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著跪在他面前的三人沉思,三人說的這些情況存不存在?他不置可否,對人性他理解的更為通透。
相比較幾人而言,他的起步是最低的,在底層呆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他認為劉璟奏報的事存在的可能性相當的大。
劉璟有一點說對了,京城乃天子腳下,首善之地。
連京城這個地方都缺鹽缺的那么嚴重,直隸呢?其他布政司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他不是不知道鹽政現狀,既然要改那就由他著手,盡量給后世子孫掃清障礙。
“劉璟,朕封你為按察使、欽差大臣,負責明察暗訪鹽政,咱希望你把這里面的腌臜事兒全部給咱查清楚!”
“微臣遵旨!”
劉璟年少苦讀經傳,探究兵略,其父劉伯溫更是善謀名揚大明,劉璟深得乃父真傳,剛直不阿,朱元璋很放心。
“夏元吉,整理你們討論的結果,奏報咱!
蔣瓛,抽調一個精銳百戶接受劉璟調遣,務必保證劉璟安全,否則提頭來見!”
“卑職遵旨!”
“熥兒,高麗使臣快到了,你這邊準備的怎么樣了?”
“爺爺,孫兒已經委派曹國公準備了,還未得到奏報!”
“邦交務必重視,高麗的情況也要穩住,咱的心頭大患還是北元,高麗的重要地位不用咱給你提醒吧?”
“爺爺放心,孫兒明白!”
“嗯,今天總體表現暫時滿意的,可處理方面還稍顯稚嫩,平時多讀點書,這段時間忙完后,大本堂還是要去的”
“遵旨”
朱允熥哭喪著臉,大本堂那邊是啥地方他太了解了,之乎者也最讓人頭疼了,可他爺爺安排又不能不去,他還有太多的事兒要做準備,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那里。
作為后世而來的他來說,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儒家經典能治國,朱允炆早就成功了。
但是儒家經典又不能不讀,至少要了解一些吧?那些文臣說話喜歡用典故說事兒,他要是不明白就聽不懂,這可不行。
大明的科考模式他是肯定要改的,這些還是等他能夠做主的時候再說吧!
送走朱元璋,朱允熥讓胡六派人叫李景隆過來,迎接使臣的事兒也不知道怎么樣了,還是要問問的。
現在他有幾件大事兒要辦:
第一,平安已經去接兵員了,親衛的訓練馬上要展開。
第二,迎接高麗使臣,這個他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讓李景隆參與進來就是為了圖方便,他感覺李景隆合適兩方面的考慮。
第三,搞錢。他要把親衛練成精銳,紀綱那邊要發展也需要錢,錢的問題必須解決,甚至是當務之急。
第四,鹽政。鹽政的事雖然還沒有定下來,最后交給他負責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人才缺乏也是個問題,“三楊”該到了吧?
暫時就這幾件事兒了,想了想還是頭疼,鹽政上他要賺一筆,可想理清頭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王府的錢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殿下,曹國公求見”
“讓他進來”
“是”
“末將參見殿下”
“表哥,你這是準備去哪里啊?”
朱允熥愕然的看著眼前騷包的曹國公,如果不說話不到笑容,還真是翩翩美男子,不得不說這家伙確實生的一副好皮囊。
“殿下,聽說應天最有名的翠玉樓舉辦一年一度的詩會,末將接到邀請,隨意準備參加詩會的”
“哦?”
朱允熥的好奇心被勾起來了,詩會?貌似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歡到這樣的地方附庸風雅,他還沒見識過,要不過去看看?萬一發現幾個人才呢?
他可是知道古代的寒門子弟出名的機會不多,詩會就是最好的平臺。
“翠玉樓?不會是青樓吧?”
朱允熥怪異的看著李景隆,據他所知眼前的這家伙是青樓的常客,甚至還忽悠過前身,前身出宮不易才沒能成行。
“殿下,您別嚇我了,現在是太子爺的喪期,青樓都停業了,翠玉樓是正規酒樓,吃飯的地方,酒樓老板每年都要組織詩會,這次也不例外!”
李景隆馬上解釋,開玩笑,全國娶妻都停止了,更別說青樓了,這個鍋他可背不起。
這小子最識時務,雖然朱元璋喜歡他,可并不代表他就能放肆,趨利避害這小子最拿手了。
“那就好,咱換衣服也去見識見識,所謂的詩會到底是名不虛傳還是無病呻吟!”
李景隆在朱允熥視線死角翻了翻白眼,本來還打算去看看有沒有漂亮的大家閨秀,喪期過后也有個目標,現在看來他是想多了。
朱允熥去了,他只能鞍前馬后,還能瀟灑隨意嗎?可他能拒絕嗎?當然不能,也不敢拒絕。
朱允熥的賣相還是很好看的,畢竟朱標就一表人才,常氏更是花容月貌,繼承兩人的基因的朱允熥換上儒衫、拿著紙扇那就是風度翩翩的文人士子。
“走吧,從現在開始咱是你表弟,可別露餡兒了”
“好的,表弟”
兩人身后只有胡六和李景隆的到小廝兩個人,當然錦衣衛暗中保護這是少不了的。
蔣瓛對朱允熥的安全很重視,暗中派人保護的事已經告知朱允熥了,這一點朱允熥沒有反對,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誰知道會不會遇上刺殺?
前世看電視的時候可是看了不少刺殺的好戲,他現在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會不會有人刺殺誰能肯定呢?
不管別人承不承認,他確定他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他可是很惜命的,還有很多大事兒要辦,可不能中道崩殂。
淮王府
“殿下,吳王宴請淮西眾將,兩個時辰后散了,淮西眾將面色凝重,不知所為何事。”
“子澄先生,能不能查清楚吳王府上發生的事?”
“恐怕不易,現在江夏王已經被排除出勛貴行列了,他沒接到通知,至于其他人。。。”
黃子澄的意思很明白,咱們的手里只有周德興一個人,其他人不可能告訴他們發生了什么事。
“吳王府安插人手的事處理的怎么樣?”
“找不到機會,吳王府的人都是皇上親自遴選的,只能靜等時機”
朱允炆臉色鐵青,本來吳王府的下人里他母親的暗線在的,不知道什么原因,送往吳王府前夕被蔣瓛替換了。
現在他就是聾子,哪怕能猜出朱允熥召集淮西眾將肯定有大事,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