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第163條
- 監察機關101個職務犯罪立案標準與法律適用(圖解版)
- 《最新執法辦案實務叢書》編寫組
- 1293字
- 2024-05-28 16:30:14
刑法規定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兩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立案標準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重點解讀
(1)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所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自己職務上組織、領導、監管、主管、經管、負責某項工作的便利條件。“索取他人財物”主要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為他人謀取利益為條件,向他人索取財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主要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其職務上的便利或權力,接受他人主動送予的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從謀取利益的性質上看,既包括他人應當得到的合法的、正當的利益,也包括他人不應當得到的非法的、不正當的利益;從利益的實現方面看,包括已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意圖謀取或者正在謀取,但尚未謀取到的利益。
(2)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行為。這里所說的“回扣”是指在商品或者勞務活動中,由賣方從所收到的價款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扣出一部分返還給買方或者其經辦人的款項。“手續費”是指在經濟活動中,除回扣以外,其他違反國家規定支付給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的各種名義的錢,如信息費、顧問費、勞務費、辛苦費、好處費等。違反國家規定,收取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是否歸個人所有,是區分罪與非罪的主要界限。如果收取的回扣、手續費都上交給公司、企業或者本單位的,則不構成犯罪,只有將收取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才構成犯罪。
(3)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或者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5條、第386條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法律適用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10條
- 法院審理房屋買賣案件觀點集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導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解讀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行政·國家賠償卷(第六版)
- 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釋(四)理解適用專題講座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國際公法案例選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公司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實務指引與案例解讀(上冊)
- 中國民事典型案例評釋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刑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企業破產法注釋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刑事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