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要點解讀

根據本條規定,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一種借助電子通信和信息網絡等技術或設備而進行的財產犯罪類型,在本法之前,司法機關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就已不斷加大,但尚未有專門對電信網絡詐騙進行規范的立法。2016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要求嚴懲電信詐騙,并全面懲處關聯犯罪。2021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又出臺了《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涉手機卡、信用卡犯罪等關聯犯罪,提出了明確、具體的適用法律依據。

1.電信網絡詐騙的要件解析

根據本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定義,我們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要件做如下幾個方面的解析。

(1)非法占有目的。構成電信網絡詐騙主觀要件上必須具備非法占有目的。關于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學界存在著“非法占有說”“不法所有說”“意圖改變所有權說”等不同觀點。但通說認為,非法占有(不法所有)目的是指排除權利人將他人財物作為自己的所有物,并遵從財物的用途進行利用、處分的意思。也就是說,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排除意思”(將他人財物視為自己所有物的意思,其機能是將盜用、騙用等行為排除在犯罪圈之外)和“利用意思”(遵從財物用途進行處理、利用的意思,其機能是將盜竊、詐騙等取得型財物犯罪與故意毀壞犯罪相區分)。但是我國關于普通詐騙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并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只對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合同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等特殊類型詐騙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在司法解釋上有列舉式規定,對于普通詐騙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司法實踐中主要是通過刑事推定的方法回溯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根據客觀事實判斷行為人主觀目的的存在。

(2)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是電信網絡詐騙的技術性要件,是指電信網絡詐騙行為主要利用電話、短信、互聯網等信息交互工具的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行為。如果行為人利用廣播電臺、報紙雜志等方式實施詐騙行為,一般不認為屬于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因其不具有此處所謂的電信網絡技術性特征,犯罪手段及其危害范圍仍然具有較強的物理性,故屬于傳統的詐騙行為。本條考慮到違法犯罪分子不斷利用電信網絡技術迭代升級違法犯罪技術,因此,沒有采用列舉式說明電信網絡技術手段。

(3)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是電信網絡詐騙的空間性要件。遠程,是指電信網絡詐騙行為中行為人主要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進行遠程聯系,是從空間意義上解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要件特征。非接觸方式,是指電信網絡詐騙行為中人和人、人和具體的實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發生直接接觸,即行為人與被害人無須面對面接觸即可實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完成。不過,司法實踐中對于實施“線上拉攏,線下騙取”行為的案件可以認定為接觸式的違法犯罪行為,但一般不認定為電信網絡詐騙。對于電信網絡詐騙的空間性要件,本法采用的是非窮盡式列舉,即其他與“遠程”“非接觸”具有同等空間要素的方式也符合本法的規定。

(4)詐騙公私財物。詐騙公私財物是電信網絡詐騙的行為要件。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本質上仍然屬于詐騙行為之特殊類型,因此,其需要符合詐騙行為的一般行為要件,即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例如,“虛構事實,設置騙局”。

2.電信網絡詐騙的發展態勢

依靠新的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電信網絡詐騙呈現高度的智能化和隱蔽化、犯罪場景虛擬化和平臺化、侵害流程跨地域化和非接觸化、詐騙方式的產業鏈條化和集團職業化等特點。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電信網絡詐騙懲治力度的加大,電信網絡詐騙行為也在借助不斷更新的電子通信、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而翻新違法犯罪手段,這便是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與網絡科技發展的迭代共生規律,科學技術的雙刃劍效應不可能被完全避免。因此,我們也需要動態關注電信網絡詐騙的最新發展態勢。

(1)電信網絡詐騙的騙術逐漸向互聯網相關領域集中。隨著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手機支付等新技術的普及運用,傳統詐騙犯罪加速向網絡遷移,網絡詐騙占比迅速提升。例如,“殺豬盤”[3]“兼職刷單”“微商推廣”“網絡賭博”“平臺網貸”“身份冒充”“虛假二維碼”“木馬鏈接”“惡意退貨”等電信網絡詐騙行為在陷阱設置、對象選擇等方面變得更加精準,傳播廣、規模大,服務器、團伙又大多在境外,給電信網絡詐騙的懲治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2)技術手段迭代升級。借助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電信網絡詐騙的技術手段方式也在日益發展。例如,曾經流行的利用偽基站發送詐騙短信,利用嗅探設備非法獲取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實施詐騙,隨著防范技術升級,使用范圍已經逐步縮小。取而代之的是,元宇宙、虛擬貨幣、AI智能等許多新型違法犯罪工具和作案平臺被大量應用,進一步降低了電信網絡詐騙的違法犯罪成本,增加了打擊難度。公安機關發現的詐騙類型現在已經超過50種,其中網絡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客服等是幾種主要的詐騙類型。

(3)違法犯罪各環節產業化趨勢明顯。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實施和完成需要借助一定條件,使得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中心形成了多個關聯違法犯罪團伙,如專司策劃騙術、撥打電話的直接詐騙團伙,盜賣個人信息團伙,提供非實名電話卡、銀行卡團伙,提供網絡和通信技術支撐團伙,洗錢團伙。這些團伙或建立固定的合作關系,或臨時搭配,形成了相關違法犯罪黑灰產業鏈。同時,相關產業呈現分離化特點,各環節物理隔絕程度增大,既提高了查辦難度,也對核心違法犯罪團伙形成掩護效應。

(4)電信網絡詐騙的窩點多集中在境外且內外勾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境外作案占比較高,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窩點在不同國家之間頻繁遷移。境內外詐騙分子相互勾結,形成了規模化、有組織化的違法犯罪鏈條,且呈現出多行業支撐、產業化分布、集團化運作、精細化分工等跨國有組織犯罪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洮南市| 万源市| 明溪县| 旅游| 呼伦贝尔市| 富民县| 长顺县| 亚东县| 阿克陶县| 东山县| 青岛市| 合阳县| 云林县| 濉溪县| 灵宝市| 商河县| 依安县| 罗平县| 巨鹿县| 筠连县| 郸城县| 海阳市| 徐闻县| 六枝特区| 大同市| 酒泉市| 沂源县| 丹江口市| 甘孜| 高安市| 城口县| 黄大仙区| 黄平县| 介休市| 霞浦县| 江源县| 靖宇县| 黄石市| 临湘市|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