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話不只用嘴說
- 特別會說話的人都是怎樣說話的
- 隋巖
- 2086字
- 2024-05-31 11:29:35
說話和聽話,雖然屬于言語交流,但是人們注意到的不僅僅是對話中的語言,還有相伴的表情、眼神、手勢和語氣。有時候,這些表情變化、肢體變化,甚至比語言本身更具有說服力,面對說謊者時,聽他說什么不重要,而是通過他的表情、眼神、肢體動作,來看穿他的謊言。
人在感覺舒服、安全的時候,會露出笑容、兩眼發光,如果內心喜悅,還會不經意地舞動手腳、扭動肢體;人在受了委屈的時候,常常會大聲啼哭。如果一個孩子癟起小嘴,通常代表他要哭了;一個人在勞累時,則會對人愛答不理,時不時地打哈欠,對外界的變化不再專注,或者干脆一個人躲起來,好好地睡上一覺;在感到憤怒時,人會抿嘴,上唇緊緊含住下唇,橫眉冷對,這時惡毒的語言也會破口而出;在感到歉意時,人則會彎腰、低頭,聲音變小,表情充滿內疚。
瑋婕爬到書架上抓貓,一不小心踩空了,從書架上掉了下來,一大摞書散落下來,連同爸爸最愛的紫砂壺一起摔在了地上。那個紫砂壺可是爸爸的寶貝,是他費了好大力氣,花了大價錢才從一個內行朋友那里淘來的,買回來之后,就一直擺在書架上沒舍得用,他還在用舊茶壺泡茶,被瑋婕這么一碰,好好的壺摔成了兩半兒。
瑋婕扭傷了腳,媽媽帶著她到醫院打了石膏?;丶視r,瑋婕見爸爸坐在茶幾邊上,手里拿著他那把已經用了十幾年的紫砂壺,默默地啜飲?,|婕拄著拐杖,怯生生地走到茶幾旁邊,倒了一杯茶給爸爸,說道:“爸,我給您泡了十幾年的茶,知道您特別愛惜茶壺,所以我也很小心,生怕弄壞了您的寶貝??墒墙裉觳恢涝趺吹?,腳一滑就踩空了,您的壺也掉地上了,對不起?!爆|婕顫巍巍地說著,臉上帶著無辜和內疚,聲音越說越低,低到幾乎聽不見。爸爸雖然生氣,但看到女兒如此誠懇地道歉,便安慰瑋婕說:“摔了就摔了吧,人沒有摔壞就好,過來讓我看看你的腳……”
人在說話時,其實是動用全身各個細胞來傳遞信息、表達情緒的。動作、語調、表情,這些都是說話時的幫襯,能讓一句話更充分地表達出來,就像是看電影,人們不僅在接收視覺信息,同時也在接收聽覺信息,如果是4D電影,還會有感覺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也是如此,對于聽話者來說,說話者的抑揚頓挫、舉手投足,都是現場直播。
高二B班的修二是班里最受歡迎的人,而他之所以最受歡迎,是因為他將“做一個受歡迎的人”作為高中生活的目標。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B班的同學將他看成中心人物,在其他年級、其他班級,修二的人緣也特別好。
最受歡迎并不妨礙修二的小癖好,他在上課時最喜歡做的就是收集老師的動作和表情。老師在講向量也好,在講第一宇宙速度也好,修二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用畫正字的方法計算每一位老師的舉手投足。
根據他的統計,語文老師一堂課會提褲子17次,最多時一堂課提了23次,大概是因為那天他用了一條不太合適的皮帶;數學老師是一個老太太,她的習慣動作包括扶眼鏡、揮動三角尺和用拖布桿戳地,她在修二備忘錄上的最高紀錄是:扶眼鏡34次,揮動三角尺12次,用拖布桿戳地8次。
在所有老師中,修二最喜歡記錄的人是川上老師。川上老師35歲,男性,未婚,傳說川上沒結婚是因為他長得太老,35歲像53歲。修二則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是“川上老師的說話方式太特別,沒有女人愿意聽他說話”。
川上老師講話時的確非常好笑,他習慣一邊舉起右手在空中畫圈圈,一邊嘴里念叨著:“話不能這樣說……”每次陷入和同學的辯論時,川上老師都會這樣做,作為發表個人意見的開頭。比如,挑選校園文化節的節目時,小谷建議:“川上老師和我們一起演出吧,我們是一個師生和睦的班級,不是嗎?”
另一位同學說:“和川上老師一起演出,不是像帶著爺爺參加校園文化節一樣嗎?”
川上老師連忙反駁道:“話不能這樣說,爺爺是不能參加校園文化節的,我是老師……”
修二建議說:“那我們投票表決吧,不同意川上老師參加的請舉手。”結果全票通過,小谷被迫投降了。同學繼續說:“川上老師,不好意思,這是民意?!?
川上老師顯得有些無奈:“話不能這么說……”
“難道川上老師想要違抗民意嗎?”
“話不能這么說……”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瞬間作鳥獸散,只有川上老師還在畫著圈圈,重復著:“話不能這么說……”
手的動作在說話時占的比重不大,但對說話效果的影響很大。手勢具體、鮮明、形象,能表情達意,能讓對方感受到美感,還具有特殊的功能,如聾啞人的手語。瀟灑的手勢會給聽話人以適度、協調和美感,為說話者加分。手不隨意亂動能充分顯示此人穩重、誠實、文雅、得體。
站在眾人面前說話的人,如課堂上的老師、演講會上的學者、大型會議的主持人,如果不重視手勢,或如石佛一般站立,或者手插褲袋,或者雙手一直按在講臺上,沒有任何動作,即使講述的內容精彩,也會失去吸引力。如果運用手勢不當,其效果是一樣的。
說兩句話,機械地比畫一下或者一直重復一個習慣的動作,會使人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動作過多,三句一個招式,好像在打降龍十八掌,只會令人眼花繚亂,不得要領;如若手勢過于夸張,還會讓人感覺滑稽、別扭。
據統計,說話時70%的時間是不需要動手動腳的。通常情況下,需要加強語氣、引人注意時,才需要手的幫忙。在其他時間里,將手自然放好就可以。真正笨拙的事并非雙手靜放不動,而是無節制地運用手部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