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府
“子澄先生,本王真的做錯了嗎?”
朱允炆想起從來沒打過他的母親扇了兩巴掌,還讓他閉門思過,知道母親確實生氣了,可他想不通到底錯哪里了。
“殿下,您是淮王,淮地是帝鄉,本來您的王位是最尊貴的,可皇上登基前是吳王,所以吳王乃是大明第一王爵這點您知道吧?”
“本王當然知道”
朱允炆有點不耐煩,想起朱允熥的王位比他尊貴就膈應。
“可是王爺您沒有想一想吳王面對諸王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嗎?
王爺您現在正處于奪嫡的關鍵時刻,皇上已經決定從您和吳王兩人中選擇繼承人,萬不可隨意樹敵。
您登基后削藩是第一要務,現在的您對諸王這么個態度,諸王會愿意您登上皇位嗎?”
黃子澄看著這個王爺很無奈,這個時候拉都來不及,怎么能隨意樹敵呢?只要沒登上皇位,你就不能掉以輕心,想到平時讀的都是儒家經典,搖頭嘆息。
“王爺請奏詹徽為王府左相的事更是犯了忌諱,雖然當今皇上不會多想,可您也不想想,吏部是可以隨意插手的嗎?
沒確定立您為皇太孫之前,萬不可對吏部動心思。
這是一部奇書,這半個月還請殿下仔細研讀,下官奉命監督殿下讀書并解惑”
“《資治通鑒》?”
“不錯,此書乃奇書,內容包羅萬象,對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用大量的事實警示后人,這是以后殿下的必讀書籍。
太子妃令旨,學不好繼續閉門讀書,何時有所獲,何時出門,已經上報皇上首肯,請殿下靜心。”
“知道了!”
朱允炆沒了受封淮王時的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有的是濃濃的挫敗感,他從沒把朱允熥放在眼里,認為是皇爺爺抬出來的墊腳石。
現在看來不盡然,看著黃子澄放在桌子上的厚厚的一大摞書,拿起一本研讀起來,很快就被書中內容所吸引。
吳王府
朱允熥三人展開激烈的討論,胡六已經送了一次宵夜了,可聽里面的聲音沒有絲毫停下來的跡象,只能提醒朱允熥該睡覺了,明天還要早朝,耽誤不得。
“時間過得真快,你們把這些全部帶回去,這幾天仔細斟酌推敲,今晚就先休息吧!”
“下官告辭”
兩人開始整理記錄的內容,邊走邊走討論,今晚這兩人看來是不準備睡覺了。
第二天早朝結束,朱允熥叫住藍玉。
“舅爺,中午咱在王府設宴,咱們這邊的勛貴全部請過來,咱有大事商議,告訴他們無論任何事都不得缺席,否則以后就不要來了”
“是,殿下!”
藍玉心里一驚,他知道肯定有大事兒,吳王府落成到現在這是第一次召集老兄弟們聚會,這次不來以后就不要來了,這句話說的很明白。
華蓋殿
“爺爺,孫兒中午準備宴請勛貴,請爺爺知曉。”
“哦?咱也去看看,話說孫兒的新府邸咱還沒去過”
“爺爺,您非要去得答應孫兒,不能出現在他們面前,只能在偏房聽我們的談話!”
“不是普通的聚會?”
“孫兒準備改革鹽政,現在準備擬制細則,怕這些人牽扯其中,準備提前敲打敲打,還有不識相的,孫兒雖然不曾殺過人,可還是提得動刀的”
“行,咱答應不露面!”
朱元璋倒是有點期待了,如果孫兒壓不住這些人,那允炆更壓不住,說不得他就要祭屠刀了,這些老兄弟也算是跟著他南征北戰這么多年,已經沒多少人了,可他們要是不識趣,為了他老朱家的天下計,還是陪咱到地府繼續征戰吧!
朱允熥回府后發現現場已經開始布置了,胡六的動作很快,辦事能力他還是很放心的。
“藍玉,咱們就這么大張旗鼓的過去,是不是太張揚了?”
穎國公傅友德本來想輕裝簡從赴約,可藍玉的意思直接騎馬前往。
“殿下既然不是秘密召集,估計是一般的宴請,專門囑托不要帶禮物直接過去就行,那就按殿下的意思來就好”
這次赴約的人有藍玉、常升、傅友德、馮勝、王弼、耿炳文等等二十多位勛貴,李景隆這樣的都排不上號,只能遠遠的跟著。
最不可思議的是徐允恭也來了,這是藍玉他們沒有想到的,不知道這家伙是從哪里得到的消息。
徐允恭的姐姐徐妙云嫁給朱棣,徐達去世后,一直被藍玉他們排除在外,今天既然過來了總不好趕走,只是有待你膈應。
徐允恭知道淮西勛貴的意思,可他是他,朱棣是朱棣,他只忠于皇上和皇上指定的接班人,這是他父親徐達臨終前交代的。
今天之所以跟過來,他感覺朱允熥的這次召集不簡單,如果非讓他選擇支持者,他肯定會選朱允熥,因為朱允熥天然親近武將,當然還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選誰他支持誰。
吳王府門口由劉璟和夏元吉迎接,中門大開,沒有絲毫遮掩。
“下官恭迎各位公侯大人,里面請!”
引導到客廳后,眾將依次坐下,朱允熥適時出現,見禮坐下。
“今天召集諸位前來有要事相商,胡六你們退下,平安守在門口,不得任何人靠近!”
“是!”
“諸位家里涉及鹽或者鹽商的有多少?或者說你們從鹽引獲利的有多少?”
勛貴面面相覷,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畢竟府上的開銷也不小,雖然他們打仗的時候搶了不少,還有官田,可他們也想為后代子孫積攢一些家業。
“看來不少,本王勸諸位今年的鹽引就不要打主意了,當然本王會從別的方面補給你們。”
下面開始竊竊私語,每年從鹽這一項他們可是獲利不少,現在要拿回去,他們肯定是不愿意的,至于所謂的找補,他們不置可否。
“殿下,這有沒有什么章程?”
大家都不說話看向常升,貌似在說,這是你外甥,你問問。
“當然有,現在還沒呈報爺爺,獲批后會給大家公布的。
你們也可以置若惘然,到時候別怪咱不念情誼。
本王雖然年輕,可這段時間跟著舅爺練武也算有所得,應該提得動刀。
鹽政事關百姓利益,大家都是從哪一步走過來的,找補方案咱已經你定好了,咱已經提前給你們透露了,今天之后還有不收手的,別怪咱不念舊情。
鹽政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咱是一定要動刀的,今天的事情咱不希望文臣知道,誰敢泄露,以后就不要登咱吳王府了!
不相信的可以試試,錦衣衛到底能不能查出來。
當然你們讓出來的咱敢保證是小利,得到的才是大利,不用遮掩可以放心花的大利,孰輕孰重你們自行斟酌。”
大家陰晴不定,都看向藍玉,自從常遇春、徐達這些人去世后,藍玉就成了淮西勛貴的領軍人物。
藍玉低頭沉思,并沒有理會大家的眼神,現在他們啥都不知道肯定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還是私下里問問吳王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