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毒士不毒,冢虎不虎!
- 重生孫權:開局帶著江東投劉備!
- 七彩可達鴨
- 2440字
- 2024-05-24 18:52:19
“依臣之見,曹操雖然狼子野心,但他的這個提議,并不是不能接受。”
良久,步騭率先開口:
“此時主公與劉備,正是交好之時,關羽為人又狂傲無比,對我必不設防。”
“再加上張溫之亂,國內損失不小,若能取荊州以為填補,必然能使我國力大增。”
“且張溫之亂前,我軍就在籌備襲擊關羽,糧草輜重,都有儲備,完全可以出手!”
劉咸呡了一口酒,沒有表態。
步騭的這個提議,看似比較不道德,但劉咸知道,步騭是一心為了江東。
“那么張公認為……”
張昭搖了搖頭,當即回道:
“臣認為,不妥。”
劉咸道:
“張公試言之。”
“如步將軍所言,我軍確實在早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襲擊關羽。”
“但張大人也說了,那是發生在張溫叛亂之前。”
“如今張溫這么一鬧,南北山大營損失不小,糧草器械,也有折耗。”
“至于地方世族私兵,經過張溫這么一反,世族都是人心惶惶,倘若強行征召,難免會出其他亂子。”
“而且就國內而言,西有廬陵、豫章,北有吳郡,都還沒有完全平定。”
“原本定下的讓呂蒙將軍白衣渡江,此刻也正往吳郡追殺張溫。”
“不管怎么看,都不適合在此時襲擊關羽。”
“更何況曹操其人,托名漢相,實為漢賊,狼子野心,天下皆知。”
“倘若我軍突襲關羽,曹軍不與我軍夾擊,反坐等我兩軍交戰,他反摘了桃子,取了荊州,如之奈何?”
劉咸再次喝了一樽酒,沒有表態。
步騭一心想要出兵,為的是拿下荊州,為東吳提供穩定的生存空間,在此之上,道義什么的,他并不在乎。
而張昭不愿出兵,明面上是要防曹操,要防三郡。
但實際上,他是希望劉咸暫時擱置荊州,優先騰出手來處理廬陵、豫章和吳郡的事。
畢竟只有劉咸出兵收復了三郡,他張昭才能從中運作,吃下謀逆世族的田畝和家產。
曹操剛剛經歷了漢中之敗,損失巨大,要是真有能力在荊州方向布置重兵與關羽抗衡,還用寫信讓自己去打荊州?
一公一私,劉咸心里看的很清楚。
但劉咸自己的想法,既不是公,也不是私,而是天下大義。
他真正想做的,是投降劉備……
“兩位說的都有道理。”
“但寡人認為,此時確乃取荊州的千古良機,實不能錯過。”
“三郡之事,畢竟只是內亂,糧草輜重,以我江東之力,短期內也可籌措。”
“依寡人的意思,還是要去荊州走一遭才行。”
劉咸表完態,張昭布滿褶子的老臉上仿佛瞬間少了兩抹光彩。
但他也沒有再說什么。
他不是傻子。
自己是江東文臣之首,劉咸特意只把他和步騭兩人帶在席間,顯然就是在告訴他,他將要把步騭推到江東武將之首的位置。
張溫之亂,張昭那點小九九,他不信劉咸看不出來。
此時此刻,面對這種國事,可不是做諍臣的時候。
三郡世族的土地,以后有的是機會吃下。
眼下這會,張昭最好的做法,顯然還是先順著劉咸。
因此張昭也點了點頭:
“那就依主公之見。”
“但不知主公具體準備如何進展?”
劉咸親自給張昭倒了一樽酒,道:
“我欲修書一封,回與曹操,表示我愿意出兵偷襲關羽,但前提是他要在徐州方向出兵。”
“徐州方向出兵?”
步騭有些不解:
“徐州不是與我土接壤嗎?”
劉咸點了點頭:
“正是。”
“那主公還……”
劉咸揮了揮手:
“徐州接壤之地,正是吳郡附近。”
“張溫大本營在吳郡,我已派呂蒙持重兵追殺,誓要將張溫徹底剿滅。”
“吳郡一隅之力,怎擋呂蒙一國一兵?”
“我所憂者,張溫叛逃入曹耳。”
“只要讓曹操在徐州方向用兵,封鎖邊境,張溫死矣!”
“而荊州方向,我軍需要調動水師里最精銳的部隊。”
“還是按照老計劃,從潯陽出發,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船艙里,無論是甲板上搖櫓、揚帆的船工,還是埋伏在艙內的水師,一律不帶甲胄,全部穿上普通百姓衣服,裝扮成商人。”
“然后再沿著長江向江陵方向進發,盡縛沿途巡哨,如此,便可以白衣渡江,趁關羽不被,奪其地,殺其人!”
張昭聽完,率先拍起馬屁:
“主公圣明,善!”
“但原定的主帥呂蒙,此刻正往吳郡方向追殺張溫,不知主公,欲用何人往荊州?”
劉咸飲下一樽酒,揮了揮手:
“寡人自有打算。”
說著,劉咸又親自為兩人斟滿了酒……
……
數日后,許昌丞相府。
曹操神色肅穆的拿著江東方向送來的國書,面對著滿朝文武,不怒自威:
“此孫權之書耳,眾卿以為何?”
司馬懿奏道:
“孫權此舉,無非是想誘我徐州防軍替他阻攔張溫。”
“一來方便他剿滅國內叛亂,二來,也可以轉移我軍的戰略視線,方便他對荊州方向用兵。”
曹操捋了捋胡須,道:
“孫權不想讓我接收張溫叛逃,也得拿出點誠意來。”
“眾卿以為,孫權會出兵襲荊州否。”
“要知道,關羽在荊州,此時勢大,諸葛亮居蜀中,又多詭計。”
“倘若關羽此時自樊城北上,諸葛亮又自漢中出兵呼應,兩相夾擊,斷我雍涼之地,困我豫州之所,如之奈何?”
作為戎馬一生的強者,曹操一眼就看出了關鍵所在。
此時的重點不在于徐州方向小小的張溫之亂,而是荊州方向,絕不能讓關羽坐大。
毒士賈詡站出來回道:
“主公勿慮也。”
“孫權其人,見小利而忘義,干大事而惜身,素來貪圖荊州之地,對劉備,是明和暗忿。”
“此書,明面上是讓我們協助他處理張溫,背地里,卻是在暗示我等將兵力調往徐州方向,不要窺伺荊州,他會處理關羽。”
司馬懿聞言也點了點頭:
“孫權,一小兒耳。”
“在他的眼中,荊州比他的命還要重要,好像有了荊州,他就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殊不知,其人好大喜功,貪權附勢,無人君之象。”
“且如今丞相貴為魏王,劉備也在漢中僭稱漢中王,獨他連一個爵位都沒有。”
“昔日其兄孫策的吳侯之爵,朝廷也沒有令他繼承。”
”他現在實為江東之主,可名義上,卻只有一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其心中必然不忿。”
“故,臣請丞相厚賞江東來使,以漢帝名義,賜他爵位,以圣旨令他出兵荊州!”
“于公于私,于大義于小利,他都必然出兵也!”
司馬懿的一番分析十分有道理,滿朝文武,諸如賈詡、陳群、張遼、徐晃等人,也都稱善。
曹操于是令漢帝劉協作圣旨,重賞孫權,加封其為驃騎將軍、領荊州牧、假節,賜爵南昌侯……
……
曹操陣營的這一番分析,不僅一針見血,而且極具戰略眼光,倘若是原主孫權,必然樂呵呵的興兵襲殺關羽。
但如今統領江東的人,是劉咸!
面對曹操這一套組合拳,他看的透透的!
他有自己的計策和謀劃!
在劉咸這里,毒士賈詡,不過如此,冢虎司馬懿,也冢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