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案例二 雙方約定社會保險費由第三方代繳并不違法

案情簡介

易某于2009年5月4日入職某材料公司,雙方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合同期自2009年5月4日起至2012年6月30日止,工作崗位為銷售代表,工作地點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主要負責西北地區銷售業務。合同約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度和休假制度,“乙方在人事關系所在地投保,甲方依規定予以報銷”。2012年7月1日雙方續訂勞動合同,期限自2012年7月1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止,其中約定“乙方受托在其戶籍或人事關系所在地投繳社會保險,并及時報甲方核銷企業應承擔部分”;上述合同到期后,雙方又于2017年7月1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易某的工作崗位為銷售服務代表。2017年11月1日,易某向材料公司遞交了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解除事由為克扣勞動報酬、未依法辦理各項社會保險,雙方勞動關系于2017年11月1日終止。另查明,2009年至2012年,易某自行繳納社保的部分繳費憑證原件由材料公司負責保管,材料公司當庭出示了相關費用的報銷憑證及明細;2012年12月10日,材料公司作為乙方與案外人甘肅省人才中心(甲方)簽訂《單位委托人事代理合同書》,其中第一條“甲方向乙方提供下列人事服務”第(一)項約定“代行管理各類人員或部分聘用人員的黨團關系、人事檔案和戶籍關系”,第(八)項約定“代收繳為其代管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手續”,合同簽訂后雙方即依約履行,由案外人前錦公司(化名)為材料公司員工代理繳納社保公積金,材料公司則按月將代辦費用電匯至甘肅省,易某亦位于材料公司向甘肅省人才中心提交的人事代理人員登記表名冊中;2013年11月28日,材料公司與案外人前錦公司簽訂《人事外包服務協議》,雙方就案外人為材料公司代管員工人事關系、代繳社保和公積金繳納等事項進行了約定,2013年12月9日,易某簽訂書面參保類型確認承諾書,認可由上述案外人為其代辦社保,合同生效后,案外人開始為易某正常繳納社保,材料公司則對案外人支付的相關費用逐月結算。2017年11月7日,易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裁決材料公司向其支付2009年5月至2017年11月拖欠的工資提成獎金23680元、支付2010年至2017年11月拖欠的差旅費5000元、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81999元。

案件歷程

(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第三方代交社會保險違法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于2017年12月13日作出仲裁裁決,裁決內容為:1.被申請人十日內向申請人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81999元;2.駁回申請人的其他仲裁請求。

材料公司不服仲裁裁決,訴至法院。

(二)一審法院:代交社會保險并不違法,無須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一審法院認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的合法勞動關系受法律保護,雙方應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行使各自的權利義務。一審法院針對原告不支付被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81999元的訴請作如下分析:原、被告雙方作為平等民事主體,其簽訂的數份勞動合同均對被告社保繳納問題進行了明確約定,雙方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均遵照執行,并未因社保問題產生過任何爭議,被告于2013年簽訂的《參保類型確認承諾書》中亦載明其放棄對案外人及用人單位主張經濟賠償及法律責任的權利,經一審法院當庭釋明,被告并未提交其他證據支持其主張,故其以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社保為由被迫辭職的抗辯意見理據不足,對其該項抗辯意見不予采信。故原告不向被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訴請理據充分,予以支持。

易某不服,遂提起上訴。

(三)二審法院:雙方約定有效,代交社會保險并不違法

二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其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予以證實,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實其主張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現上訴人正常參加社會保險,且雙方的勞動合同中對該情形予以了約定,雙方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均遵照執行,并未因社保問題產生過任何爭議,一審法院認定被上訴人為上訴人依法繳納社保的處理并無不當,上訴人以此為由主張經濟補償金的請求,缺少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易某不服,申請再審。

(四)再審法院:雙方約定代繳社會保險并不違法

再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易某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和第四十六條規定主張材料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應否得到支持。《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以及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等情形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勞動者依照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本案中,易某以材料公司用案外人前錦公司名義為其繳納社會保險違反合同約定為由,主張材料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經查,材料公司與前錦公司曾簽訂《人事外包服務協議》,就前錦公司為材料公司代管員工人事關系、代繳社保和公積金繳納等事項進行了約定。易某亦簽訂書面參保類型確認承諾書,認可由前錦公司為其代辦社保。材料公司按照約定委托前錦公司為易某繳納了社會保險,該做法并不違反法律規定,也未侵犯易某的合法權益。故易某主張材料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依據不足。[8]

評析與思考

這是兩起因異地繳納社會保險費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但司法機關的認識卻截然相反。

一、社會保險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應符合法律規定

(一)兩個案例代表著兩種觀點

案例一中用人單位醫療公司所在地為武漢,但案件當事人焦某的勞動合同履行地在北京,用人單位在北京沒有分支機構,所以委托了北京的第三方以第三方的名義為焦某在北京市參加了社會保險。當發生了工傷保險待遇不能在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的情形時,就說明社會保險費的繳納不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第三方代繳社會保險費的行為是違法的。

案例二中的易某雖然沒有因第三方代繳社會保險費影響到其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但該案涉及對第三方代繳社會保險費行為的認定。案例二中的易某在勞動合同期限內涉及社會保險費的繳納有三種行為:一是個人繳納、單位報銷;二是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繳納;三是經勞動者同意,用人單位與第三方簽訂繳納協議,由第三方繳納。按照相關規定,這三種方式都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二)社會保險費繳納的法律性規范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用人單位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第五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以上規定可知,關于社會保險有如下三個強制性規定:一是用人單位30日內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義務。社會保險登記,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不僅用人單位自身要及時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而且用人單位應該為其職工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二是為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三是辦理社會保險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應該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因此,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應當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社會保險登記實行屬地管理,開戶和繳費單位應當是“用人單位”,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

對于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不一致的情形,《勞務派遣暫行規定》有特別的規范。《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在用工單位所在地為被派遣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被派遣勞動者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第十九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在用工單位所在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由分支機構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務派遣單位未在用工單位所在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由用工單位代勞務派遣單位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以上規定表明,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無論是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的分支機構,還是用工單位代勞務派遣單位為被派遣勞動者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都是在履行勞務派遣單位的法定義務。這里的“代”,表示的是以勞務派遣單位的名義辦理參保手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是代替而不是代理。

二、實踐中社會保險費繳納的情形

實踐中,社會保險費繳納有如下十一種情形。

關于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十一種情形

社會保險費繳納的十一種情形中,A、B、E、F為正常繳納,C、D、G、H、I、J、K為非正常繳納。非正常繳納,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社會保險費代繳的情形。在社會保險費代繳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所在地與社會保險繳納地、社會保險繳納主體與實際工作單位均不一致。社會保險費的代繳,在實踐中又分為以自己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和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兩種。社會保險繳費的十一種情形中,D、H、J都是以自己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形;C、G、I都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的情形。發生繳納社會保險爭議的情形,大都是以自己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的D、H、J情形,實踐中大都是第三方以自己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形。

代繳是直接以第三方的名義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此種情形不是代理而是代替。由于社會保險涉及人身性質,第三方雖代替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用,但不能代替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申請社會保險待遇。比如,案例中的當事人申請工傷保險待遇,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的用人單位并不是社會保險繳費的單位。也就是說,用人單位與第三方代繳的社會保險繳費單位并不一致,社會保險賬戶上顯示用人單位并未為其職工繳納工傷保險。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之規定,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職工應享受的所有工傷保險待遇。

三、社會保險代繳的類型及風險

(一)勞動代理、人事代理

勞動代理、人事代理真實的意義是代理,而不是代繳。代理是用人單位為減輕人力資源管理的事務性工作,將本單位的工資發放、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繳納委托給其他人力資源公司實施,這是常見的民商事活動。《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代理應該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而市場上各類打著“社保代理”旗號的操作是以代理人自己的名義繳納社會保險,這顯然是“社保代理機構”以自己的名義為被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不符合法律意義上的代理。

(二)有“關系”無“勞動”的代繳

勞務派遣單位為被派遣勞動者代扣代繳社會保險是該類“代繳”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其正當性,符合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包括勞務派遣單位、建筑施工企業、商業保險公司等)可以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實現對其“三性”崗位用工人員的社會保險費繳納。

(三)無“關系”有“勞動”的“代繳”

無“關系”有“勞動”,指的是“代繳”社會保險的單位與勞動者無勞動關系,而勞動者有為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實的情形。該種形式的“代繳”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是異地用工。用人單位跨區域用工,但用人單位用工地又無分支機構,無法在當地繳納社會保險,而在當地就業的勞動者在當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情形。該種情形下的代繳有三種風險:一是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風險。按照《社會保險法》第四條、第十條的規定,如果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為由主張解除勞動合同,那么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這是用人單位因社會保險不合法“代繳”面臨的經濟補償的風險。例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21)京03民終219號民事判決書指出:“首先,林某自2010年入職,但根據農業公司提交的證據可以明確其自2018年12月起才委托案外公司在深圳給林某繳納社保,但林某系在北京市朝陽區為農業公司提供勞動,林某社會保險繳納情況與林某的實際勞動關系情況不符,農業公司委托第三人為林某繳納社會保險不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其次,農業公司亦認可其委托案外公司在深圳給陳某繳納社保未經過林某同意,僅通知過林某,林某對此不予認可,農業公司就此并未舉證證明。農業公司存在未依法為林某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造成林某相關社保權益受損,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林某以此為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農業公司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本院對此予以支持。”二是工傷保險待遇不能兌現的風險。例如,上海的公司在北京委托第三方代繳社會保險,如果發生了工傷,在認定工傷時由于實際用人單位并沒有繳納社保,而繳納社保的單位又不是用人單位,可能會導致工傷保險基金拒付工傷保險待遇,最后工傷保險待遇還是由真正的用人單位承擔。三是連帶賠償的風險。例如,委托的第三方機構代繳社保,若三方之間存在爭議,致使未及時辦理退休手續導致員工未能享受退休待遇的,用人單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種是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不給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盡管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但用人單位卻不給繳納社會保險,致使勞動者只能通過勞動代理這種途徑來解決自己的社會保險問題。

(四)無“關系”無“勞動”的“代繳”

這是偽造證明材料的代繳。當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冒用他人證件、虛構勞動關系等手段辦理社會保險業務,以達到騙取社會保險待遇或取得其他不應當取得待遇資格的目的。假勞動代理、人事代理之名,行虛構勞動關系之實是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一是由于戶口遷移、買車買房、子女上學等都要求在當地有一定年限的社會保險繳費記錄,社會保險違法代繳就應運而生。該類情形的社會保險代繳,主要是通過中介機構掛靠或通過中介機構獲得用人單位的“員工身份”,由中介機構收取高額服務費用來代繳社會保險費的。這種社會保險的代繳可能要受到社會保險行政機構的行政處罰。

二是通過虛構勞動關系,社會保險代理機構為不具備參保條件的社會人員代繳社會保險,以達到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目的。這可能會涉及刑事責任,王某興等人勞動仲裁執行虛假訴訟監督案[9]尤為典型。當事人為從執行款項中優先受償,偽造證據將普通債權債務關系虛構為勞動爭議申請勞動仲裁,獲取仲裁裁決或調解書,據此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構成虛假訴訟。王某興、王某福因構成虛假訴訟罪被追究刑事責任,曾某明因構成枉法仲裁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武陟县| 讷河市| 景谷| 高雄市| 正定县| 剑川县| 肇源县| 拜泉县| 天全县| 光泽县| 屏山县| 徐汇区| 大新县| 潼关县| 阜宁县| 南和县| 乌恰县| 吴江市| 报价| 栾川县| 砚山县| 安达市| 名山县| 蓬溪县| 高雄县| 万安县| 苍山县| 乌拉特前旗| 怀来县| 白河县| 长宁县| 宁晋县| 章丘市| 铁岭市| 永仁县| 湛江市| 汾阳市| 新余市| 容城县|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