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最近也是受了自己大兒子的影響。
王守仁自從那天被太子召見夜不歸宿以后,每天都去找太子,那真是乘興而去,盡興而歸。
每天回來都一臉興奮地跟王華說太子有多睿智,見解有多獨到。
起初王華覺得兩人可能就是比較談得來,可是自從王守仁跟王華說過太子心中的抱負之后,王華也不由自主地變成太子的擁躉了。
當然王華最看重的不是太子要打下整個蒙古的雄心,他是被太子想建立一個取消賤籍,消除歧視,使百姓不但能安居樂業,還要精神富足的愿景所打動。
雖然王華此時已經年逾六十了,可他與那些一心掌控權柄的大臣不一樣,他這一輩子修的是德行,是本心,所以他一聽太子不但有如此愿景,而且還跟王守仁說過不少可實行的辦法,說明太子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籌謀已久。
王華此時對太子的期望,比對自己親兒子的期望都重。
當然……誰家兒子的愿望是做圣人,恐怕老爹都不會報什么希望。
王華對現在的朱厚照有多看重?就說前段時間王守仁寫的太子頌,要按王華的脾氣,他這一輩子都不會允許自己兒子寫這種東西,但是這一次王華卻格外支持。
王華是個道德君子,卻并不是一個迂腐之人,太子有如此的志向,確實是大明的福氣,幫太子揚名,在王華看來,是對大明做貢獻。
因此前兩日聽說王守仁因為有人揍了對太子不敬之人,王華非但沒有如往常那樣憤怒,反而夸贊王守仁做得好。
今天太子第一次在朝堂上提出建議,而且是于國于民都有益的建議,他當然要出來幫太子站臺,至于得不得罪同僚,這可不是他王華需要考慮的事情。
就在王華出來替太子站臺之后,另一個讓朱厚照意想不到,卻又情理之中的人也站了出來。
“臣也支持太子的提議!此策于國于民都是大善之舉!”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朱厚照的老師,楊廷和……
楊廷和出來替朱厚照站臺,本是理所應當之事,別的官員可能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他楊廷和是太子的老師,太子提出這樣的建議,他不站出來其他人也會記恨上他。
朱厚照見出聲的人是楊廷和,倒是有點不好意思。
雖然經筵講官有許多人,可是楊廷和不同,他是弘治皇帝欽定給自己的老師,別的講官相當于各科老師,楊廷和就相當于他的班主任,不但要教他知識,太子府的日常也都是他在管理。
而此時的楊廷和也不像后世在大禮儀之爭中那樣的強勢逼人。
楊廷和對朱厚照一直都很柔和,甚至有種亦師亦父的感覺,不但會關心他的學業,還會關心他冷不冷、餓不餓之類的。
朱厚照估計楊廷和在后面與嘉靖的大禮儀之爭,除了有掌控小皇帝的心思,未必就沒有對弘治皇帝和自己的一份感情因素存在。
因此楊廷和對朱厚照應當是抱有很高期望的。
自從自己來到大明之后,已經徹底不去上課,因此就更不好意思見班主任了。
可今天楊廷和還是站出來支持自己了。
其他官員也實在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反駁,因此在王華和楊廷和的高聲支持下,這條方案就這樣通過了。
弘治皇帝也很高興看到自己兒子在朝堂上如此英姿勃發,高興地說道:“很好,太子好計策!那此事就著兵部與戶部去操辦了。”
“另外,太子應當還有其他的計策沒有說完吧?”
奏疏是朱厚照當場拿出來呈報的,此時就弘治皇帝一個人看過,其他人都不知道朱厚照的打算。
有了前面太子出的狠招,眾位大臣們此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了。
“完蛋!太子的計策還有后手?那我等往后的日子豈不是更加難過了!”
大家心里此時都是這樣的想法。
沒想到,朱厚照此時也注意到了下面大臣們的臉色集體變得難看,卻是呵呵一笑,語氣輕松地說道:“眾位臣公們不必如此緊張,我剛才說的辦法,只是對驛站的節流。我接下來提到的,才是重點,那便是,開源的辦法!”
韓文此時充當了很好的捧哏角色,連忙問道:“那么請問太子,這驛站的開源之法,又當如何?”
朱厚照點了點頭,還是韓文懂事,接著說道:“這開源之法,就是建立大明郵政系統,我們可以讓驛站開始承擔一些民用的運輸任務,收一些銀錢,使驛站官民兩用……”
朱厚照還沒說完呢,左都御史戴珊就出聲反對了,“此事萬萬不可!驛站乃太祖時期建立,為的就是使大明的政令上通下達,若是轉為民用,驛站為了多賺銀錢,恐怕會大大影響朝廷政令的發布!更重要的是,驛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邊疆運輸物資,若是轉為民用!耽誤了邊疆糧草運輸,貽誤軍事,該當如何?”
朱厚照見又是這個家伙,不過這一次他說的倒是挺有理由的。
就連弘治皇帝也點了點頭,問向朱厚照:“太子,戴御史所言不錯,這賺錢事小,耽誤了軍機要務才是關鍵。你有何辦法嗎?”
朱厚照直接問向了戴珊:“敢問戴御史,邊疆的物資運輸是每天都有嗎?”
戴珊回道:“當然不是。”
朱厚照繼續說道:“沒錯,邊疆物資運輸通常都是固定時期運輸的,并且因為朝廷如今已經廢除了折色法,邊疆的軍糧運輸壓力不久就會大大緩解。所以我說的軍民兩用,完全是可行的,再退一步說,即使軍民兩用對邊疆運輸有影響,我們轉一部分民用以后,驛站已經能夠賺錢了,難道就不能再擴充人手嗎?”
戴珊定定地想了一會,最后好似想明白了,感嘆了一聲:“太子殿下大才!臣不及也!”隨后就退了回去,表示沒有意見了。
見朱厚照搞定了左都御史,弘治皇帝臉上的笑意更甚,“既然諸位都沒什么意見了,那就請太子說一說這郵局的細則吧!”
朱厚照繼續說道:“我只說三個大的前提,其他細則由戶部下去商量。”
“第一,不同路程的定價問題,應當按體積與重量因素計算不同的價格,每一個驛站要有流轉記錄,結合驛站的車馬使用記錄,每月要盤算,防止有人濫用,物資運輸的收入,本地驛站與朝廷37分。”
“第二,朝廷開始發行郵票,面相全國售賣,信件的寄送一切以郵票為準,這部分的收入完全歸于內帑。”
“第三,能收也要能發,驛站從今開始不但要能接收信件,也要能夠向下發送朝廷的政策性文件,朝廷的重大決策,要在每處驛站要設置公告欄,向全體百姓公布。”
朱厚照剛說完,下面立馬就傳來一個聲音
“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