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虞信勸諫
- 穿越戰國,我信陵此次要當王
- 小寧之希望
- 4437字
- 2024-06-13 21:18:33
平原君府
平原君與新垣衍共用一案,平原君笑著說道:“今日早朝一事將軍千萬不要記在心中,畢竟我王考慮的東西還是很多的。今夜我再去勸勸我王考慮考慮聯合一事。”
“平原君,那個郭開是誰呀?”
“郭開為人是很有才華,但是此人過于貪財,當時我也沒有看出此人是一個貪財之徒,可惜國君對他非常的信任,竟讓他作為太子的陪讀,可惜沒想到郭開是那樣的人!”
新垣衍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必勝的局面,沒想到還是吃癟了,郭開!趙國以后必定毀在郭開手中!
新垣衍笑著說道:“平原君,天下之中良將輩出的地方,除了秦國就是趙國,在下認為趙國的良將絕對不在秦國之下!廉頗將軍乃與白起齊名之將,以廉頗之才,除了秦國的白起,任何秦國的將領都無法比得上廉頗將軍!”
“是啊,將軍,這件事現在確實有點難辦,我王你要考慮我趙國現在的狀況,以前我趙國也是帶甲七十萬,現如今只剩下李牧手中的十萬邊軍,和廉頗將軍手中的20萬邯鄲之師了。我王自從長平一戰戰敗后,雖然時常對秦國恨之入骨,但又懼怕秦國的兵鋒!現在早上又被郭開那么一說,估計我王是很難答應了?!壁w勝無奈的說道。
新垣衍聽到趙國怎么有十萬邊軍,他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趙國還有邊軍,難道是新建的軍隊?詢問道:“平原君,這邊軍?”
趙勝也沒怎么多想說道:“邊軍乃武靈王所建,當年胡服騎射,武靈王以代郡之民和北狄之民組建的一支軍隊,常年守在趙國北方的邊境,并且管轄范圍極其大,云中郡、九原郡、雁門郡、五原郡皆歸邊軍管理,邊軍以騎兵為主,十萬邊軍就有三萬騎兵,戰車千乘,而且再加上胡人騎兵,那就不止三萬騎兵了。”
“這么多!”新垣衍有些驚訝,為了守護北方竟然就駐扎十幾萬的軍隊,胡人就那么難打嗎?問道:“邊軍戰斗力應該不怎么行吧?畢竟面對的都是一些戰斗力弱的胡人,可不像趙國的邯鄲之師身經百戰?!?
“不!邊軍戰斗力遠超邯鄲之師,李牧是我王親自發掘的將才,邊軍可是騎兵,遠用弓近用胡刀作戰,這也正是邊軍不怎么被趙國其他軍隊看得起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武器用胡人的武器作戰的,邯鄲之師雖然也有騎兵,但是是用劍,唯獨邊軍是用胡刀,這是武靈王規定的?!?
“胡刀?就是那一種短刀?”新垣衍疑惑的問道。
就在這時,平原君想到了一件事,拍了一下腦門大笑道:“我怎么把李牧忘了?我王懼怕的其實就是我國以后無將才,將軍,我還有事就不招待了。”
“哦,那在下就告退了?!?
新垣衍離開后,他也搞不懂李牧是何人,難道比廉頗還要厲害?
…………
內宮中
趙丹也是一臉惆悵,想到自己家里面的那個老廉頗,又想到秦國的上將軍蒙驁,唉!苦??!廉頗已有六十三了,蒙驁此時還是壯年。趙國的將才也是青黃不接啊,他真的不敢跟魏國去賭。趙國已經無法接受戰敗了。
報~~“大王,平原君求見。”
趙丹一聽叔父來了趕忙說道:“快請?!?
趙勝一進來并沒有失禮,而是指責道:“大王,今早為何不答應與魏國聯合?難道大王那么就懼怕秦國嗎?”
“寡人確實有點懼怕,主要的是魏國和韓國這兩個就是拖我們趙國的后腿?。‰y不成叫我們趙國的軍隊去前面扛著?而且趙國將領已經青黃不接了。”
“大王,難道忘記了李牧嗎?”
“李牧!寡人并沒有忘記?!?
“廉頗將軍都說了李牧之才強于他十倍,李牧手中的邊軍皆趙之精兵,以一敵百都不在話下!大王,與魏國聯合吧!大王,有李牧在,趙國絕對不會被秦國所滅!與魏國聯合,李牧護國,廉頗的邯鄲之師與魏、韓一同對外,一內一外,趙國就不用擔心了。”趙勝勸說道。
趙丹突然又覺得自己的叔父說的很有道理,就在此時郭開也闖了進來,立即對趙王說道:“大王!平原君乃誤國之言,大王可知魏齊襄陵之軍?”
趙丹也沒有怪罪郭開這種亂闖之罪,疑惑道:“不知?”
趙勝在一旁也瞟了一眼郭開,為什么自己在哪里這郭開就是在哪里,早知道郭開是這種人就不舉薦了。
郭開說道:“當年桂陵之戰齊敗魏,齊王為了擴大戰果,于是聯合宋國和衛國一同攻打魏國襄陵,聯軍總計十五萬,又由田忌為主將、田盼為副將,忌、盼皆是齊之名將,而反觀魏軍不過六萬,主將還是手下敗將龐涓,結果反而是魏大勝齊慘敗,敗得只能跑到楚國請求楚王前來調?!,F在秦國就如同桂陵失敗后的魏國,雖敗但國力還在,而魏國雖勝,但如同桂陵之勝的齊軍,雖勝但國力依然不行,趙、魏、韓聯合抗秦如同當年齊、宋、衛抗魏一同可笑!”
“真的就那么嚴重嗎?”趙丹繼續問道。
郭開點頭說道:“正是,韓卒之精不如魏卒之鋒,魏卒之鋒不如趙卒之強,趙卒之強不如秦卒之銳,而且韓國畏秦如虎,如果一有一些小小的失利,就會倒向秦國,當年齊軍、宋軍、衛軍也與我們現在的情況一樣,衛不如宋,宋不如齊,齊不如魏,齊一敗,衛附魏,宋棄齊,萬一戰敗的話,韓國必依附秦國,魏國現在以策士聞名,策士皆避害求利之人,魏國為了保全肯定會棄趙求楚,而我趙國自惠文王起,得罪了北方的燕國,又欺負了東邊的齊國,還攻打了南邊的楚國,并用于秦國是死敵,到時候沒人會來救我們?。 ?
趙丹大驚,也沒有繼續再想下去,立即說道:“寡人明白了!寡人絕對不會讓趙國陷入此危難之中!”
趙勝又不是那種辯論之才,怎么辯論得過這種不要臉的人?要知道趙勝可是君子,君子如果與小人辯論的話只會越辯越黑,趙勝只好作罷。
此時新垣衍在某處不知名的酒樓中喝了幾壺悶酒后搖搖擺擺的回到驛館,副使公孫何興奮的問道:“將軍,事情辦妥了嗎?”
新垣衍搖了搖頭,說道:“沒有!被一個叫郭開的死東西給阻止了!老子以后在魏國遇到郭開一定要把他給砍了!”
公孫何看事情并沒有成功,想了想說道:“將軍,不如去求虞信。”
“求他?他一個光靠嘴巴的人,我可看不起他,雖然他是有一些才能,但是就是感覺此人長的太像小人了,我可是魏國的將軍,怎么會去求一個長相如小人一樣的人,如果我去求他的話,那不就在掉我的面子嗎!”
公孫何笑道:“將軍您可不要忘了,虞信、趙豹、趙勝、藺相如、廉頗五人是以前惠文王給當今趙王的托孤大臣啊,我記得以前惠文王曾經說過內事不決問藺相如,外事不決問虞信,現在我們這個事就屬于外事,虞信此人長相看起來有點像小人,但是此人絕絕對對是一個君子,而且此人一直在勸趙王聯合六國以抗秦國,不過此人由于不怎么得趙王的信用,因此郁郁不得志,只要將軍去求此人曉之以理,說之以情,必定能使他幫助我們!要知道虞信的言辭就是樓緩也辯不過他!”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職,虞卿善于戰略謀劃,在長平之戰前主張聯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鄲解圍后,力斥趙郝、樓緩的媚秦政策,堅持主張以趙為主聯合齊魏抵抗秦國。著有《虞氏征傳》、《虞氏春秋》15篇。)
(樓緩,趙武靈王的名臣,后歸秦,曾經擔任過秦國的丞相,為秦謀趙,但被虞信挫敗其陰謀。)
“好!就按照你說的辦吧?!?
虞府
虞信雖然謀劃相當厲害,可惜趙王現在是越來越不相信他了,只好閉門不出著書寫說了。
虞信放下筆,想著以前趙國是何等的風光啊!七十萬甲士,又有趙奢、廉頗、樂毅、田單等名將,那時候秦國都不敢惹趙國,可惜樂毅、田單相繼去世,就連趙奢,這位唯一一個從正面擊敗秦軍的人,也離去了,整個趙國朝堂只剩下廉頗、樂乘兩位良將。
但是幸好文臣還有藺相如、趙豹、趙勝和他,結果藺相如也走了,趙豹也在長平之戰后悲欲而死,而他雖然懂謀略,懂辯論,可惜他并不怎么懂得觀察君主的心思,藺相如在的時候還可以調和雙方的關系,藺相如一死他也不怎么被趙王所信任了,現在這趙國朝堂上也只剩下趙勝、廉頗兩人苦苦支撐,趙國真的要完了嗎?
就在回想以前的往事時,一名侍衛走了進來,說道:“上卿,魏將新垣衍求見?!?
“是他,請他進來吧?!?
新垣衍一進來,就苦訴道:“上卿,我魏國現在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虞信問道:“魏國的壓力很大,是什么原因?”
“還不是那個該死的虎狼之國!如果不是秦國,我魏國也不可能現在是越過越慘啊,在這樣下去,魏國就真的要亡了!”
虞信一聽也深有感觸的說道:“將軍說的是正對我的心,現在趙國也有同樣的壓力!”
“上卿,此次前來是想求上卿去勸說趙王,我王想聯合三晉以抗秦,三晉之兵高達六十萬,而且現在韓國已經答應了,唯獨只有趙王一直不肯答應,上卿,為了我們雙方的國家聯合是必要的,我曾經聽說惠文王有一句話,內事不決問藺相如,外事不決問虞信,現在正值危難存亡之際,憑借上卿的智謀,必定能勸說趙王同意!”
虞信也不怎么想管朝堂之事了,但是一聽到魏國竟然主動與趙國聯合,因為以前魏國之前的國君也是非常懼怕秦國,無論他怎么說魏王就是一句話不同意,現在別人自己找上門來了,這本來就在他的謀劃當中,點頭同意道:“放心吧,我去勸說我王。”
“多謝!”
…………
內宮中
趙丹看完今日的匯報后,剛準備休息時,一名是為急匆匆的進來說道:“大王,虞上卿求見!”
“虞卿!他不是不怎么管事了嗎?怎么今天他來了,請他進來吧?!?
虞信彎曲著的身子,緩慢的走路內屋內,趙丹一看到這位三朝元老,也沒想讓他施禮,說道:“虞卿不必多禮了,此次來是有什么事嗎?”
“大王,老臣此次來是想起了今日是藺相如丞相的忌日,大王,難道忘記了嗎?”
“啊……沒忘,寡人怎敢忘記藺相如丞相的忌日!”
虞信繼續說道:“大王可還記得藺相如丞相臨死前說的一句話嗎?”
“寡人……寡人確實忘記了,還請虞卿能夠告訴寡人?!?
“大王,藺相如丞相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就是聯合三晉!”
“這句話有什么問題嗎?”
“大王沒必要裝著不懂了,藺相如丞相乃是我趙國良相,公仲連也比不上藺相如,當年就是藺相如丞相保住了我趙國的顏面,藺相如丞相為國為民可是盡心盡力,開荒野、謀國政、治民事,這些功勞大都是藺相如丞相的!大王,藺相如丞相說的話從來沒有一句錯的!長平一事如果大王聽從藺相如丞相的話何至遭到慘??!”
趙丹此時也不好意思看他了,畢竟藺相如的死說個不好聽點,也與他有一絲絲的關系,當時藺相如勸他不要換將,他可是與藺相如吵得不可開交,藺相如本來就是一個70歲的老人了,哪像以前年輕力壯,不過幾天就升天了,現在沒想到此事都是羞愧不已,而叔父趙豹也是一樣,聽到長平之戰慘敗后也是悲痛欲絕而亡,可以說,他是憑借一己之力弄死了趙國兩位治國名臣。
虞信繼續勸道:“大王,趙國現在還有30萬精兵,廉頗將軍雖老但其身子骨不下壯年,魏國雖衰,但是也有20萬精兵在手,段干子也是魏國良臣,韓國雖弱,但其相張平卻是一個極其機智之人,在他主政這十幾年內,韓國可是積累了十幾萬甲兵,府庫充盈,城池堅固,軍民一心!大王,我知道大王是害怕秦國,但是大王也要想一想,藺相如丞相說的話會害您嗎?三晉之兵并不弱于秦兵,邊軍之強就是任何一只秦軍都無法比擬的!不過大王還是要想一想藺相如丞相的話!藺相如丞相絕對不會害您!還請大王能夠答應魏國與魏國會盟于鄴城,三晉齊心,強秦必不敢挑釁!”
趙丹也覺得有點道理,最主要的就是藺相如的話,畢竟他一生的悔恨就是沒有聽藺相如的話,而且也因為他導致藺相如走了,叔父趙豹也走了,可以說秦王幾乎還要感謝他這個蠢貨。
趙丹點頭答應道:“寡人愿意與魏國聯合!三晉齊心!共抗暴秦!”
…………
(其實趙國不僅僅只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在戰國初期趙烈侯由任命公仲連為相在趙國進行變法,只是這個變法并不徹底,僅僅只局限于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