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民法精講作者名: 韓祥波本章字數: 1136字更新時間: 2024-06-03 16:06:23
四、無權代理(狹義)
“無權代理”一詞,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通常是指狹義的無權代理,即不包括表見代理。
(一)含義
代理人缺乏代理權時所進行的行為。
主要包括三種情形:根本未授權、有授權但已經過期、有授權但超出了授權的范圍。
(二)無權代理的效力
1.關于本人的追認權的說明
被代理人一旦追認,此效力待定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追認的情形如下:
(1)被代理人明確表示承認;
(2)被代理人知道后保持沉默,但開始履行義務;
(3)法律行為發生時,明知而沒有反對,在理論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默示的授權,視為追認。
特別提醒
如果法律行為發生時,被代理人明知而不表示反對的,視為同意,是因為被代理人有機會防止法律行為的發生。如果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法律行為,被代理人不知道,事后面對相對人的催告,被代理人保持沉默,視為拒絕,因為此時被代理人沒有機會防止法律行為的出現。
2.無權代理中的責任
(1)無權代理人所實施的行為,如果不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又不能證明自己有代理權,則應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對該行為所造成的相對人的損失負賠償責任。
(2)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有拒絕承認的形成權,該拒絕的意思表示一經作出即產生無權代理對被代理人無效的法律后果。該無權代理人應對第三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3)如果因無權代理行為而造成“被代理人”損失的,無權代理人也應負賠償責任。
3.相對人的催告權、撤銷權與選擇權
在無權代理中,相對人(第三人)對代理行為享有催告權,善意的相對人還享有撤銷權和選擇權。有兩點值得注意:
(1)此兩項權利行使的前提均為追認之前;
(2)所謂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行為沒有代理權。
4.無權代理可能的最終后果
(1)代理有效時——即本人(被代理人)作出追認的表示
①本人與第三人之間形成有效合同關系,若任何一方不履行須承擔違約責任。
②行為人與第三人之間無任何法律關系。
③本人與行為人之間可能發生報酬與費用,具體參照有權代理時的標準。
(2)代理無效時——即本人(被代理人)沒有作出追認的表示
①本人與第三人之間無任何法律關系。
②本人與行為人之間無合同關系,但是,行為人給本人帶來損失的應賠償。
③行為人與第三人之間,給第三人帶來損失的,若第三人不知情,可選擇行為人賠償損失(締約過失賠償)或者履行債務。第三人是否知情,由無權代理的行為人負責舉證。
5.其他的可能
如果行為人之無權代理行為確實是為了本人之利益,并且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時,在行為人與本人之間可構成無因管理之債。
[例題]下列哪一情形構成無權代理?[4]
A.甲冒用乙的姓名從某雜志社領取乙的論文稿酬據為己有
B.某公司董事長超越權限以本公司名義為他人提供擔保
C.劉某受同學周某之托冒充丁某參加求職面試
D.關某代收某推銷員謊稱關某的鄰居李某訂購的保健品并代為付款
- 2017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便攜本(第二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配套真題詳解(第一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法律法規匯編(2017應試版)
- 2022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指導性案例書5:刑事訴訟法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學科精講思維導圖:民訴法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3:刑法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后沖刺仿真模擬測試(六套卷)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5:刑事訴訟法
- 2014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 2013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國際法·司法職業道德
- 2018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歷年真題精解及考前5套題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新舊對照及教材增補(司法考試2018)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民法(含知識產權法)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第四卷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歷年試題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