?怎么咱見著和你說的不一樣啊,你管這叫秉性懦弱?這開口思路清晰目的明確的模樣,哪里差了?
朱標有些懵圈,他就昏了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怎么著允熥這孩子轉性子了?莫不是吃藥吃傻……不對,吃聰明了?以前他但凡有這本事,我也用不著罵他呀。
不懂,實在是不懂,這變化太大了,說出去都沒人信啊。
朱元璋瞧著朱標一臉疑惑的模樣,眉頭一皺,怎么?你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清楚?是不是咱不問起,你就不管了?
之前發生的事情你還想壓下去不成?東宮里出了些狠人啊,錦衣衛大刑都給上一邊了,人都碎掉了也說自己冤枉。
咱叫你管著朝堂上的事情,你倒好,自家后院都起火了還不知道,這孩子生下來就沒了娘,夠慘的了,你不多照看著點?
說到這,朱標沉默了,眼神中有些復雜和躲閃的意思,沒法開口,總不能承認自己確實有些遷怒吧?
朱元璋冷哼了聲,說你這樣也對得起阿常?人家舍生舍死給你生了個兒子,你就這樣不聞不問了?咱看你得清醒些,看看東宮的情況,這點事情咱不插手,你自己看著辦吧!
朱元璋說完又看著殿內了,眼神里有些贊賞,多好的孩子啊,孝順懂事,還很有魄力,就是年紀小點性子皮一點,可人就這么大年紀,皮一點怎么了?
還不照樣是咱的好孫兒?
內室,朱允熥條陳有理,一步一步的遞進下去,最終得出驚世駭俗的結論,黃子澄的心思,就是想要挑動大明朝文武割裂,最終達成以文制武的局面。
嗯?文武割裂,以文制武?
朱元璋來了興趣,能看到這些的可不簡單,瞧學堂里邊朱允炆等人一臉迷惑的神情,顯然壓根沒看到這一點。
這些個文人居心不良,教書就教書,老想著夾帶私貨,老大還算好,跟著咱真刀真槍干起來的,知道江山社稷靠的是誰。
可這些小家伙們自小生在深宮,別說真刀真槍了,就是燒火做飯都不會,沒見過世面也沒什么見識,到時候還真可能給文臣帶偏去。
黃子澄看著侃侃而談的朱允熥,心中驚奇之余,又為朱允熥所說感到深深憂慮,這話不好回答,可眼下不得不回答。
否則豈不是變相承認了朱允熥所說,而且他為師長,被朱允熥駁倒,顏面盡失,以后還怎么在這里立足?
駁斥不易,黃子澄冷哼一聲,腦子機靈,直接搬出國策來。
“朝廷恩養天下士子,以科舉取士,此乃不可動搖之法,臣所說明君當文持社稷,與士大夫治天下,方可四海升平,黎民安定,此有何錯?
莫非殿下以為,科舉取士有錯,還是說殿下認為,天下讀書人,盡是無用之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