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瓛驚疑不定,不知道這位皇孫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顛覆了他的認知。
以前的朱允熥為人和善,毫無囂張跋扈或高人一等的感覺,最大的樂趣是玩,奇技淫巧是最愛。
他作為錦衣衛(wèi)指揮使看的很清楚,看見他頂多點點頭,今晚居然會邀請他。
他是皇帝家臣,敢和皇族貴胄、王公大臣關(guān)系緊密?除非你不想活了,皇上的刀依舊鋒利。
“胡惟庸案”到現(xiàn)在還沒結(jié)案,胡惟庸九族被滅,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等,前前后后誅殺三萬余人。
這樣的帝王面前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前任指揮使毛驤不就是自持功高,不知收斂被處死的嗎?
想到這里蔣瓛感覺出了一身冷汗,對當今皇上他不認為能瞞得住。
現(xiàn)在的蔣瓛上任錦衣衛(wèi)指揮使,才短短三年不到時間,還遠遠沒歷史上后期那么囂張,他以毛驤的前車之鑒時刻警醒自己。
“皇上,剛才三爺對卑職說了幾句話”
“哦?說來聽聽”
“三爺讓我閑來無事,到他那里坐坐”
蔣瓛匯報完,頭顱抵在地面上,身體在發(fā)抖,不知是故意還是確實害怕。
“哈哈,聽他的,閑來無事去他那里看看,咱倒想知道他要干啥”
要說朱允熥不知道蔣瓛的身份和職責(zé),肯定是屁話,咱倒要看看自己這位大孫子想玩什么花樣。
朱元璋被朱允熥的一頓操作,心情好了不少,至少沒有剛才那么低沉了。
大妹子,咱倒要看看這位大孫子能給我什么驚喜,是嘴把式還是確有能力,你等著,等咱為大明選定合適繼承人,培養(yǎng)個幾年,咱就來找你,大妹子。
大孫子走了,大妹子你也跟著走了,現(xiàn)在標兒都走了,賊老天,我要讓你看著,沒有任何事能打到我朱重八。
“蔣瓛,暗中調(diào)查東宮這些年的情況,事無巨細,咱倒要看看你是刻意偽裝還是本性如此”
前半句是對蔣瓛說的,后半句朱元璋在自言自語。
可就是這句自言自語讓蔣瓛一凜,這半個時辰,大殿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皇上對皇孫的態(tài)度有這么大的轉(zhuǎn)變?
他不認為一碗面能改變皇上對朱允熥的態(tài)度,肯定有他不知道的事發(fā)生,不過他也就敢心里嘀咕。
敢說出來?絕對走不出大殿。
“是,皇上”
“馬上傳召劉三吾,我有事相商”
“是,皇上”
蔣瓛看朱元璋揮了揮手,緩緩?fù)顺龃蟮睿才艑傧聜髡賱⑷帷?
朱元璋想起蔣瓛回到的情況,這臭小子膽子到是不小,哪怕標兒在世的時候都不敢隨意指揮錦衣衛(wèi),不是沒有這個權(quán)限,而是朱標想避嫌。
朱元璋突然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不一定能得到朝臣的支持,可他朱元璋需要看朝臣的支持嗎?
“皇上,翰林學(xué)士劉大人到了”
“宣”
“宣,劉大人覲見”
“老臣,叩見皇上”
“賜座”
朱元璋看著這位年近八十的老臣,為人慷慨,不設(shè)城府,至臨大節(jié),迄乎不可奪。
得罪不少朝臣勛貴,甚至朱元璋本人有的是后都咬牙切齒,生死關(guān)徘徊了好幾次。
如果這個世上有人能拋開利益真正為大明考慮,或許就剩下這位老臣了。
他已經(jīng)六十五了,可以算是高壽了,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要去見大妹子,特別是標兒薨了,朝臣的心思肯定會活泛起來,有支持朱允炆的,肯定也有人想支持朱允熥,他的那些兒子也有可能安插人員。
他相信只要他還在,這些人就亂不起來,他不想百年之后大明因爭權(quán)奪利,讓需要休養(yǎng)生息的百姓再一次陷入無邊的戰(zhàn)亂,他更不想讓大明斷送在繼承人手里,可怎么才能確定繼承人的同時絕了混亂呢?
他已經(jīng)有了兩個腹案,現(xiàn)在需要聽聽這位剛正文人的看法。
“坦甫先生,燕王英果類咱,可為太子?”
劉三吾心中一驚,這位皇上的心思一直琢磨不透,這是試探還是請教?可立燕王是取禍之道,那怕是試探,他都不得不出聲。
燕王朱棣節(jié)制沿邊兵馬,威名大振,百官不敢得罪,可劉三吾并不怕,以大明將來計,絕對不能立燕王。
想到這里劉三吾站起身,跪在朱元璋面前直言勸諫:“皇上,皇孫年富力強,子薨孫承,合乎法理,皇上立下《祖訓(xùn)錄》,首先自己要遵守,否則后世子孫何以參考?即立燕王,皇上置秦晉二王于何地?”
太子薨了,繼承人要么是秦王,要么是太子的兒子中選擇一位。
秦王是嫡次子,朱允炆是長房嫡長孫,這兩人都比朱棣更有法理。
太子妃常氏血崩離世后,呂氏晉為太子妃,很多文人的眼里朱允炆就是嫡長子,文人選定的繼承人是朱允炆,因為呂氏的娘家是望族呂家,文人中的影響力不小。
很多文臣近幾年刻意為朱允炆造勢,希望朱標繼位后,立朱允炆為太子。
朱元璋在位對文人壓制相當嚴重,領(lǐng)著最低的薪水不說,馬皇后崩,朱元璋徹底失去刀鞘,三大案殺的人頭滾滾,貪污六十兩酒杯剝皮充草,文官苦朱元璋久已。
朱允炆不一樣,從小接受儒家思想,以后肯定是個溫和的君主,他們可不想再一次面對一個鐵血君王。
至于朱允熥的名聲經(jīng)過他們操作,已經(jīng)是爛泥扶不上墻的代名詞,很多文人已經(jīng)開始串聯(lián)了。
當然劉三吾不是這個意思,劉三吾認為朱允炆合適,只是因為朱允熥能力太弱。
朱元璋聽劉三吾這么一說,馬上反應(yīng)過來,立四子繼位確實不合適,
他是開國之君,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后世之君的遵循。
如果立朱棣為太子,那他定下的繼承制:地位傳承遵循立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規(guī)定將會成為一紙空文。
想到這里朱元璋絕了立朱棣為太子的想法,規(guī)矩不能亂,他更不能破壞《祖訓(xùn)錄》,內(nèi)心堅定下來,既然你們都想要這個位置,就讓我看看你們各自的能力。
皇位傳承不是過家家,必須要格外慎重,秦二世而亡的例子活生生的擺在那里,朱元璋還想讓大明千秋萬世,怎么可能會輕易做出決定?
以前以為是沒的選擇,只能選擇朱允炆,既然朱允熥也有此意那就要看看各自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