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法理分析

(一)工傷認定誰能申請,向誰申請,如何申請?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按照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用人單位未在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根據上述規定可知,發生工傷事故時,職工所在的用人單位負有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的義務,在用人單位未提出工傷認定的情況下,受傷職工本人及其直系親屬以及工會組織可以作為申請人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起工傷認定申請。

確定工傷認定的申請人和申請對象之后,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工傷認定申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申請工傷需要提交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勞動關系不僅指業已通過簽訂勞動合同確定下來的勞動關系,也包括事實勞動關系。比如,前面案例中楊軍通過提交勞動仲裁委的裁決書來證明他與快捷客運場站經營有限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在準備好申請材料之后,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其實不然,《工傷保險條例》對工傷申請的時間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為工傷發生之起30日內,若用人單位在這段時間內沒有提出申請,工傷職工應當在工傷發生之日起的1年內提出申請。如果在申請工傷認定之前,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為解決勞動關系爭議,超過了1年期限怎么辦?不用擔心,各地一般都規定了期限扣除規則,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爭議影響工傷認定的,應當在申請工傷認定前依法解決勞動爭議。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

(二)對工傷認定結果不服,如何尋求救濟?

在現行的法律體系下,對于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不服的話,主要有兩種法定的救濟途徑,其一是申請行政復議,其二是提起行政訴訟。其中行政復議屬于在行政系統內部尋求救濟,一般是向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復議機關提出申請,而訴訟則是跳出行政系統之外,尋求司法救濟。

首先,我們說一說行政復議。根據《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九條、第十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起行政復議;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選擇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除了申請行政復議之外,對行政行為不服,還可以通過提起行政訴訟的方式來進行救濟。提起行政訴訟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不經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法定復議前置的情形除外);另一種是先行復議,再提起行政訴訟。案例中,楊軍對區人社局作出的《不予受理決定書》不服,既可以先向區政府或市人社局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結果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不經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在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情形下,作為工傷認定最直接的利害關系人,職工對工傷認定結果不服,也是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以及提起行政訴訟的。此時,職工雖然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申請,但是與工傷認定結果存在利害關系,所以法律仍然賦予其尋求救濟的權利。因此,對于工傷認定結論,工傷職工、死亡職工的近親屬、用人單位均可以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方式尋求救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泽州县| 柯坪县| 桐乡市| 满洲里市| 高尔夫| 化州市| 克什克腾旗| 金寨县| 吐鲁番市| 宽甸| 伊春市| 祥云县| 白银市| 保德县| 新安县| 高要市| 台山市| 屯昌县| 上林县| 阿合奇县| 米林县| 合川市| 兴山县| 东兰县| 犍为县| 双桥区| 浦城县| 宁武县| 龙门县| 巨野县| 曲靖市| 寻乌县| 高台县| 嵊州市| 阳山县| 神农架林区| 农安县| 乐陵市| 隆昌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