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貨幣來了:比特幣·區塊鏈·貨幣未來
- 何為 羅勇
- 2299字
- 2024-06-04 16:00:35
第二章 共識性貨幣——從比特幣說起
唯一的真實版本
2009年,崇尚自由和個體權利的中本聰為世界呈上了一個全新的選擇——比特幣,將貨幣的本位機制帶入了“共識”時代。比特幣的背后技術——區塊鏈將世界上任何角落的陌生人連接起來,通過“共識機制”和“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來傳輸價值。這種貨幣不靠政府信用背書,也無需讓位于銀行或權威中間人來實現穩妥交易,大大縮短了有價物全球傳輸所需的時間。
比特幣的“共識本位”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它不是中本聰第一個使用,但中本聰卻是第一個將此機制規模化、全球化的人。
位于西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的Yap島上的居民,在19世紀以前,用一種相似的“共識機制”來實現價值的發現和轉換。與亞洲、歐洲和美洲對黃金上下5000年的迷戀不同,Yap島上的村民們都接受的“硬通貨”是一種由石灰巖做成的石幣(Rai)。如下圖。

一物之所以可做交換媒介,是因為大家都接受它,愿意讓渡物資來換取它的擁有權,并相信:用它可以買房、置地、買漁船。Yap島上村民們接受的,就是這樣一個超大版的銅錢一樣的存在。
與銅錢和黃金白銀不同,石幣密度小,不易攜帶和分割,沒有耀眼光芒,但卻有裝飾作用,象征著財富。一個石幣屬于誰取決于村民對于其交易歷史的“公認”,因此偷走石幣毫無用處,因為在村民的集體記憶中,該石幣仍然屬于那個被公認的主人。如果擁有者使用該石幣購買物資,他(她)會在全村宣布:自己不再擁有該石幣,其擁有者轉換為下一個人。這個共同分享的集體記憶實際上就是一個“公共賬本”,賬本上的每一條交易和所有權都以村民的“共識”來保障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即使一個石幣不慎入海,再也找不回來,村民們仍然保持著對其所有者的集體記憶,絲毫無損那塊石頭充當交易媒介和儲值的角色。
作為一個極端的例子,石幣展示了金融工具的“非實體性”特質?,F在,作為非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自然有非實體的革新性技術來充當其掘墓人。
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使用區塊鏈技術,將全世界的人連結在這個“虛擬”的村莊里。與互聯網有別,互聯網在將世界聯通起來的同時,也催生了無數個版本的“真實”。我們看現在漫天的謠言就知道,真正的“真實”永遠是稀有物。然而,在區塊鏈上,“真實”卻只有一個版本,正如Yap島上的村民的共識只有一個版本。在為數不多的村民中實現一個共識版本的難度也許不大,但要在全世界網民組成的虛擬村莊里實現唯一的“真實版本”則要求技術創新。
中本聰使用了數學驗證體系來構建鏈上唯一的真實版本。維護可靠的“公共賬本”需要通過復雜計算并相互驗證,從而取得共識。為了獎勵那些參與維護公共賬本的人,他們得到的是挖礦來的比特幣。交易得到驗證后,區塊鏈上就增加了新的區塊,包含新增交易信息,這些區塊數據就是賬本,公之于眾。篡改這個公共版本的可能性在理論上有,而實際上卻微乎其微,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是透明的、被永久記憶的、公認的和難以篡改的。
當維護可靠的賬本、實現遠程穩妥性交易不再需要權威或第三方時,這個解放性、平民性和民主性的力量就具有了摧枯拉朽、顛覆既有秩序的潛力。這就是中本聰版的“我有一個夢”。
將世界貨幣體系帶入全新時代的中本聰到底是何人?TA是一個人、一個團隊,還是別的什么存在?這是加密幣發展史上最為神秘的問題。
當維護可靠的賬本、實現遠程穩妥性交易不再需要權威或第三方時,這個解放性、平民性和民主性的力量就具有了摧枯拉朽、顛覆既有秩序的潛力。
中本聰的日語意思是“生于智慧的祖先”,他宣稱自己是一個位于日本、生于1975年的男士。2014年,美國的《新聞周刊》將住在加州的多里安·中本聰“任命”為比特幣創始人。這使他引起了媒體的瘋狂追捧,也極大地破壞了他平靜的生活。多里安否認與加密貨幣有任何聯系,但他最終扮演了社區吉祥物的角色。
《新聞周刊》的猜測并非空穴來風,絕不只是因為多里安與中本聰有同樣的姓。這家雜志發現,這個中本聰具有發明比特幣的能力和傾向。他曾在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物理系學習,并擔任過機密國防項目的系統工程師,以及技術和金融信息服務公司的計算機工程師。多里安·中本聰還具有自由主義傾向,并鼓勵他的女兒“不在政府的掌控之下”開展業務。但是,當他第一次被問及比特幣時,中本聰錯誤地認為這是關于他為美國軍事承包商從事的一個機密項目的問題,他說:“我不再參與其中,無法討論。我不再有任何聯系。”
這個“加州中本聰”大概率不會是比特幣中本聰。
根據中本聰對英語的母語性把握、英式用語習慣,以及與英國時區匹配的工作時間,很多人猜測其來自英國。例如,中本聰使用兩個位置的逗號,使用了“honour”而不是“honor”,都是英式英語。
有人甚至猜測馬斯克是中本聰,似乎馬斯克包攬了這幾年所有的人間奇跡。不過,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馬斯克的物理學功底和曾經創立Paypal的歷史讓人認為他有能力成為中本聰。
總之,這個世界上可以有無數個存在都具有發明比特幣的能力,而中本聰只有一個,坊間種種猜測沒有一個得到普遍認同,中本聰是誰,仍然是個歷史懸案。
前面提到過,中本聰說過的最為著名的一段話是:
“傳統貨幣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的信任是貨幣有用的先決條件,我們相信央行不會讓貨幣貶值,然而法幣的歷史卻充滿了對此信任的重復踐踏。銀行持有我們的資產完全是因為我們的信任……可是,銀行卻以信貸泡沫的形式發放貸款,而且準備金不足(不負責任地將我們的資金置于風險之中)。我們還得相信銀行不會將我們的隱私暴露給他人,并確保沒有盜用我們身份的人來用盡我們的財富。”
中本聰對傳統貨幣的問題說得很透。同時,在傳統國際傳輸中,我們將信任置于一個有權威的信息傳輸機構如SWIFT,相信這些機構會保持真實而準確的信息和賬本。當有關機構把完整的金融流動地圖暴露給第三方,而第三方將此信任變為武器時,這個世界遠非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