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得徐州(求追讀)
書名: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作者名: 古今之盛軌本章字數: 3397字更新時間: 2024-06-04 21:00:00
四下里一片漆黑,僅靠兩支火把,諸葛緒親兵們追趕搜索實在艱難,何況他們死戰一天,也沒能吃多少東西,此時饑腸轆轆,力氣也不夠用了。
他們沿著河岸追得上氣不接下氣,跑得越來越慢了。
“那是什么?黑乎乎的。”
追在最前面的一個軍士一臉驚喜。
“管他什么,放箭便是,萬一正好射死那奸賊不省俺們好多事么?”
另一個軍士在后面催促著。
最前面的軍士當即便是一箭,正中那團不斷漂移的黑影,大喜:
“俺射中啦,俺射中啦,哈哈哈!”
遠處似乎也若隱若現地傳來了一聲慘叫。
那一箭。
正是射中了賈充。
不過因為黑暗,箭失了準頭,所以便不偏不倚,剛好穿卡在了賈充的左邊外耳上,恰似戴了個長桿耳環。
賈充頓時凄厲尖叫“哦”“哦”。
他疼痛難忍,此刻又置身于冰水中凍得瑟瑟發抖,頓時緊縮成了一團,就往水下沉去。
他自小在洛陽長大,喜去洛水嬉戲,懂水性的,加上年輕力壯,因此才得以咬牙堅持到現在。
只是現在,他又被死神拽住了。
他很不想死,不愿沉入河底養魚,強忍劇痛,盡力向前游去。
突然,他發現河底越來越高,河水越來越淺,這才得以掙扎著起身,東搖西晃挪到了河對岸。
他靠在一棵老楊樹下捂著左耳哀嚎著,而后又是長吁短嘆,仿佛是在數著自己最后的日子。
而因為天黑,諸葛緒親兵們以為射死了賈充,加上實在饑疲難耐,便押著賈充手下親兵們回下邳城去了。
諸葛緒得知未能找到賈充的尸體,頓時憤恨不已。
但看到親兵們因為死戰一天而無精打采的面容時,也無心再責罰他們了。
這一次血戰,他的部曲已僅剩百余人。
他可謂出盡了力氣,打光了人馬,再也經不起任何減員了。
他倒不是想保存實力,而是因為這些部曲將士,每一個人都是舉家依附于他的,每死一個將士,便是歸附于他多年的賓客佃戶要失去一個家人,他很不忍心。
從王彧口中,王凌得知徐州的一切變故都是司馬昭和賈充在背后策劃的,不禁恨得咬牙切齒。
他現在拿司馬昭沒辦法,但賈充和他的走狗馬茂、單固、單從等人,他是不會再放過了。
單固既已投順,當然交由曹芳處置。
而賈充馬茂等人,王凌則是一占領下邳,便火速下令搜捕。
屬下們在下邳城內外,幾乎是掘地三尺,但也只找到馬茂、單從那面目全非的尸體,而賈充,則是始終沒有下落。
王凌一邊奏報曹芳這里的情況,一邊又命人繼續搜捕賈充。
而曹芳那邊在處理了王基之后,也是徐徐向下邳城進發。
得知下邳城已經拿下,曹芳當即下令加快了速度。
一得到天子即將駕臨下邳的消息,王凌、諸葛緒、王經、王彧等主要文武大臣皆是出城三十里前往恭迎。
見到御駕出現,王凌等人又遠遠跪拜迎接。
曹芳為了顯示對功臣們的禮遇,也是相隔百步便下令停車,而后下車走到王凌、諸葛旭等人面前,親手扶起了他們。
親切笑道:
“此次收回下邳,滅殺反賊,可謂是大快人心,這全賴王老將軍和諸位之功,特別是諸葛國相死戰殺賊,王老將軍星夜馳援,這等顯赫功勞,朕稍后定有厚報。”
王凌不敢居功,如實說道:
“陛下過獎了,老臣只算得微勞,此番得勝,主要還是依賴陛下和諸葛國相,若非陛下運籌帷幄,讓臣虛設帥旗軍仗,卻率主力閃電奔徐,并依靠王彧帶路參議,是絕無可能及時聯絡上諸葛國相和王府君的,更絕無可能如此順利拿下下邳。”
隨即又一臉欣賞看向諸葛緒道:
“還有若非諸葛國相與王經兵馬獨力死戰,堅持到最后關頭,拖住賊軍只知攻營不守城池,老臣要拿下下邳,恐也沒那么容易的。”
曹芳緩緩看向諸葛緒,見他四十歲上下,面容棱角分明,甚顯剛強,身長八尺有余,不禁贊道:
“好一位血性之將,我大魏此刻所需要的,正是你這樣的勇武之士啊!”
諸葛緒拱手一禮,慨然道:
“能為陛下效忠,是臣的榮幸,更是臣的本分。”
“說得好。”
曹芳大為高興,隨即又慰勞了其他主要文武。
而后又忍不住遙望著眼前遼闊壯美的原野,一時意氣風發,精神昂揚:
“如今豫、揚、兗、徐、冀五州都算是拿下了,等到再拿下青州,由籍隸本方組成的討賊新軍稍有所成,后方穩定,朕便可以放心與那司馬老賊痛快一戰了。”
當然,此刻只是收回了下邳、瑯琊、東莞三個郡國,徐州其他三個郡國因為還沒有得到下邳巨變的消息,沒有正式表態效忠,就還算不得是徹底穩定了徐州。
曹芳因此決定暫時保留徐州別駕王彧的官職,以他做榜樣,利用他在徐州的影響,以穩定徐州人心。
近日以來的種種變故,王彧也算是對曹芳的手段有了初步了解,不敢再像王基那樣耍滑頭了,決定老老實實的給天子效力。
曹芳隨即與眾人進入下邳城。
為了尊崇元老,他又讓王凌與自己同乘金根車。
得到這樣前所未有的恩遇,也是把這位老將軍感動得一塌糊涂,鼻涕眼淚流下了一大灘。
下邳士民得聞天子竟然駕臨,無不大感震驚,這可是多少年來的頭一遭啊。
大多數人皆是感覺受寵若驚,紛紛走出家門店鋪,或在閣樓上觀望。
普通黔首也不知見天子的禮節,見有人激動帶頭跪下,便都紛紛跪伏在大街兩側,呼喊著“陛下萬年無期”“陛下英明神武”之類的祝福稱頌之語。
“看來大部分徐州士民還是忠于大魏,懂得好歹的嘛,只要朕不虧負他們,他們便會竭誠擁戴朕。”
曹芳見到迎接人群恭敬歡喜密集盛大,忍不住感慨著,贊美著。
“魏國幾代先帝養育他們,此刻正是他們應當效力之時,陛下何不趁此機會征發他們為國效力?徐州甚是廣大,戶口數十萬,若每戶抽丁一人,便可得數十萬兵員,以此討伐老賊,他必定無法應付,必敗無疑。”
王凌深知民眾的潛力,便是這樣打算著,想要將徐州的民眾完全利用起來。
曹芳只是勉強笑了笑:
“朕知道老將軍殺賊報國之心甚急,朕很是感動,只是……全面征發,用民太過,朕恐失人心呢,士民雖然此時也是真心實意迎奉我,但若當真因此自鳴得意地肆意征發損耗其利,以致其生計嚴重受損,讓本就艱難的他們雪上加霜,他們的態度可不定還會如此刻這般歡呼了,說不得還會在后方咒罵生事,所謂水能載舟,亦能復舟,便是這個道理。”
說完不禁想起從前隋煬帝濫用民力,動輒征發百萬黔首征討高勾麗,以及其他大型營造工程,以致弄得民間怨聲載道反叛不斷的往事,就更不愿對民力進行不知節度的使用了。
每征發一名黔首,便有十數人須得為此遭受連帶影響,以致無法進行生產,到頭來變得更加貧窮,從此成為禍端。
他自己當年征討高句麗時,便再未像隋煬帝那班動輒百萬大軍了,而是每次只使用十余萬人,盡量減少對士民的影響。
如此,方才保持住了民間對自己的忠誠。
在他看來,忠誠主要不是靠威脅恐嚇命令得來的,而是讓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皆能得到利益,皆不損害對方的根本利益才可得到。
王凌為官數十年,聽了曹芳的話,也不禁大受啟發:
“陛下是從人心出發看待利弊呀,此可謂考慮深遠,老臣實不能及也。”
曹芳不禁笑了笑:
“老將軍謙遜了,你主宰方面十余年,見識極多,經歷極廣,處事也很迅捷,朕一直非常敬佩的,話又說回來,兵在精而不在多,多練精兵,善用民力,亦可克敵制勝。”
“陛下英明!”
王凌不禁一臉崇敬地看著他,深感大魏中興有望。
兩人就這么一路暢聊,不知不覺間,已到了刺史府衙。
曹芳隨后便大宴功臣將士。
他為功臣們在府衙大院擺宴,將士們則在軍營中吃筵席。
眾人直吃得日落西山,醉意朦朧,肚子滾圓,這才盡興散去。
次日,功臣將士們又各自得到了封賞,又是一場皆大歡喜。
王凌加升太尉,兼領徐州刺史,待徐州穩定后再回許都。
王經升為下邳太守。
諸葛緒升為討寇將軍,王廣授為討寇護軍。
隨后將組織一支由徐州本地兵組成的討寇軍歸他們指揮訓練,以備討伐司馬懿。
杜預則升為尚書郎。
其他人亦各得升官發財有差。
在王彧等世族的聯絡下,曹芳很快得到徐州其他三郡國上表效忠的消息,又撫慰了一番士民之心,對他們減免一些徭役,這才回了許都。
洛陽。
新城鄉侯府邸。正堂。
“不想曹芳這小兒如此精明,居然給他搶走了徐州,真是氣煞我也!氣煞我也!”
司馬昭一聽到徐州來的探報,不禁氣得起身一拳捶穿了身旁的屏風。
坐在下首的尚書郎鐘會也是一聲長嘆:
“還以為曹氏氣數已盡,不想竟又出了這么個心思手段不下于太祖曹操的后人,真是令人頭痛了。”
“如今徐州已失?卻該如何是好?”
司馬昭因為未能完成司馬懿要他瓦解曹芳陣營的任務而面色慌亂。
他心底其實也有大志,隱隱期待著能夠繼承父親的衣缽。
“失了徐州,下一步必須全力爭奪青州,否則許都后方一穩,按曹芳的心思,太傅便只能公開與他開戰了,一個顧命大臣與原本的少主公然開戰,始終不太好的,因此……”
鐘會正要為司馬昭出謀劃策,不想一個小吏進來打斷了他的話。
“主君,太傅有令,要您立即同他與大臣們出城迎接高貴鄉公。”
“曹髦到了?”司馬昭心中一動,面上一喜,與鐘會打了個對眼,也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趕緊更衣,備車馬。”
“諾。”