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很安靜,偶有潘若繭翻動紙張的輕微聲響。
《時間:人物現實生活與劇中的兩次空間》。
《地點:十年后的電影拍攝基地,十年前的地下室》。
《主要人物:孫納/小雨,林見東/張洋,聶文/班主》
《故事梗概:……》
三百字不到的劇本前言部分,卻讓潘若繭眼前微微一亮。
戲中戲?
用這種架構講述愛情,可是一種高明的手法。
運用的好,可以讓看似普通的愛情變得撲朔迷離。
運用的不好,會讓原本就很俗套的愛情變得混亂無章。
在圈子里,也只有那些資深編劇在炫技的時候會用到‘戲中戲’的架構。
林軒這小子,還沒學走就學跑啊?
但不可否認,潘若繭的閱讀欲望已經被成功勾起。
《第一場》
《舞蹈:1,雨傘舞,2,各種群眾演員出場的舞蹈表演,3,馬戲團小雨和張洋見面》
《聶文導演叫停,導演思考著人物的關系以及劇情修改,導演走出劇場,看著刺眼的陽光,制片過來跟導演商量內容修改……》
不僅有戲中戲的架構,還加入了音樂劇的元素?
這個創意有點意思。
第一遍她看得囫圇吞棗。
看完頭也沒抬一下,又開始了第二遍的閱讀。
這一遍她看得非常的仔細,兩千字的劇本,她花了將近十五分鐘才看完。
她抬起頭,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鏡,鏡片后的雙目明亮有神。
“林軒,你這劇本的故事是平平無奇的,無非就是三個人糾纏的愛情故事。
但是你講故事的手法很不錯。”
“兩條感情時間線的處理也很巧妙,為劇情增加了層次感,撲朔迷離,卻又不燒腦,讀者很容易代入進去。”
“尤其是將音樂劇這種元素揉進愛情片里,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也是全劇最大的亮點!”
“就目前來說,華語愛情片里還沒出現過這種揉入音樂劇元素的先例。”
不管是戲中戲的架構,還是音樂劇的元素,說白了都是新瓶裝舊酒。
酒的本質沒變,但外包裝變了,整體的感覺就煥然一新。
放在劇本里,同理,整個劇本的檔次都提升了……
早在潘若繭抬起頭,準備開始點評的時候,林軒已經從沙發區起身來到了辦公桌旁。
不得不說,潘若繭確實是這方面行家,點評得非常到位。
當然,這前提是因為林軒在寫劇本時,將原劇里的時間線做了一點修改。
原劇里時間線那塊的切換稍微有點頻繁和毛糙,觀眾看著有點燒腦。
林軒去其糟粕,所以劇本才能得到潘若繭的大力肯定。
“潘老師,有您這番話,我心里就有底了。”
開玩笑,就算沒您這番話,我心里也有底啊。
要知道這個劇本可是出自杜國微之手。
杜國微何許人也?
香江金牌編劇,代表作有《刀馬旦》,《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
《如果*愛》這個劇本當初被擅長拍愛情片的陳可幸導演拍成電影,請了周巡和金成武擔任男女主角。
上映后橫掃當屆寶島金馬獎頒獎禮現場,后面又斬獲香江金像獎……
各種邊邊角角的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聞弦知雅意,潘若繭目光欣賞的看著林軒,“方便的話,我想聽聽你接下來的打算。”
花了這么多精力,寫出這樣一個優質劇本,不可能只是寫出來看的。
“潘老師,實不相瞞,我父母早年就下崗了,家里條件不是很好。”
“我想把劇本賣了,換成錢。”
“可是,我沒有這方面的門路,又怕別人欺我是個沒背景的學生……”
“嗯,我已經明白了。”
潘若繭打斷了林軒的話,她看了眼時間。
“你的劇本先放我這兒,等我有空的時候幫你找找買家。”
“丑話說前頭,劇本雖然不錯,但你是新人,價錢這塊不要抱太多期待。”
“老師您放心,我明白的。”
林軒可沒想過一口吃個胖子。
那些憑借一個劇本就能賣個天價,賺到第一桶金就開始玩高端局的穿越者,多半都是小說里幻想出來的。
又或者作者本身就是個外行。
林軒前世就是導演,對這個圈子再熟悉不過了。
真正的娛樂圈,壁壘森嚴,那些有真材實料卻出不了頭的人,數不勝數。
就算林軒手里的這個劇本是張王牌,酒香也怕巷子深。
沒有貴人穿針引線,再好的劇本也不過是幾張廢紙罷了。
至于賣個多高的價錢……
林軒是個俗人,沒有那些假清高的想法。
他當然希望價錢越高越好。
但是潘若繭說的也是事實,圈子里等級分明,從編劇到演員,身價都是明碼標價的。
林軒一個學生,之前也沒有作品打底,第一個劇本賣不上好價錢也是情理之中。
劇本只是一個敲門磚……
林軒的目的達到,也不再占用潘若繭的時間,留下劇本和聯系號碼后隨即離開了辦公室。
他前腳剛走,潘若繭就給在做制片人的好友打去了電話。
“小敏,你現在人在北平還是寶島?”
“什么?你跑香江去了?真是個大忙人!”
“那你什么時候回北平?”
“后天是吧?行,到時候我們見個面,我有一部好劇本要推薦給你……”
“品質?
哈哈,把我這個少婦都給打動了的愛情劇本,你覺得品質能差么?”
“行,那到時候見面聊……”
兩人又聊了幾句閑話,直到潘若繭得準備去上課,兩人這才掛斷電話。
……
林軒知道潘若繭是大忙人,雖然留下了劇本,也答應會幫他留意買家。
林軒知道這個時間周期可能會有點長,但是,人就是這么奇怪,自從把劇本交出去后,心里就多了一個惦記的事情。
但他上課的時候很認真,手機調了靜音,只在下課的時候才開機看一眼來電顯示和短信箱。
這是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同時,他也是真的想多學些東西。
有老師們的專業教導,能讓他這個野路子少走很多彎路。
不過他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坐在他斜前方的室友朱亞紋一堂課下來,書本都沒翻開過,雙手全程都塞在課桌兜里擺弄他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