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出名的誘惑
- 弘治大孝子
- 激光乍現
- 2169字
- 2024-06-22 16:16:18
朱厚照精心準備的驛站改造事宜,終于在朝會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他興致勃勃地給群臣介紹報紙的好處,大家雖然頭一次聽說這東西,但是能夠借用朝廷遍布全國的驛站,向整個大明傳播自己的文章,這對讀書人的誘惑可是致命的。
都不用朱厚照怎么推動,文官們都迫不及待地表示報紙一定要搞,不但要搞,還要搞好!
甚至還有幾個言官建議道:“這驛站原本也歸戶部官,我看戶部應當每年多撥一些銀子支持報紙的印刷。”
本來這是一番好意,大家是生怕報紙這事搞不成,希望朝廷能出錢支持。
可這恰恰是朱厚照最不愿意的,這些大臣們不知道報紙的重要性,那是他們都沒經歷過信息化時代,不知道信息的傳播有多重要,更不知道能控制信息的傳播有多重要。
報紙朱厚照一定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絕對不能讓別人插手。
他們今天讓戶部出了錢,支持了報紙,后面報紙發行量一起來,這幫人精很快就會意識到報紙的重要性。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所有的大臣肯定會上疏要求把報紙轉到朝廷的控制之下,大概率就是轉給戶部,戶部本身就是管控這些事情的,何況當初報紙成立的時候,還是戶部出的錢呢……
一旦報紙轉到戶部,那不就是又歸于這些文官們的控制之下了嗎?
本來你們這些文官平時就結黨營私,控制著輿論,再掌控了報紙,那皇帝以后說話還有人聽嗎?
他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馬上就出聲反對,“戶部出錢這事我看就不必了,出這些計策原本就是為國分憂,減輕戶部身上的重擔,怎么能再把難題交給戶部呢,這錢啊,我看由內帑出就行了。”
說完朱厚照趕忙轉身假裝向皇帝施禮,然后瘋狂地給弘治皇帝使眼色。
弘治皇帝也不傻,一看兒子這樣就明白了,連忙說道:“啊…對!這事戶部不用管了,就由朕出錢,全權交給太子操辦就行了。”
其實到底誰出錢還不一定,此時弘治皇帝的內帑一共就剩下200多萬兩銀子。
朱厚照雖然前段時間巡營花了65萬兩,現在賬上都還有300多萬兩。
并且他的香水廠和糖廠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籌辦,目前已經進入到爬產能的階段了,接下來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銀子入賬,他可比弘治皇帝有錢多了。
大臣們哪懂朱厚照的心思,還以為太子深明大義,自己出錢為大臣們發行文章呢,朝堂上一片夸贊之聲。
“太子殿下賢明!”
“陛下英明!”
“臣代大明所有的讀書人謝過太子殿下!”
就在大臣們紛紛出聲支持的時候,朱厚照接下做的事更是讓他們感到驚喜。
“兒臣還有一個建議,刊印報紙必然涉及到各位臣公們意見和觀點的表達,有時難免會產生無心的過失,因此兒臣還懇請父皇下一道特赦令,對兒臣創辦的報紙所出現的所有言論實行赦免,使大家沒有后顧之憂,可以暢所欲言。”
朱厚照這話一說出來,下面的大臣們簡直感動的都快哭出來了。
太子殿下簡直是大明第一大善人啊!不但出錢發行我們的文章,還向皇帝求特赦令,想得太周到了!
弘治皇帝都還沒同意呢,就有不少大臣直接跪拜了下去。
“臣謝過殿下大恩……”
“廣開言路,實乃天下文人之福……”
朱厚照看著這些大臣們各個感激涕零的樣子,心里得意地想道:“嘿嘿……謝吧!你們這些學閥們,等我組織起人手對你們這些腐朽老臣發起總攻的時候,你們就真的該哭了。”
如果他們知道朱厚照出這個主意的目標就是為了打倒他們這些學閥,恐怕他們此時就不是下跪謝恩,而且跟朱厚照拼命了。
朝堂上這些大臣已經在高位之上呆得太久了,他們不是狂妄,而是真的認為天下的道理和民心都在自己身上,哪里能想到有人能利用中下層讀書人的輿論扳倒他們呢。
在這種對大明讀書人的錯誤的理解中,和自己的虛榮的推動之下,所有大臣此時都親自幫助朱厚照挖下了埋葬他們的墳墓。
廣開言路,取賢納諫這種致敬堯舜的事,弘治皇帝當然不會反對了,直接同意了,“準奏!”
就這樣,在朱厚照大棒加胡蘿卜的政策之下,關于開辦報紙的事情在朝堂上全票通過,并且由朱厚照全權負責。
大家都以為報紙只是朱厚照為了整頓驛站向群臣們賣一個好而已,殊不知對朱厚照來說,驛站掙錢才是小事,能徹底掌控整個大明的輿論才是最要緊的。
此次朱厚照不但站在懲治驛站腐敗的大義上,讓各級官員們無話可說,并且向各地方驛站拋出了37開的增收項目,同時開辦報紙又照顧到了文官和士人們想揚名的普遍心理。
可以說朱厚照把各方利益都考慮到了,唯一受損的只有那些濫用驛站占便宜的官員們,但這又是不光彩的事,根本沒辦法反對,總不能大家上疏說太子嚴格管控驛站,妨礙我們撈錢吧?
就連弘治皇帝本人都很開心,親兒子出盡風頭,那個當老子的不開心,當場就賞了朱厚照倆玉如意。
并且因為楊廷和和王華此時都在詹士府有任職,楊廷和是專職的左春坊大學士,王華的官職還比楊廷和大,王華此時兼著詹士府的少詹士,所以弘治皇帝連他倆一起都賞了,分別都賞賜了金銀布帛,夸贊他們教育太子有功,雖然朱厚照基本不去上課……
這次的會議一切都很美好,如果不是給賞賜的時候,朱厚照腦子一抽,說他不想要玉如意,這玩意拿來也沒用,不如賞他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得了。
給弘治皇帝氣得,你小子這是想公開造反咋的?老子當皇帝,你一個太子想當攝政王咋的?
要不是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就這一個兒子,他實在沒有造反的必要,換個其他的太子敢說這話,恐怕已經被架出去了。
會議剛一結束,朱厚照還沒出殿呢,立刻就有不少大臣們將他團團圍住,請他一定要先看看自己的文章。
這些大臣們雖然對報紙不了解,但是也知道肯定每次能刊印的內容有限,大部分人的文章是不會被選中的,揚名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們怎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