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陛下高明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199字
- 2024-06-07 08:00:00
曹芳是認真聽完毌丘儉的發言的,對于他的見解,他雖也認同一些,卻不能完全茍同。
但對元勛的話還是要說的尊重一些,因此笑道:
“老將軍之言可謂老臣謀國,朕很是高興,毌丘卿所說的幾條,朕會督促相應大臣檢視執行,不過嘛,一味慎重也是不行的,譬如賊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又焉能茍且偷生般一味回避而不奮起反擊呢?”
他想到武德九年那一次,形勢是那般不利,當時自己剛剛登基,地位不穩,卻遇上梁師都趁機策動突厥頡利等合兵十余萬來犯,一直打到了長安,甚至進兵到了渭水便橋之北,同時頡利又派執失思力入長安觀察虛實,并施加威脅,當時形勢嚴峻至此,可自己一味被動等待去挨打了嗎?并沒有,自己乃是主動而勇敢地帶著少數人親自到渭水邊與頡利可汗隔水對話,厲聲指責其背信棄義,并設疑兵恐嚇,當然,也送了一些財物,使敵人退了的。
因此,只要形勢不是特別不利,自己是絕不會坐受待斃的。
當然,在等待之中,也是要積極的發奮圖強,并努力尋找敵人的空隙進行反擊。
“陛下所言甚是?!?
陳泰的想法與曹芳的也很相似,他當即出列,先向毌丘儉行了一禮,而后款款而談。
“敵兵強而我兵弱,且后防不穩,自然要慎重,但也不可一意被動等待,而應積極尋找可乘之機,化被動為主動,痛擊削弱賊黨,此刻最憂心者,乃是在于賊詔一出,若我等無所作為,則會致使士人搖擺與我離心,因此,我方為保主動,應當跟進,臣請陛下亦應在實控郡縣之中廢除民屯,以收人心。”
這話一出,殿中那許多出生世族的文武大臣,皆是紛紛激昂開言:
“陳公說得對,請陛下跟進!”
“對呀,老賊雖然惡毒,但此法也有利于陛下聚攏人心,為了早滅老賊,還請陛下打破顧慮,勿因是賊提出便棄若蔽履?!?
“若不行此法,若不廢除民屯,一旦人心失去,日后再想挽回,恐將悔之晚矣!”
“臣附議?!?
“臣也附議?!?
“算我一個?!?
“俺也一樣?!?
……
毌丘儉對利益本不看重,也本不想變更祖宗制度,但想到司馬懿已經行了此舉,若是己方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又不趕緊跟進的話,恐怕真就要失去士人之心,致使己方土崩瓦解而不戰自敗了,于是他也顫巍巍的起身,拱手奏道:
“臣也附議,也怪老臣智慮短淺,甚是無用,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來為陛下解難,因此老臣也只好建議陛下廢除民屯,以收聚人心?!?
“既如此,那便依卿等所言,即日起暫廢民屯,待咱們想到更好的辦法之后再議此事吧?!?
曹芳倒不是恥于偷學敵人,他從前為了消滅群雄政敵,師學敵人之事不勝枚舉。
況且在他看來,只要能夠打敗敵人,在一定的底線之上,什么辦法都是可以用的。
關鍵是頭腦要靈活多變。
這些對他來說,一點心理膈應都不會有,他的心理素質好著呢。
敵人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還是自己的。
就像接下來對于青州之事,他也總結了此番得徐州的經驗,便是對有風險的重臣,也要文武手段并用。
既要來文的用懷柔的方法讓人臣服,也要敢于用武的強硬的手段。
就比如對方一旦出現態度搖擺的時候,便要敢于果斷出擊將之殄滅。
他對于此法唯一的顧慮,便是此法或許會致使民人身如浮萍,生計不定,甚至有可能因此淪落至賤籍。
但現在非常時期,為了早日消滅老賊,他暫時也沒有辦法去顧慮那么多了。
只有等到滅了老賊,他再為民人設法解難。
他決定對老賊的反制措施,不能僅止于此。
既然老賊會收買人心,那他還要更進一步。
既然老賊想要瓦解他的陣營,他便要將自己的陣營打造的更為堅不可摧。
因此,他決定對所有臣民再次封賞一番。
所有臣和所有士人雨露均沾。
他決定將自己以前用的勛官制度引入到這個時代。
當然是用簡化的:
上柱國視正二品
柱國視從二品
上護軍視正三品
護軍視從三品
上輕車都尉視正四品
輕車都尉視從四品
上騎都尉視正五品
騎都尉視從五品
驍騎尉視正六品
飛騎尉視從六品
云騎尉視正七品
武騎尉視從七品
這些勛官不同于官職,它不管事,只是一種天子授予的榮譽,算是加銜,也算勛章,可以因此在官場上享受到某些禮儀上的待遇,從而榮顯于人前。
曹芳決定授予每一個士人以高低不等的勛官,不管他們是否擔任了官職。
就是要讓他們都能分享到朝廷的恩澤,讓他們自覺將自己視作朝廷的一份子,讓他們為維護自己的朝廷而戰斗。
非常時期,他也不怕濫用了。
就像當年晉陽起兵初入關中時,是個人來投都會被賞賜官職,從而讓自己一方贏得了廣泛擁戴,以致平關中到了不費吹灰之力的程度。
也像從前長平之戰的緊急關頭時,為了鼓勵黔首全殲趙括四十萬軍隊,秦昭襄王親到河內,封授每個黔首一級爵位,終于完全激出了民人斗志,完成了對趙括大軍的最后圍殲。
此時,可謂又到了那樣非常的時刻了。
所以,他更不能吝嗇封賞。
他的這套對士人普賞勛官的制度,可謂與上述那般情形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決定根據士人的財富等級授予對應的勛官。
與勛官對應的俸祿與實物賞賜可有可不有,若是因為立功而得的勛官,當然必須給予俸祿與賞賜,但若是沒有立功,就像現在這種情況,只是因為天子加恩,則可以不用給予俸祿與賞賜。
隨后,他便將自己的設想告知給了群臣。
對于這些有官職在身的大臣們來說,能夠多一種尊位,他們自然也是開心的。
于是他們都紛紛稱頌皇恩浩蕩,表態效忠至死不渝。
曹芳的目的達到了。
陳泰也是因此大受鼓舞,為此分析道:
“對于那些沒有官職在身的士人來說,在他們翹首以盼的廢除民屯之欲得到滿足之后,又忽然得到了天子的恩澤做上了天子的勛官,必定會感到更受重視和尊重,他們對于陛下的感激和忠誠就更不用說了!陛下此招高明無比,臣萬分佩服!”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圣明!”
……
其他臣子聞言,也是紛紛伏地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